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920
post:489920

郭静的论文

  • 发布时间:2013-06-19 14:37
  • 作者:郭静
  • 点击量:

游戏,想说爱你也容易

——Scratch图形化程序语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郭静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终身幼儿园小组开发了scratch图形化编程语言。Scratch图形化程序语言适用于教育8~16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可以用它创造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动画、游戏、音乐甚至是绘画,并且可以轻易的分享至网络。这套软件的最大优点是将程序设计变得很容易,只要使用简易的鼠标拖拉方式,将指令从程序指令区移进程序脚本区即可。用它编程不用担心语法错误,可以让使用者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程序语言的概念,进而增加推理能力、掌握逻辑概念。Scratch程序设计的交互性特别强,在程序设计中只要用鼠标双击任何语句块,以及语句块的组合,都可以马上执行看执行效果。

    Scratch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工具,在美国像哈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样的世界名校都开设了scratch课程。Scratch图形化编程语言支持全中文环境的编写程序,使得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语言的障碍。

    让我们来看看Scratch软件的界面,分为1、标题栏2、菜单及工具栏3、程序块区4、角色资料区5、脚本区6、控制按钮7、舞台区8、新建角色按钮9、角色列表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要求中小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作为一门技术性课程,没有编程实践肯定是不行的。过去学生学编程多使用专业的编程语言如Pascal、vb、java等,这些编程语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难学难用,scratch是专为中小学生定制的图形化编程环境,上手容易且功能强大

    学生对于Scratch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它的图形化程序语言让学生可以轻松的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动画、游戏、音乐甚至是绘画,这套软件的最大优点是将程序设计变得很容易,只要使用简易的鼠标拖拉方式,将指令从程序指令区移进程序脚本区即可。因此,在Scratch的课堂上,可以说,游戏,想说爱你也容易。

一、   爱上玩游戏:

案例一:游戏1——打老鼠

游戏描述:在月球表面有一群老鼠四处游荡,玩家需要用瞄准器对准老鼠,进行射击。每打中一只老鼠得一分,瞄准器变红,老鼠消失。

这类射击游戏,学生制作起来兴趣很大。当经历了前期制作的小任务时,这个单独的游戏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时候,我也是采取了从玩游戏到编游戏的策略。让学生先玩游戏,激发了兴趣之后,请他们说说这个游戏的三要素:舞台背景、角色、动画。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又有着怎样的动画。这样一步步分析,学生很轻松就能完成舞台背景和角色的设置。关键在于动画。像打老鼠这个游戏,瞄准器的动画很容易分析,跟随鼠标指针运动。而老鼠的动画呢?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老鼠是直线运动吗?有规律吗?它的速度是怎样的?先搭建流程图:

 

然后根据流程图来编写。这样动画的关键语句就在于随机旋转的语句了。

老鼠自由移动的命令:

 

让我们再来看看老鼠被打中的程序。什么情况下老鼠被打中呢?1、按下鼠 标。2、碰到瞄准器。怎样才表示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呢?这里就要用到“数字和逻辑运算”中的命令。我让学生思考在如下三个条件中选一个,学生能够正确的做出选择。至此,程序完整如下:

这一游戏教授完毕之后,让我惊奇的是学生仿照这个游戏做了如下的创新:在海底世界,海豚跃出水面,训练员手拿皮球,躲避海豚。初始分为10分,碰到一次减1分,直至0分游戏结束。这一游戏正是我下节课的练习课《躲避篮球》的设计思路。想不到,学生已经超前,并且,自己完成了整个的游戏设计。

 

二、 爱上编游戏

小平同志讲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阶段的编程教育并非是简单地将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下放到中小学来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了解编程思想。Scratch接近自然语言的方式表达程序逻辑,编程方式直观且容易理解。编程的概念都是类似的,用scratch理解了编程概念,对以后用其他语言编程会大有帮助

Scratch使用类似于flash的角色和舞台的概念,易于理解。舞台宽480个单位,高360个单位,坐标原点在中间,与我们常规的坐标概念类似。角色有脚本、造型和声音三种属性,不同的造型表现了角色的不同外观,通过脚本控制角色在舞台上的动作。

Scratch编程部件包含了常见的编程概念,如顺序、循环、条件语句、变量和链表(数组)等,还包含了动作、声音、外观等部件组,利用动作部件,可以让角色移动、旋转等;利用外观部件可以设置角色的造型、给造型添加特效等;利用声音部件,可设置各种声音特效。所以利用scratch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多媒体程序。

作为一种现代的编程工具,scratch还引入了事件、线程、协调和同步的概念。事件概念是图形化编程的核心,scratch中包含多种事件,如键盘上的某个键是否按下,是否按下鼠标,是否碰到某个角色或某种颜色等。多线程可以让计算机同时执行相互独立的的程序片段。程序中不同角色之间通过发送广播和接受到广播来进行同步和协调。有了这些逻辑部件,我们可以构建出人机交互界面良好的程序。

案例二:游戏2——猴子接香蕉

游戏描述:猴子随鼠标在水平线上移动,香蕉随机从舞台上方下落。游戏接住香蕉加1分,香蕉消失。如此反复。

有了前面的打老鼠,猴子接香蕉猴子的控制不是难点,这个游戏难点在于香蕉的下落。我在舞台上用X轴Y轴进行了分析。让同学观察香蕉从出现到下落它的坐标的变化。五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还是能够得上,他们很快就看出随着香蕉的下落,它的X轴是没有变的,发生变化的是Y轴。“那么Y轴怎样变的?”我的提问一出,不少学生都知道“不断变小”。是的,从香蕉出现它的Y轴坐标170到下落至-170,香蕉的Y轴不断 减小,直至-170,那这一步如何用我们的语句实现呢?我给学生看了如下两个循环:

 

 

 

 

 

 

 

 

 

 

 

y<-170

循环体

循环体

y<-170

 

通过流程图来分析该用哪一个。学生也能得出应该用“重复执行……直到……”的命令。重复执行的部分放循环体内,条件就是Y坐标<-170。


这样,本题的难点迎刃而解。程序如下:

 

 

流程图的应用为本游戏的制作提供了方便,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

看看这个流程图,在对照看看右侧的命令,我们能在命令中找到相对应的流程图。这也是上课我让学生讨论的重点:每个角色的动画内容具体是什么。只有他们先说出来,才有可能编的出来,所见即所得,也正是scratch的优势。

 

三、爱上比游戏

小学阶段可用scratch编写多媒体故事和简单动画,初步了解编程概念;初中阶段可用scratch编写小游戏,进一步了解编程思想;高中阶段可用scratch验证数学课本上的基本算法,进一步深化对算法的理解。

每个游戏制作出来了,千篇一律可不好,于是,在每个游戏的最后一课时,我总是留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和完善。此时,再多的天马行空也不为过。于是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聚精会神的小A认真的修改自己的作品,不停地尝试;遇到了问题冥思苦想的小B,在同学的帮助下纠正了一个问题,开心的手舞足蹈……就这样,一个个极富有创意的作品诞生了。怎么比?我会在每个游戏结束全班评选最佳导演奖。每组推荐一位同学至全班参评。小组同学可以下位试玩其他同学的游戏,继而推选出一位。要知道,每组推荐出的同学会得到老师的“最佳导演奖的”奖状和亲笔签名一张。学生们可积极了!每次下课了都舍不得走,甚至他们最喜欢的网络游戏也吸引不了他们了。

就这是Scratch图形化程序语言的魅力。是的,游戏,想说爱你也容易。

上一篇:任智教学设计
下一篇:诸蕾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