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开展生活化作文的研究随想
【摘要】:“生活化作文”将作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旨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以课堂讨论以及片段练笔与日记等形式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关注幽默风趣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欣赏的态度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 说写结合 幽默 欣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而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作文教学,更应强调作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将作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以拓宽作文教学的内容,丰富作文的文体内涵,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最终,使作文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开展了“生活化作文”的课题研究。在研究活动中,我也总结了几点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一、说写结合,多途径培养“有心人”
日常生活中,可以供人们写作的素材很多,就看你能不能够发现。好文章重在立意和选材。可以说在作文教学中,练就一双慧眼,做有心人,比学习作文技巧要重要的多。对于这一点,我主要开展三大活动:课堂讨论、片段练笔与日记。
1、课堂讨论
在晨会上,我会抽出五分钟左右,每天让一位学生谈最近看到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并且一定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跟着发表意见,最后,我自己再加以总结。这样,谈事情的同学作了有心人,能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关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见闻,为自己的发言作准备;其他同学也练习了听说能力,开阔了视野,并且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而将这种模式带入了高年级语文课堂的发言中更可谓一举多得,既培养了观察、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听说的能力,还为每天的日记提供素材。
2、片段练习:
写话时,常见的问题有:每单元习作课的作文篇幅长,内容单一,指导难度大。而且学生写作文叙述多,不善于描述;病句多,不善于修改;仿照多,不善于创新。为了写作的能力的提高,我开始重视片断练习,并不断总结方法。
比如说,每个单元综合练习中的成语,它们集结在一起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规律性。除了对词语进行专门的积累和理解外,还可以把词语串接起来写话。例如:五年级下册《练习3》成语写话:“明成祖令出如山,要下西洋探险。郑和振臂一呼,船队就浩浩荡荡地出发,真是络绎于途。面对惊涛骇浪,有的船员水土不服,但是大家都不惧风浪。他们与各国讲和通好,于沿途观风问俗,以船上的奇珍异宝与当地人互通有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令五洲四海的友人心悦诚服。”这样的写话既是对课文的复习巩固,也是很有趣的思维训练。
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动词的体验,进行片段的赏析修改。叙述描写都离不开人物的动作,但是怎样使用动词是个大问题,不少学生只会用“搞”“弄”这样的含糊的说法。因此在阅读理解时,我对其中观察、描写细致具体生动的文章进行了点评,并让大家讨论哪些动词用得好;而在修改中,对于语言表达不好的地方该怎样修改,列出一系列相关动词,进行辨析。通过指点,学生逐渐掌握了如何写好作文的技巧。
扩句练习,引导学生加上形容词、加上比喻的成份,加上合适的成语、歇后语、诗句、名言警句等,例如: “他笑了。”这样的短句子结合语境可以一步步拓展成为:“看到同学们的积极表现,他不禁习惯性地咧开嘴爽朗地笑起来,眼角的皱纹也笑成了一朵花。”对人物的描述既形象又贴切,对事情的表述也生动具体了。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描写的方法也渐渐内化掌握,并且会将积累和运用融会贯通,形成语文素养。
在段的训练中,经常可采用扩写、续写、改写课文某段落的方式进行写话。我常用“当……的时候,他(她、它)看起来……我还看到……听到(闻到、嗅到)……心里想……于是……”这样一系列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就事物的特点以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展开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还可以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把握关键词的理解,感受课文的意境或是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从看图、读文、联想等几个方面去训练观察力、领悟力,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一文中,体会逢蒙的奸诈贪婪时,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去理解;体会嫦娥的善良机智时,我们采用情境表演的方式去理解。续写练习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情景之后,播放出柔美的而忧伤的乐曲,让学生有了感性的基础,再进一步想象嫦娥吞下仙药时的内心挣扎与抉择,嫦娥奔月时的牵挂与不舍、忧伤而无悔,将她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体会,嫦娥的美好形象便会深入人心。正是基于前面对人物内心的深入探究,学生在续写时抓住了嫦娥的外在美与内在美,通过看图与思考写出了她飘逸柔美的飞天造型,写出了她美丽的脸上挂着的无奈、哀伤,写出了她的心声……
3、日记
日记写流水账是一些学生的老毛病。这样的日记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并且还会让学生形成不动脑筋,松散懈怠的不良习惯。
因此,首先对日记要求有具体事例可写,有真情实感可发。
其次,指导可以写哪些种类的日记,包括观察日记、感想日记、活动日记、想象日记、剪贴日记、故事日记等……
然而,就生活化作文而言,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把每天的生活点滴给记下来。例如,班长有一名同学经常“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我对他提出批评,也请同学督促。说来也有趣,班上就有几个人自动号称“光明侦缉队”,经常把那个调皮蛋的一举一动记录在日记上,惟妙惟肖的文字刻画经常惹得我捧腹大笑,也从中得到了一手资料,掌握了“重点人物”教育的主动权。
此外,有意识地组织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科学探索、艺术表现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勤于观察思考,大胆想象创新,乐于动笔表达,并不拘一格地用多种文体,如调查报告、实验论文、诗歌散文等,以真实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行。作文努力要激活学生的写作内需,使学生的写作服从并服务于自身生活的真实需要。
例如,班上最近因为网络游戏的影响,热衷于玩模仿“僵尸”的游戏,我对哄闹的后果进行了风险预测评估,制止了游戏。但是,对学生“僵尸”的兴趣却抹杀不了,我找到了突破口——写研究报告。僵尸真的存在吗?中外传说中的僵尸有何异同?人们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传说?如果真遇到僵尸,有何逃生秘籍?……学生写日记根本不觉得是负担,纷纷急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危险游戏不玩了,初步学习了怎样写研究报告,对专题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探索与创新,在思考中得到知识与快乐——我的目的达到了。
二、培养幽默风格,提高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应该认识到:作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情感渲泄为需要,以交际为主要目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是“作文需要生活”还是“生活需要作文”,很多老师其实很困惑,如教材中的作文题目要求内容统一,造成小学生作文内容单一,文体僵化的现象相当普遍;读写结合,重视写作技巧上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形式上的刻意模仿,造成了学生作文堆砌词句,浮华不实等现象屡有发生;作文教学忽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实用性,使作文训练脱离实际,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并未感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纯粹为作文而作文,因而对作文望而生畏。
那么,我在作文指导中把重心从教材指定的题目中移到平时的生活作文中,则往往会发现佳作,并且时有优秀作文见诸报端,例如《我的小烦恼》一文:
“唉,自从班主任老师给我调过座位之后,我就一直有一个小小的烦恼——因为我的座位靠墙,所以下课时就一定要从我的同座SY的座位边经过。但是,她就像神话里的那个斯芬克司一样非要人说什么通关密语!这通关密语有些还好,是一些名言警句,可是有的就要命了,比如像:“你是个什么?”“我是个大笨蛋。”——这样的通关密语怎么能行呢?打死我也不说!通关密语经常变化,弄得我头昏眼花。实在不能回答,我就只好硬闯了——下课的时间多宝贵啊!使劲闯过去了,可是转眼间我的本子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比我跑得快!……教师点评:学习生活中的小浪花,带着轻笑,带着童趣,这样轻松地写下来,真是让老师喜悦。俗话说,好男不跟女斗,看来你还颇有绅士风度呢!”
就是这样,撷取生活中的小浪花,用幽默的文字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经常用合适的范文引路,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共鸣,新鲜有趣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我赞赏幽默,幽默不同于讽刺挖苦嘲笑,它机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别人的缺点或优点,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体现人的睿智与仁爱。学生们会发现,哪怕是烦恼、争执、吵闹,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它,用宽容、大度的心态去对待,那么就能从中发现快乐。
一个幽默、快乐的人会从生活中得到很多,给予很多。我告诉学生:幽默是一种智慧,它要求一个人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出恰当的比喻,做到谈资丰富,妙语成趣。因此,要培养幽默感必须广泛阅读,充实自我,才能积少成多,成为幽默的大富翁。 这样一来,为了写作的需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加强了。
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幽默者的机智、敏捷缘自于深刻的洞察力。只有学会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细心揣摩,才能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产生幽默效果。
要产生幽默效果,可以用谐音构成特别的语义。我们积累了不少歇后语、顺口溜之类的,还鼓励大家进行创作,把成功范例写在黑板报的“幽默一句”小专栏上。
其次,改变语流暗示的语义方向,使人的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比如说学生问:老师今天的试卷还要写作文啊?老师:试卷上啊,当然不要写了。学生:欧耶!老师:试卷上根本写不下,都写在作文草稿本上吧!学生:啊?!我把这个叫做“回旋标”式幽默,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好段子,我都会加圈。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耍弄“回旋标”,都有点得心应手的意思了。
还有就是巧用比喻、拟人、借代、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创造出幽默意境。我还鼓励学生套用现成句子表达独特创意:“车到山前未必有路,考到临前抱不住脚”“人家是朽木不可雕也,你是不可烧也”……在笑声中,我们对这些笑话的形成有了认识,也对句子的原型进行了复习巩固,免得弄假成真,把谬误当成正版。尤其是我们也学会了这招,作文中常发现笑点,如“屁不在响,有味就行;声不在高,听到就行”“弹全虚发,发发脱靶”“老虎借猪,你来借书”等等,令作文生色不少。
三、以欣赏的态度,以点带面,调动写作积极性。
生活化作文非常注重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以欣赏的态度去鼓励学生。兴趣引路,信心为本,哪怕就是语文学习不怎么样的人,只要他写的事有趣,语句不通没关系,只要他有一句出彩的句子,全文无中心没条理也没关系,我总是会喜上眉梢地把精彩之处读一读,加以点评,统统予以表扬,然后再就全文进行细致的指导。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在研究中,学生受益匪浅,我自己也感触良多。生活的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能够练就慧眼,发现快乐,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从而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