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教学该怎么做?
尹不凡 2013.8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有其年龄特点,那么他们的朗读教学应该怎么做?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首先要读正确。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我反复告诉孩子们,读书要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另外,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课文的第一课时学习,对比较难读的地方,读得不顺嘴的地方就让孩子多练几遍,读到正确为止。平时鼓励孩子多读,读给爸爸妈妈听,读给小伙伴听,并请他们指正。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刚开始练习朗读,这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儿,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要让孩子读正确、流利,老师要做到“严”字当头。每篇课文的第一节课,我都是逐句逐句地“过”的,必要时我作示范,领读。这样长期训练,孩子们的朗读逐渐流利起来。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感情,读时能身临其境,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够自然地流露感情。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这两条中第一条是主要的,做到第一条,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
以我教《雨后》为例。课文写着: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而他的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孩子们通过讨论后认为“使劲、喊”要读得欢快,语气要重一些,因为孩子们联系到自己生活中遇到这个场景时是多么欢乐的心情,想到哥哥这时一定和我们一样非常开心,后面哥哥滑跤其实也是一种幸福的表现。因为学生能分析课文内容,能结合内容进行朗读,边读边想象着那个画面场景,自然而然的就会带着感情来朗读了。
二、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
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直观的、生动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就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春笋》一文时,学生看着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勇敢地钻出来,茁壮地生长的视频时,他们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这时候,无需任何指导孩子如何朗读的语言,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那个情境中了。
2、创设情境,进行比赛。
我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我都及时点评,及时评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我还经常利用早读、自习时间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小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其他孩子树立目标。
3、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我在教《升国旗》一课时,用了孙楠的《红旗飘飘》作背景音乐。在“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 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的歌声里,孩子们模仿着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下课铃声响过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4、表演读。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我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孩子们对于狐狸带着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时,狐狸和老虎此时的各自表现,始终读得欠火候,于是就请两同学上台来朗读表演。一个人“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一个人“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台上一表演,台下读的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给孩子一个舞台,孩子们自己能学会许多。我们的教材中还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5、自由读。
自由读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以独自读,也可约小伙伴读,还可邀请老师一起读。甚至还可以试着疯狂的朗读,就像李阳的疯狂英语一样。李阳的疯狂英语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语文中的朗读为什么不可以呢?无论怎么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水平。
有效的朗读能够提升孩子的感悟能力,能够让孩子爱上语文。朗读能够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藉的整体,朗读能够让世界由心而静,一点点变得清明。朗读的意义,就在朗读本身,就在此刻,就在流淌于朗读时光的纯净,忘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