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思维音符 打造灵动课堂
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到认数这类概念课实在不易,更何况这次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是一节十分重要但又比较枯燥的数的概念课,如何让二年级的小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来,是笔者备课初期一直思考的方向。
一堂课,从设计到试教,从理论到实践,就像一个平面上画圆,随着圈起来的部分越来越多,就会发现圈外拥有更多的空间。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地收获,靠着“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执著与勇气,去经历、去收获、去成长。
一、【初次尝试——动手拨珠的活跃】
经过一周的苦心经营,我的教学预案才“初出茅庐”,便在我们的团队里,另外邀请了我的师傅、数学组长等,进行了第一次的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理解并掌握千以内数的组成,能按要求正确地数数,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2、在认识计数单位“千”,千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获得新知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和类比等思维能力;初步体会千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千以内数的实际大小,发展数感。
3、通过操作、游戏,进一步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试教结束,大家齐聚在一起讨论课中的优缺点,尤其课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把大家的想法建议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整节课笔者设计的意图充分尊重教材,学生知识目标达成得很好,不过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学习能力与数感的培养以及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中第一个完成得比较好,而第二、三维度欠缺了。孩子们在课堂上是很积极活跃,不过笔者课堂上能感受到那只是动手操作拨珠数数的热闹,而我们课堂上真正要的是何种活跃呢,学生能力的培养靠什么呢,正是我们所研究的“三学(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中思维的活跃。
因此,除了关注教材,还有很重要的是应该关注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教材。只有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认知基础,才能点燃学生的认知起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只有真正关注学生,老师的引导才能更加合理有效,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自然、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将原有的知识重新建构,从而得到更完整的新知识体系。
自己思考着,也考虑着团队的建议,对于教材的研究把握,该再深一层去研读理解了。于是开始了借助网上资料,以及自己对教材的再次挖掘,教案二稿完工了,开始再度实践……
二、【再度实践——思维音符的跳跃】
(教案一稿例2教学设计)
…………
2.教学例2.
(1)在计数器上一十一十地数。
指着在计数器上拨出的三百五十,提问:这个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三百五十,如果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演示在十位上再拨上1个珠),现在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生答:360)如果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呢(演示在十位上再拨上1个珠)?
把计数器上的数拨回350,谈话:我们可以像刚才这样一边在计数器上拨珠,一边数。你能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吗?指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强调:三百九十,再添上1个十,十位上正好满10,要向百位进1。所以,一十一十地数,390后面是400。(指名学生演示拨珠,其余学生一起数数)
(2)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
出示要求:刚刚是十个十个地数,如果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九数到九百九十九。
谈话:你能一边在计数器上拨珠,一边按要求数一数吗?(学生先独立拨珠,再指名汇报)
指名演示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强调:989添上1是990.
指着计数器上表示的999,讨论:刚才我们一个一个地数,数到999,还能继续数下去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还可以继续数下去,但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不够用了,需要引入新的计数单位,进而主动提出“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的问题。)
…………
(教案二稿例2教学设计)
…………
2.教学数数
(1)356
a.谁来介绍一下356的组成,任选2种说法中一种。
b.老师想请你一个一个往下数5个。(请2学生数一数,再集体数)
c.你觉得哪个数是关键?(360)你怎么想出来的?(生说,PPT计数器演示)(指导“满十个要换成1个十”)
(2)424
a.谁来说说424的组成,这两个4一样吗?
b.这次老师想请你倒着一个一个往前数5个。小组合作,一人拨,其余组员一起数数。
c.对于这次数数,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最后的419怎么数出的?)
d.请一小组里1号和2号一人拨一人数,再换过来练习。
e.师稍进行一个数前后的练习,如:300的前面一个数?599后面一个数?
(生想象或者动手拨珠回答)
(3)949
a.看到949你想说什么?(自由说说组成或者很大数或两个9的意义)
b.刚刚不管顺着还是倒着,都是一个一个的数,这次老师想请你顺着十个十个地往下数5个,请你自己边拨边数,开始。
c.指名汇报数一数。问:十个十个的数,哪个数位上的数在变化?
…………
虽然说两次教案改动特别大,二稿对教材上的例2结合想想做做进行了整合,例题难度上好像也加大了,但就像上面述说的,关注教材很重要,但学生更值得我们去借鉴。我们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整理与提升,无疑“以学定教,打造灵动课堂”是笔者二次教案设计的主要思考方向。
如上的教学片段,在课引入后对于“个”“十”“百”又一高度的重新把握认识,体会到数位出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这节课辅助学习工具——计数器的便捷。我们看到,“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介绍组成”之任务,不教而会,水到渠成,这是因为“百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经验得以顺利迁移。当然,教师并不是停留于起点,而是在学生经验呈现的同时,寻找适切的时机有效整理与提升,改进第一次设计的拨珠数数环节,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纯粹靠拨珠来学会数千以内的数,数大了,其实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就是一些“拐弯”处,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地方学生会有疑惑,找到学习的难点,那我们老师就从这个地方下手设计环节帮学生解决这个难点,所以突破这一难点,笔者把想想做做的第3、4、5题的小棒图、方块图、人民币图整合到了例2的数数中(教案二稿例2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以练习巩固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同时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数数的材料来源,其中第一个数356顺着一个一个往下数5个重点在于整十的拐弯处理(359-360),第二个数424倒着一个一个往前数5个重点在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420-419),笔者没有直接设计倒着接近整百的拐弯,意图在于能够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第三个数949顺着十个十个往下数5个,主要让学生能够意识不仅可以一个一个数,还可以十个十个数,甚至其他的数法,最后引出999添1就是1000,从而再顺势学习今天最大的数1000。在让学生利用计数器上的999再添1时,就有孩子抢着说这添1也太烦了,要好久啊,这足见了孩子确实是真实参与在课堂其中的,思维音符在跟着一起跳跃的。因而,比起教案一稿的设计,课堂上呈现的不再仅仅是拨珠数数的热闹,更多地关注到了学生在拨珠过程中思维的锻炼。
【进一步思考】
在不断地设计尝试研讨,再设计再实践再修改,最后笔者团队勇于创新,设计了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大胆进行“为促进学习而教”的课堂实践探索,设计主要蕴含了四种味道,即: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三学”味、数学味。尽管最后的展示课中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利用多种可看、可触、可感的现实材料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建立丰满立体的关于1000的观念,不过数的相对大小感受是否可以更充分一些?对数的相对大小感知,仅在1000的教学中体现是不够的,数的概念的教学,要完成数观念的建立,对已经学习的任何一个数,学生都应该能建立起“这个数究竟有多大?它比谁多一些,比谁少一些,与谁比较接近”等等观念,我们可以尝试寻找很多契机去渗透教学。但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只有不断地磨课,才能切准新课标要求,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有效教学理念,从而打造和谐的课堂。也只有不断地磨课,才能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上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
教学,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教师们在备课时积极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同事之间倾囊而出,交流碰撞出的火花,也让笔者体验到了茅塞顿开的兴奋。因此每堂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收获课堂应充斥着学生的问题,不断交流、争论;收获学生不是单单去学会客观存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习得这个知识的过程中思维上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学定教,凸显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