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课当如撞钟,“情”音绕梁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情感教育结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有发人深思的结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结课时实施情感教育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荡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愿望,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情感教育结课时有三种途径:以教材为载体;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以卡通人物为媒介。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课;情感教育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上课亦如做文章,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有发人深思的结尾,好的结课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在课的结尾,如何以情感教育作为点睛之笔给学生以无穷回味正是笔者一直以来探索的话题,笔者认为,结课当如撞钟,“情”音绕梁。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情感教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情感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课堂结尾时的情感教育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荡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愿望,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一、以教材为载体实施情感教育——结课时“润物细无声”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合理、充分地运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在教学结尾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情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一)运用教材中显性的情感资源,实施情感感染
显性的情感资源往往以直观的形式在教材中表现出来,使人能够直接感受到情感的存在,如含情的语言文字材料或者直观的图片、图表等形象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善于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利用表情、手势、多媒体等增强情感体验效果,从而实施情感感染。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3A》Unit 1 Hello B板块中呈现了八种动物,很受学生喜爱,课堂上,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现了丰富有趣的图片和声音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在结课阶段,学生运用动作和声音扮演自己喜爱的动物,并用句型“Hello/Hi, I’m …”大声说出来。这个活动后,笔者播放了一个简短的视频,再次展现了各种动物的机灵和可爱,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机灵活泼的猴子,威武强壮的老虎……学生完全被动物们吸引了,对动物的爱是溢于言表的。笔者趁机将学生的情感加以升华:“Animals are our good friends. Let’s love them and protect them.”(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他们并保护他们吧!)这样的课堂结尾,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使学生内心的情感自然而然地真实流露。
即使是教材中的显性情感资源,也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否则英语教学只能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层面,长此以往,学习将会变成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在教学中,笔者注意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在课的结尾时,充分发挥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性情也受到熏陶。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9 The English Club B, C, D板块中,学生要掌握六个国家的国名、国籍、语言类的单词和句型并会运用,这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制定情感目标时,笔者很容易想到了热爱自己的祖国,但仅仅是这一点吗?在这节课上学生会接触各国的语言和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学习,这时,笔者想到了“世界一家亲”,本节课除了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还要培养学生爱“各国大家庭”这样的国际情感,这对于塑造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是大有帮助的。因此,课的结尾笔者是这样做的:
世界地图的背景上呈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You and me》的部分歌词,同时音乐响起,学生随着音乐动情地唱起: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 We are family…在悠扬的歌声中,有的学生脑海中一定再现了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共同演绎这首歌的场景,有的学生一定想起了奥运会赛场上激动人心的画面……此时,言已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
(二)发掘教材中隐性的情感资源,促进情感体验
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仅仅是谈论某一话题,而并不直接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会不知不觉地隐含着情感因素,我们把这种情感资源称为“隐性”情感资源。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隐含于内容背后的情感因素,善于发掘这种情感资源,从而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笔者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 A板块时是这样结尾的:
Liu Tao’s parents care him very much.(刘涛的父母很关心他。)
In the world, lots of people need our help.(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需要我们的帮助。)
old people on the bus people with disability children without parents people in disaster
最后总结:Try your best to help them, then they will have a better life.(伸出你的双手,世界将更加美好。)
在音乐和图片的渲染下,学生沉浸在老师烘托的“爱”的气氛中,体验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课于此时结束,真的是润物细无声。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的教材从来都不缺少情感因素,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在教学中独具慧眼吧!
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实施情感教育——结课时“让精彩继续”
在教学中,笔者力求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因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因真实而令人信服,是最具有亲和力的情感教育资源,也更具有号召力。这就要求教师对生活、对人生抱有一种积极热忱的态度,关心社会,认真感受,充分挖掘社会事件中的情感因素,这样一来,势必可以拓展情感教育的渠道,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笔者一般是在课的结尾阶段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给学生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8 Let’s go to the park A板块时,课的结尾阶段,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任务: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将在南京举办,到时,会有许多外国友人来南京游览,你能做他们的小导游吗?布置完任务后,我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了一组南京各景点的图片,接着学生在小组内用本节课学的句型编对话表演。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我特地买了扮演外国人时戴的头套,学生演的时候非常入境,“小导游”作为东道主热情洋溢,“外国友人”也谦逊有礼。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更加热爱南京这座文明古城,体会到了作为南京市民的自豪之情,同时学生也更加期盼2014南京青奥会,以“小主人”的姿态为这个全世界青年人的盛会积极准备着。因为有了强烈的情感烘托,学生在表演时非常愿意说,所说的并不局限于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笔者记得,有一个“小导游”一开始就问:“Are you hungry?”“外国友人”没听懂,“小导游”就摸摸自己的肚子,“外国友人”赶紧回答:“Yes!”“小导游”紧接着说:“Let’s go to the restaurant.”笔者看到这些三年级孩子的表演,真的是在一旁偷着乐,正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场景开阔了他们的思维,给了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课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笔者相信,他们会将精彩继续!
《牛津小学英语4B》Unit 6的话题和上述3A Unit 8的话题类似,也是“邀请别人外出”,是对三年级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升。在教学这个单元的B、C、D版块时,笔者想到了另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结尾:Green commuting(绿色出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已经掌握了七种交通方式的表达:by bike, by car, by bus, by taxi, by train, by plane, on foot。英语教学的目标绝对不只是获取知识,学生在英语课上也需要接触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学习最终是要回归生活的。因此,本节课结尾时,笔者让学生说说他们对各种交通方式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后,笔者呈现一些以低碳、绿色出行为主题的图片,向学生倡导:Green commuting makes us healthier.(绿色出行更健康。)这样的结尾留给学生深思,作为建设祖国的下一代,他们肩负着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未来的精彩属于他们,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让精彩延续!
三、以卡通人物为媒介实施情感教育——结课时“言已尽而趣犹存”
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常被他们挂在嘴边津津乐道。在一节课的结尾阶段,学生已经坐不住了,如果这时出现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和他们一起说英语,向他们提建议,他们是很开心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结课时运用卡通人物,能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
学生表演后,课并没有结束,笔者接着呈现加菲猫的图片,说:“Garfield is very fat. Because he eats a lot of fast food. Can you give him some suggestions?”学生争先恐后地用刚学的句子给加菲猫提建议,如:What about some eggs? What about some milk? …每个人都急着表达自己对健康饮食的理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笔者和学生分享了这样一句话,作为结语:“A healthier diet, a better life.”(健康饮食,让生活更美好!)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加菲猫轻松接受了“健康饮食”的观念,下课后他们还在讨论着应该给加菲猫吃什么,这节课带给学生情感上的乐趣是无穷的,正所谓,课已尽,趣犹存!
除了加菲猫,笔者在课堂上还经常用维尼小熊、喜羊羊、迪斯尼经典卡通人物等辅助教学,这些卡通人物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学生愿意和卡通人物一起乐、一起思、一起成长。在卡通人物的陪伴下,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语言能力更强了,情感更丰富了,英语课也因为卡通人物充满乐趣,令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尾实施情感教育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结尾时的情感教育是平常的,它不轰轰烈烈,但却能“润物细无声”;课堂结尾时的情感教育是朴实的,它不张扬矫情,但却能“让精彩继续”;课堂结尾时的情感教育是童真的,它不故作深沉,但却能“言已尽而趣犹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吴彩凤 “谈小学英语课的结尾策略”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