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
“新课标”对低年级课外阅读提出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要求。课外阅读数量如此之大,对孩子影响极深。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课内指导必定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被动化主动,读书乐趣多
心理学指出: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差,朗读水平低,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因而,在阅读的初期就必然要有老师强制的要求和家长对孩子的帮助和指导。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每天的一项作业是阅读半小时,这种看似被动的行为却为孩子的主动提供了可能。
课外阅读主要在家中进行,但是由于家长不是专业教育人士,老师就要对其进行选材、方法的指导。这可以在家长会上统一讲解,也可以在QQ上组织家长聊天。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生活中的节日等向孩子推荐书籍。事实证明,在有规律的、有目标的阅读中,逐渐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 比比谁更强,争当小明星
孩子的天性喜欢评比,喜欢被表扬。所以,我就组织了争当“阅读小明星”的活动。即自己先在家把书读给爸妈听,读通顺的同学可以拿着书到老师那里去读。老师抽读一段,再提问一两个问题,视孩子的表现予以打星,十颗星换一张表扬卡。每月按表扬卡的数目进行评比,期末评出“阅读小明星”,统一发奖状。
在学期过程中,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喜悦。如“我会读,我会说”读书会、 “我会读,我会演”故事剧表演、“我会读,我敢比” 竞赛会等等。让孩子进一步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快乐。
(三) 共读一本书,方法在其中
每个月班级都应该向学校的图书馆统一借一本书,给孩子2-3周时间去看,再组织在阅读课上,讨论里面的人物,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情节。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授孩子抓主要人物及事件,也可以谈谈人物的特点及自己的理解。还会出一张简单的小卷子让孩子答答,看看谁是“读书大王”。对于小文章,就可以共读《七彩阅读》,共同读目录,共同读人物类文章、风景类文章等一类类文章,掌握方法,学习看图等等。
因为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孩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孩子对课外读物的解读和表现一定也是有差异的,甚至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例如,在《喜羊羊和灰太狼》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趣味,……孩子对课外阅读解读的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教师应予以最大鼓励。
(四) 读大家的书,享自己的福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发出了“给家长的一封信”,倡议家长帮助孩子选出两本书,放在图书角。同时,我也安排了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每天的图书的借还工作。对于借书多的同学提出表扬,并评为“读书小能手”。对于孩子看的多的书也评出“最受欢迎图书”。由于班级的资源共享,孩子原来的两本书,化为源源不断的活水,而且孩子积极性很高,课外阅读的兴趣也会更加浓烈。
(五) 建立小宝库,宝贝藏起来
我坚信“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所以从一开始老师就应该坚持要孩子每日有所积累。内容多少不限,开始时可以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个积词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又进一步要求他们搜集好的句子,如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描写男女老少人物外貌的等等。对于孩子的积累本,老师还应定期进行批改评比。
总之,低年级课外阅读,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鼓励,激发其主动性,注意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运用集体的力量,学会积累。当然,也要时刻注意和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有了家长的配合,在学校的教学将会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