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
王爱荣2014-8-24
在小学阶段,应强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并特别强调对英语的感知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还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对英语的感知能力。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方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书面文化的差异而出现了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去汲取英语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消除由于文化差异给英语教学带来的障碍,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培养对英语的感知能力。下面和大家分享我在三年级教学时教给学生的“倾听策略”。我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他们从“会听”、到“听懂”。
1. 如何听同学发言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当老师点名确定发言或者上台表演的同学后,其他同学必须立刻把手放下来,因为老师不可能请多个同学同时发言。在听同伴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后排的学生发言,前排的学生需要回头注视。在发言同学停顿或者稍有思考时,不允许其他同学举手,要有耐心听完同伴发言。边听边想,如果同伴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
2. 如何听老师发音
当我在课堂上示范发音时,我首先训练学生有目的地听,静静地听,当示范单词发音时,采用音乐打节拍的手法,即当我示范发音并打手势“一、二”,这时候要求学生边听我发音边看我的嘴型,并注意观察其大小圆扁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拍子打到“三”时,全班学生才齐声模仿。如果遇到一些难发音的单词时,如brother, 重点和难点是字母组合th的正确发音。于是我会一边用手指着我的嘴巴,补充一句“ Look at my mouth. ”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一来,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当我示范句子的发音时,更需要学生有耐心听完后再学说。我发现在讲清楚听音模仿要求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少学生都会改掉了以前急于模仿的毛病。
3. 如何听录音跟读
学生学习英语是从听开始的,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语速等。因此,教师听录音模仿时我明确要求:打开书听录音时,必须用眼睛看着,用手指着读到的词句,然后大声地跟读出来。跟读时,鼓励他们积极模仿录音中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三个要素一个也不能少,让他们每听一次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学生回家,每天我都会布置听录音跟读的作业,规定最少几遍,并达到什么要求,请家长监督并签字:已听几遍,日期和家长名字,缺一不可。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听力习惯,我还分别编了小口诀:听同学发言关键是“看、听、想”;听老师示范发音时,做到“看清嘴形,发音完毕,开始模仿”;听录音跟读时“眼睛看用手指 大声读”。
4. 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初学英语三年级的孩子在家听录音时会遇到不少问题: 听磁带找不到要听的内容;磁带速度快不知如何跟读;不会放复读机;听时有的单词发音听不清……由于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家长工作忙不在家,有的孩子在学校没能听懂老师的讲解,孩子也不知道这时该怎么办?于是我让学生在班级,把英语老师和班级会听录音的同学电话号码记在英语书的前面,鼓励学生记的号码越多越好,因为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可以寻求帮助的人就更多。电话求助,让师生感情和同学之情更深厚。
教师需要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自主学习。我们应该不断专研,认真研究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把握和驾驭教材,积极反思,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减少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力求构建最佳的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