490233
post:490233

顾洁期初论文《品课》

  • 发布时间:2012-02-06 18:56
  • 作者:顾洁
  • 点击量:

                                                     .

                                          ——浅谈小学英语观课议课

                                       南师大附小   顾洁

[论文摘要]“听课评课”是教师经常从事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改善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新课程实施以来,“听课议课”也在悄悄地演变成“观课议课” 。新课程下的观课议课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全方面发展。有效的观课议课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有效且顺利地开展。本文笔者主要从观课前的准备、观课中和观课后的实施等方面探究有效观课和议课。

[关键词] 观课议课,观课前,观课中,观课后

 

     长期以来,我们用一成不变的好课评价模式来看待我们的课堂: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方法适当、组织严密、表达清晰、气氛热烈……这些标准就是被作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又成为评课人衡量授课教师上课质量的基本依据。各学校还出台了标准化的听课表格发给老师进行听课时的评价,根据总分的高低就评价一节课的质量。又或者简单地将课划分为ABCD等级。听课被当作是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项完成的任务,教师也简单地认为完成了听课任务就可以了,从而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对于一节课,大部分老师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评课。于是评课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 评课中的形式化倾向

听完课后的评课只是流于形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评课意识。有时是听完授课老师的课,就不去听专家的评课和授课教师自己的说课,这说明教师只有听课任务,没有评课意识。认为评课只是教学专家和领导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第二类是评课缺乏针对性。听课与评课时教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常常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现在课堂上。课堂上主要单看教师的活动设计怎样,课堂气氛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关注显然不够,在评课时,多采用漫谈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语言比较随意,没有系统地说明问题。

2. 评课中的主体错位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在以往的评课中,大家往往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对学生的学情以及学后效果的监测与反馈。

这其中主要是忽略课堂教学中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对学生价值观的提升。在笔者观察到的一些听课老师的听课本中发现,听课教师对于授课老师是如何组织各个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很少。通常只仅仅关注授课教师所采用的形式,而为何采用这样的形式,练习的形式好在哪里,为了达到怎样的目标,听课教师并没有进行深度地思考,也没有留下个人思考的印记。

3. 评课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最终目的

     评课中还存在着光听课不评课,或者只说表面优点,不说深层问题。也就是说,在教师的评课中,缺少合作研讨氛围。听而不评,评而不深。我们经常发现,评课时,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多多保持沉默,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发表意见,也过于客套;有的教师往往揪住一点小问题吹毛求疵;有的教师又过于夸大地赞赏授课教师如何好等。这样的状况下,我们的听课与评课就只是浮在表面上,很难起到推进教师成长和推进教学效率提高的作用了。

评课是什么? 评课应该成为一种反思、对话和研究的行为。评课是教师的专业学习。通过参与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好的时机和平台,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于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教学、学习和管理上等问题,促使每一位成员得到发展。与其说是评课,倒不如是一种议课。当然评课和议课都是在观课后开展的。

那么,我们必须转变态度:观课是一个研究过程,绝不是简单地坐在后面看,凭着感觉记,由着心情评,观课是一个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锁定一定的观察内容、使用一定的观察工具、有选择地记录有关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的观察研究过程。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把评课放在自己的专业生活中,通过参与观课评课,真正地学会观察课堂,捕捉课堂中的问题并且及时思考,想出得当的方法并且付诸于行动。

一、由被动听课到主动参评

听课老师要善于从学方面,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有价值的做法,并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分析,评出亮点以及对有价值的做法予以推广。 通过议课,我们还可以及时找到课堂潜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出改进措施,使得授课者和参评者都有所收获。例如针对语篇教学,南师大张伊娜教授在点评时,就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如:抓住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不需要花过多地时间进行单词与句型的讲解,最重要的是有语篇味,切忌上成词句课;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等,这样的点评能让授课教师和参与评课的老师对课堂的理解更深入。

二、由工作任务到课题研究

一线教师有了上课能力不一定有评课的能力。我们需要重视对“评课”的研究,把它放到与“上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研究,以建构更丰富的专业基础,用评课来指导上课。教师要始终在平日上课的基础上自我反思,自我评课,也可以结合自己申报的课题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

三、组建评课专业合作体

评课群体应当是由上课教师、观课者、议课者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一个合作体,

群体的每个人都要积极寻找并创造评课的合作机会,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元化的研究。

     那我们怎么观课呢?我想观课可以分为观课前的准备、观课中和观课后。

一、观课前的准备

     观课前不仅要对授课老师上课的内容了解之外,也要自己深入教材,和教材对话,对教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对内容有个大致的构想,做到有备而听课,也可以自己想好一个观课时的切入点,这样观课才更加有针对性,这个点要小,可以是教师的问题设计,可以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又或是学生的小组活动等。当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校内外有许多的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观察的课,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是不是你任教年级的课,研讨的内容是否对自己有帮助等,切勿漫无目的地东奔西走,不仅自己没有提高,还耽误了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教师观课前不妨早去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观课需要,选取合适的观课座位,这样更有利于观察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二、观课中

     观课中,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认真记录下授课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并在旁边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授课教师的亮点做法,自己个人比较赞同的,也可以是觉得需要研讨的地方,同时,也要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等,特别是记录学生生成的回答,具有创造性的回答等等。这些都是随后评课与议课的论证。2010年在我校的校本研修展示中我们教研组搞了关于观课议课的研究,老师们主要从:学生回答错误、学生回答问题类型、教师的问题设计以及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切手,进行课堂观课和议课的。

   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回答类型观察表)

时间

授课教师

听课教师

 

 

 

学生回答分类

频数

正确率

回答问题类型

机械判断回答

正确回答频数

错误回答频数

 

 

 

识记记忆性回答

正确回答频数

错误回答频数

 

 

 

推理性回答

正确回答频数

错误回答频数

 

 

 

创造性回答

正确回答频数

错误回答频数

 

 

 

 

使用说明:

1.听课教师可以通过画“正”字来记频数。

2.正确率用该类型回答的正确回答频数除以该类型回答的总频数。

3.机械判断回答指:学生的回答不需要过多思考,只需要简单地回答是否。

4.识记记忆性回答指:问题只需要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识记和记忆能力的回答。

5.推理性回答指:需要根据教师的问题和所学素材进行分析推理做出的回答。

6.创造性回答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及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储备,创造性的个性的回答。

 

课堂教学观察表二(学生回答错误观察表)

时间

授课教师

课题

听课教师

 

 

 

 

错误类型

纠错是否及时(是打“√”错打“×”)

教师纠错所用策略例举(填序号)

纠错

效果

(填序号)

语音

错误

词汇

错误

语用

错误

 

 

 

 

 

 

 

 

 

 

 

 

 

 

 

 

 

 

 

 

 

 

 

 

 

 

 

 

 

 

 

 

 

 

 

 

 

 

 

 

 

 

 

 

 

 

 

 

 

 

 

使用说明:

1. 请在相应的错误类型中直接简要记录学生的错误。

2. 教师纠错所用策略例举:1)直接纠错。2)“引而不发”:不直接纠错,用提示语、动作、停顿等提示学生纠错。3)教师不纠错而让其余学生纠错。

3. 纠错效果指:1)效果很好,后面学生继续课堂活动时没有犯错或听课教师认为纠错很恰当。2)效果不好,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继续不停犯错或者听课教师认为纠错不恰当。

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观察表)

时间

授课教师

课题

听课教师

 

 

 

 

 

频数

学生活动类型

 

对话

师生问答

 

生生对话

 

讨论

小组讨论

 

同桌讨论

 

活动

全班活动

 

笔头练习

 

 

 

使用说明:

1. 频数通过画“正”字的方式来记录。

2.生生对话和小组讨论的区别是:生生对话指学生的活动仅限于学生根据当前学习的句型进行对话活动。小组讨论指学生是根据教师的任务进行自主的对话或其他语言活动。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课:1.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正确;2.内容设定是否科学;3.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学生学习是否有所得;5.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在观课时,除了要填写学校要求的听课表外,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好用的记录法。 例如:在一节课上,有位老师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时长进行了如下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 T 代表老师;S代表学生;S1代表第一个学生;Ss代表全体学生。后注为时间,单位为秒。

学生人数为24人。

教师话语:1. 总话语时长

          2. 话语总次数

          3. 教师语言语法明显错误:无

          4. 教师个别话语重复率:没有

          5. 展示性问题: 14个,参考性问题:无

          6. 反馈:主要为重复学生话语。

学生时间:1. 听磁带、跟读时间:21’’ (只听了磁带并未跟读)

          2. 学生自己读:412’’

          3. 学生个人报告:168’’ (一次个人报告)

          4. 学生完成作业时间:103’’

          5. 学生讨论时间:12’’

          6. 学生零星回答老师问题时间:246’’

7. 学生回答问题人数:62人次

根据以上记录的数据,教师的分析也是有足够数据支撑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说话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且作为契机展开研究。

三、观课后

当然,观课后要花点时间整理记录下来的数据。还要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补充和分析。并且对整节课结合记录本进行简单地回忆,以便议课的时候关注重点谈。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寻找、发现可以陈述的问题或者观点,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看看哪些数据可以反映同一个问题或者能够支持同一观点。再把数据与要研究的问题相结合,为下一步的议课做准备。

在随后的议课中,老师们要注意应建立在以人为本、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应力求从现场追寻教学活动产生的意义,还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拿出来一起研讨,及时反思、研究、优化教学行为,实现自我完善过程。

 

在一次听课中,老师们在观课后给出了以下的议课:

Teacher A: 今天我观察的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评价。就一节课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错误的纠正,对学生回答的鼓励以及对课堂生成的处理。教师课堂反馈要注重及时性,鼓励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在本节课中,学生一共出现了7次错误,集中在发音和语用方面。在两人比赛环节,学生说…run faster than…此时教师重复说了一遍,帮助学生巩固…runs faster than…在理解课文阶段,课件上出示问题Is he good at PE?学生回答No, he doesn’t.教师此时以疑惑的眼神注视该生并略作停顿,用表情和动作引发学生自我纠错No, he isn’t.间接纠错效果较好,学生后来也没有再犯相同的错误。其余错误集中于学生语用时的语法错误,例如Miss Yang jumping higher than Miss Li. They talking about PE.教师都忽略了这些错误。我认为教师可以在学生说完句子之后将错误以重复方式或直接方式指出,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对学生回答的鼓励方面,教师说了很多如You’ve got it. Good.等赞赏性语句。在任务环节,当学生说到I can’t run faster than…时,教师及时给予了建议性鼓励Do more exercise, you’ll run faster and jump higher.这种鼓励比起单纯的Good! Excellent! 教师的语言更丰富,对学生也能起到更好的鼓励效果。

另外,教师很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的有效时机。在本节课中,教师有4次追问学生的机会,其中3次集中于free talk环节,当学生说到I like playing football.时,教师及时追问Do your friends like playing football? Do your parents like playing football? Can you play better than your friends? 连续提了多个问题。另外一次追问出现在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反馈自己最爱的体育活动时,教师及时追问Can you play better than your friends? 教师用追问的方式处理生成,也能进一步促进语言的再生成。

 

Teacher B: 今天,我就观课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执教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落实形式和达成度谈一谈我们的看法。我们觉得,整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有保障,形式多样有落实,训练到位有效果。

听懂、会读和会说副词比较级词汇,运用陈述句表达“比较”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由free talk中谈到的sports引导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两组比赛中学习了better, more, run faster, jump high等词汇,学生初步形成了复习比较级的概念,并尝试运用陈述句表达自己和同学在某个项目上比较的结果。

突破了词句的教学难点,进入语篇学习,学生要能了解语篇大意并尝试复述。教师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运用看视频、听录音的方式,结合read and judge, read and find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的形式,了解Jim’s troubles, Dad’s adviceJim’s plan,结构清晰,过程清楚。加之,随着教学过程逐步补充完整的板书及main map,为学生的复述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感知材料、理解材料、朗读材料和复述材料的训练是扎实到位的。

之后,学生能模仿语篇运用副词比较级表达生活中的实际比较,是本节课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拓展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适当的提升,要求学生围绕话题troubles in PE,运用副词比较级句式结构说说自己在PE方面的优劣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是清晰和较为准确地。基于此,教师结合青奥,渗透“多运动,有益健康”的理念,以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运动的健康生活习惯。

综观整节课,教师教学目标制定准确恰当,落实形式多样,达成积极有效。

   新理念下的评课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价值判断功能,而着眼于对观课过程中课堂教学问题的观察、诊断、分析、反馈与调整;有效议课的重点已不是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是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观课议课使得我们共同认识课堂、研究教学,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 怎样观课议课.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      何锋. 有效的教学技能: 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      黄宁生,有效评课.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