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584
post:489584

李霞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5-09-01 15:03
  • 作者:李霞
  • 点击量:

融会贯通的课外阅读之道

语文老师都知道,课外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系统推进,有章有法的工程,可是在我们的课表中,课外阅读仅占一周课表的一锥之地,1/30,甚至1/30的一半。所以真正地抓课外阅读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然而我们也发现有的课却可以以短短的40分钟呈现给我们教者在课外阅读教学形式、内容上的探讨,并没有为了课外阅读而特意地改变语文的阅读教学,只是更精致地打通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呈现了教者在语文课堂内外的一种融会贯通的引导,呈现了教者在语文教育内外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引领,给听课老师以无限的思考。

(一)读、背、吟、赏,形式上的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我们常见的课外阅读的方式就是默读和背诵。安安静静地读,快速地背,但是我们却发现,孩子们读得快,忘得也似乎快了点。其实,课外阅读也需要借鉴课堂教学的情趣,如吟咏、朗诵、赏析等方式的介入。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的朗读、吟咏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诗词吟咏间的浪漫典雅,美文朗读时的轻盈悠扬,佳句赏析间的端庄严谨,不一样的体裁决定了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唯有适合的方式才能洋溢着文字本真的韵味,激发阅读的美感。所以课外阅读也不应该只是一成不变的默读,也该有自己千变万化的姿态。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因文择法,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读的艺术处理,让学生在读中潜移默化,情感得到熏陶;悟情明理,智力得到培养;角色比照,能力得到提升完成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

()  读、思、写,方式的互补,追求思想的深度契合。

思考是课外阅读的核心。通常说,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就道出了运用思维的苦涩与艰辛。正由于如此,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往往因畏难怕苦而懒于思索,这就要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训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全面思考,能够对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展开,不能作片面的分析了解;引导深入思考,阅读文章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由表及里,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鼓励联想思考,能够广泛联系多方面因素,那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学习上相似相通的方法结合起来;激发创造思维,要求阅读过程中不是按照一般的思维方法或应用现成的结论来解决问题,而要善于变通,善于创新。

写作一直是阅读的外延。大家普遍认为阅读是基础,没有大量阅读的写作就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但是在课外阅读中,适当的批注、赏析却是为了更深刻的阅读能力而服务的。教会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读后的评价、鉴赏等,还有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等,都能够促进课外阅读真正和学生的思维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阅读的价值。

所以课外阅读的世界里,读、思、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动态过程,三者的高度契合,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外阅读。

(三)你、我、他,集体的交融,蜕化成个体的成长。

课外阅读不仅班级少数同学的事,更是全员参与的集体活动,涓涓细流的个人阅读汇聚起来,势必形成来势汹汹的集体阅读,营造出儒雅的书香氛围,改造出温馨舒适的班级空间,是日常的班级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熏陶与浸染,原始而自然,却是最能浸润孩子心灵的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学期一学期的沉淀,孩子们在这种班级文化的浸淫下,自然而然也会拥有自己的精神园地,思想乐土,乐此不疲,灵性舒展。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并且尊重课内阅读这个主战场,实际上,我们也不一定非要泾渭分明地开辟出课外阅读教学的分战场,课外阅读希望能够在以上融汇贯通的思考里,更多地贴合课内阅读,,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的方法,以课外阅读的广泛带动课内阅读的深入,在日益精致的考量中,提高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