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852
post:489852

体育教学有效观察力的培养

  • 发布时间:2013-09-12 10:29
  • 作者:任智
  • 点击量:

体育教学有效观察力的培养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任智

摘要:观察是人类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的形式,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是看出对象本质的能力,是对当前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笔者在“爱的课堂中学生有效观察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立足于小学体育课堂,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掌握观察的方法,避免外界及自身因素的干扰,专注地进行观察活动,并且做到深入细致,由此及彼,提高观察的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体育课堂效率,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关键词:爱的课堂  有效观察力

在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中,我校提出构建“爱的课堂”。““爱的课堂”就是为了爱、感受爱、传递爱、生长爱的课堂,其逻辑起点与归宿是爱,真切着实地指向“为学生的生长而教”。 所谓“生长”包含三层含义,即:自己的生长、自然的生长、自由的生长。“爱的课堂”是强调由传统的“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模式起到关键作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现代化社会舆论评价和择才方式的要求。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外部世界方面,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观察能力,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使学生热爱体育,懂得欣赏体育美,从而全面提升艺术素养。

体育教学以其运动视觉的固有特性,在发展学生观察力方面,起着尤为直接、有力的作用。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观察力的培养始终贯穿其中,然而,许多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不会看”或者“看得不细”,对事物的空间感知的某些特征容易忽略,导致观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立足与“爱的课堂”,使学生避免外界及自身因素的干扰,专注地进行观察教师或者同伴的活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是培养观察力的关键。

一. 课前准备——发展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

“爱的课堂”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我在每个单元练习前会布置一些课前小观察,让孩子了解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使他们的观察活动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低年级学生在观察对象时,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视觉,一会儿看这,一会儿看那,没有目的和计划性。而有效观察力具有着目标明确的特性,要求学生将有意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观察对象,专注地进行观察活动。明确主题的课前自学,能够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打破概念中的形象,摆脱简单化、符号化,其中对象的特征和细节成为观察中必须明确的主题。

1.寻找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活动中,教师向学生强调观察的主题,指导他们将目标放在寻找对象的主要特征上,发现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充分训练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达到了较为理想的观察效果。

案例一:它们是如何跳的?

立定跳远单元中,我们会要求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跳跃动作,你会发现每个孩子跳法基本雷同,这跟孩子们认知水平有关。为此我设计这样的课前观察内容:

单脚

双脚

屈膝

直立

我还发现了

兔子

青蛙

袋鼠

课前准备要求:

1、查找资料寻找以上动物的跳法,并做好记录。

2、还有其它的小动物是如何跳跃的,请你查找后记录在表后。

3、你还有什么新发现,记得及时写下来。下周一我们进行展示。

    在周一的展示活动中,有两个孩子对袋鼠的跳跃动作意见不一致,其中一个孩子强调袋鼠是直立的跳跃。他利用图片和极其形象的动作告诉大家袋鼠在跳跃时后腿是蹬直的,前蹄是弯曲地放置胸前。还有几个同学将动画片里的动物形象搬进课堂,让我们大家充满幻想下学习了各种不同的跳跃方法。而这样方法都是孩子们设计的,课堂练习效果自然超级棒。

寻找主要特征是进行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必须明确的主题,是培养、发展观察能力的重要举措。

2.发现生动细节。

形象的真实与丰满离不开具体生动的细节。在课前准备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去观察与发现事务的细节,使观察专注而有目标。

案例二:我可以抓住它。

在纸球系列单元中为了提高学生对纸球的喜欢,除了带领大家一起做纸球,我还给他们布置了一项趣味观察作业。

纸球抛动时是什么样子的。

1、你将纸球向上抛动十次时,纸球是直上直下还是东倒西歪。(可以用图或者文字表述)。

2、妈妈或者爸爸将纸球抛给你时,你发现了什么?A、距离近时  B、距离远时(可以用图或者文字表述)。

3、 如果每次都能接住纸球,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图或者文字表述)。

备注:下周我们集体交流。

一周的准备时间,孩子每天都要做好记录,观察纸球到底会不会有变化。在第二周的交流中,我经常被可爱的图片感动。感受到真实而具体的事物形象,不得不赞叹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

二. 教学探究——发展有条理、细致性的观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讲的东西, 就好比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其实观察也是这样,该观察必须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有计划有条理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探究,才能使观察全面细致又整体有序地进行。

1.找准观察的对象

面对观察对象,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要求,强调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探究,培养观察的条理性。一般情况下,笔者要求学生在观察时观察对象特征和细节,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渐养成了较为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技法就变成了可能,如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等等。这些个性化观察方式的前提条件是条理性,是依据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对象。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提出观察顺序的要求,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案例三:

曾经欣赏过这样一节课,老师邀请两位学生示范动作,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的好不好?”,学生回答“不好”。老师只好再请同学示范,但是依然有同学说“不好”。反复几次后,老师很不高兴,学生也很不爽。

就以上的案例我认为当我们请学生观察示范时一定要明确观察什么,观察其“手臂是否前后摆动”“跑动时是否前脚掌着地”等等。当我们明确观察什么后,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到底是从上往下观察还是从里向外观察。把握观察的顺序需注意:

1、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2、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会观察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整体观念,并贯穿于整个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物体的表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与参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时,要求注意所观察的部分在整个人物结构中的关系。

案例四:

在进行投掷单元练习时,学生按照观察的习惯都倾向观察同伴手臂的动作,而忽视了下肢的动作。为此我设计一个环节:

1、各组自选观察的位置,并进行尝试练习。

2、每组选派2名学生展示动作,全班进行交流。

3、根据交流的意见,组与组可以交换练习。

    几节课练习下来,你会慢慢看见选择上肢练习为主的小组,一定会与下肢练习为主的小组进行交换,并且他们之间会相互的交流意见。在下一个单元练习时,学会整体观察的小组越来越多。

整体观察,是教师示范教学中必须始终向学生提出的一项要求,是发展有效观察力的重要因素。

三. 交流评价——发展理解性、概括性的观察

有效的观察,总是和积极的大脑思维活动紧密相连。边观察,边思索,边练习,再观察,再思索,再练习......只有在感知的同时伴随着对对象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既整体概括又细致深入。而“爱的课堂的教学更证实了学生获得能力提高本领,不被告诉被灌输,而是依靠实践自己的学习活动,实践证明这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模式。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相互交流与评价,引导他们掌握观察方法,发展理解性概括性的观察。

1.对比分析

动作展示交流活动或者游戏比赛中,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的进行比较,有助于各组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比较,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该项目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从而更好地理解、把握该项目。

2.由浅入深

观察的细致入微和向深层次发展,离不开由此及彼的逻辑推理。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观察力偏向于直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经常引导学生通过与生活紧密练习,由此及彼的联想,使不易理解的较为深奥的内容变得简单而明了。

案例5:游戏“打电话”。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打电话,如果将这个简单的动作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了。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打电话”:在地上画出九宫格,各组随意将数字填到九宫格中,从基本的三位数号码拨起。如112,学生就必须跳两下数字“1”,一下数字“2”。(同伴间可以提醒位置)

这个游戏与传统的跳房子、跳格子、前后跳都有一定相似处,但是又不完全一致。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九宫格里数字的位置,准确判断、轻盈跳动,使原本枯燥的教材变得趣味。

综上所述,爱的课堂学生有效观察力的培养,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较为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为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我们不断的追求,方能使生命和谐发展,不断进步。相信孩子们掌握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之后,我们将感受到更多更无穷的活力!

 

下一篇:姚萍期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