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722
post:489722

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

  • 发布时间:2012-09-04 13:58
  • 作者:许海雁
  • 点击量:

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

南师附小  许海雁

    在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实,在我的教学中,以前总是觉得,要让学生更多地去听我说。在以前的思想观念中,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的孩子,才能够学到知识,考出好成绩。于是,在课堂上,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希望把自己肚子里的知识都告诉给孩子们。

    可是,我不知道,孩子确实需要知识的灌溉,只是,他们需要更适合的接受方式。

 

更多空间,更多思考。

    正如在新课标中提出的一样,在学习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被激发被保护,教师也要鼓励他们自主阅读与自由表达。

    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的学习中,讲到了徐悲鸿不仅勤学苦练,而且生活清贫。经常只吃一杯白开水加两片面包。教师觉得,孩子们可能无法体会这一段的描述。于是给孩子们空间去想象,徐悲鸿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几分钟的时间里,班级里的孩子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研究课文……回答时间,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中午回到家,徐悲鸿吃了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下午还没到四五点钟,徐悲鸿肚子就饿了,但是因为要省钱买绘画用具,徐悲鸿晚上仍然只吃了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睡到半夜,徐悲鸿肚子又饿了,没办法,捱到早晨,他还是吃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

    “啊……太可怜了……”

    “条件也太差了吧……”

    孩子们不禁发出了阵阵的叹息……

    此时,班级中的两个孩子还积极举手,讲了自己饿肚子的经历,说到挨饿的情景,仿佛正在经历着,小眉头皱皱的。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中,虽然教师的等待有些急,但是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孩子们的精彩发言让我知道,留下空间给孩子们独立思考,会收获更多!

 

更多空间,更多碰撞。

    充分激发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文章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只是用一个标准答案把孩子的思维框定在那里,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反之,给孩子空间去思考,也许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

    《但愿人长久》是一篇很美很有感觉的课文。课文的第2自然段中,写了人们是怎样欢欢喜喜过节的,又写了苏轼的孤独。七年没见面的兄弟俩,如今在中秋佳节天各一方。由此,教师引导孩子背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此时,教师停住了,让孩子们自己想想,身在他乡的苏轼会埋怨些什么呢?

    几分钟后,碰撞开始了。

     “老天爷太不公平了,为什么非要把我们兄弟俩分开在两地,让我们没办法团圆呀?”

     “这些外面的人怎么那么高兴啊?他们这样团圆在一起,更刺激我了吗?他们真是太让人生气了!”

     “这个月亮也真是不懂事!偏偏在这个时候这么圆,让我不由得想起家乡的兄弟,哎……真是命苦啊……”

    “……”

    孩子们倒了很多苦水,似乎他们就是苏轼,在那里怨天尤人。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中有一段说的是“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在这一自然段的最后,更是以曾母暗沙举例,说明了“蓝色宝库”的富饶。教师问孩子,为什么要用“曾母暗沙”来举例呢?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其中,班级的一个男生更是提出了两个疑问:是不是有炒作、做广告之嫌?为什么要用比较小的曾母暗沙来举例呢?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班级里的孩子立刻就纷纷说了起来。孩子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曾母暗沙比较小,而里面的资源却那么多,更能说明南沙群岛的富饶。

    其实这个问题比较绕人。于是教师又举了个例子:如果我要说明这个班级的分数比较好,我会说,这个班连最低分都是99分。这个例子一讲,更多的孩子脸上的疑虑消除了。碰撞的过程虽然有点乱,但是最后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有着思维碰撞的课堂是闹腾的,但是这种闹腾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有了碰撞,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学习才会更加深入,课堂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

 

更多空间,更多快乐。

    课堂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给孩子多一点空间,让课堂变得更加自由,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快乐的。

    在学习《秋天》这篇课文时,文章的3—5段是学习的重点段落。在课堂上,结合孩子们已有的一些经验,教师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大胆地想象和讨论,我们在秋天里都看见了什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甚至还有点儿闹腾呢!

    说到向日葵的时候,孩子们和老师分享了各自看见的成熟的向日葵。成熟的向日葵不是原先的金黄色的,而是在花盘里布满了葵花籽——这是班上的一个小姑娘戴雨欣告诉大家的。她说,在花盘里的葵花籽一颗一颗的,非常可爱!

    在讨论到牛儿羊儿的时候,孩子们都把目光转向了班级中比较胖的孩子,因为文中的描述是“长了肥膘”。于是教师索性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请了几个孩子上来,让大家读句子,让他们表演。一个很瘦的小伙子在表演的时候竟然做起了健美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说到玉米和高粱的时候,教师让孩子们表演“乐了”和“笑了”。“笑了”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是“乐了”比较难表演出来,教师就让全班同学自己演一演“乐了”。就在这个时候,班级中的一个男孩子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其他同学突然都朝他看过去了,以为老师会批评他的出格,但是教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表扬他——大家看看,刘宗骏就理解了“乐了”的涵义了,他不仅笑了,还笑出了声呢!他刚才是用“哈哈”声来表示“乐”的,玉米还会怎么“乐”呢?

    话匣子顿时被打开了!

     “它会呵呵地笑!”

     “它还会嘻嘻嘻嘻地笑呢!”

     “还有可能它会发出嘎嘎的声音,因为太高兴了!”

     “……”

    表演的快乐时光之后,教师让孩子们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孩子们用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了我各种各样的答案:快乐的、金黄色的、丰收的、收获的、美丽的……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孩子的课堂,在课堂上给他们空间,让他们思考、碰撞,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