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十年后的思考
品德与生活(社会),这一新的课程进行了十年的改革,感受颇深。这一课程不但要求任课老师有较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求任课教师通晓天文、地理、历史、党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等常识,,但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讲,要真正上好综合课,在课前必须作好大量的、充分的准备。所以,教师的知识面窄、精力不足等困惑极大地困扰着目前品德课老师。
困惑之一、教学参考资料贫乏
新课程品德课不同于老教材,只有几幅简单的图片,简单的几句话,确实让老师们拿到教材后感到无从下手,只能就图说明,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幅一幅看图回答问题,给人的感觉就像上语文课学科的看图说话。再比如《家乡》这一单元的主题教学,主要是了解自己的家乡。而教材、教参不过是个样板,这还得需要老师自己去扩充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料,这不是一件易事。特别到了五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一会儿中国历史、一会儿又世界历史,同一个课文前半部分是中国地理,后半部分就是世界地理,上一堂综合课不知道要翻阅多少资料?
困惑之二、学生的课前活动困难
综合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等活动,以补充教学,达到生生资源共享。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学校学生的主科学习压力很大,对于小学科网上查资料其实经常是一句空话。这为上好综合课产生了巨大障碍。假如学生有条件上网搜索、下载打印、去集市拍照、花这样的精力,一次两次还可以,要每节课都这样去做,他们的精力、时间都不够,也是很不现实的。
困惑之三、教材回归生活有难度
教材是范例,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和复制教材。特别是体验性活动,它具有很强的具体性、生活性和本土性。因此这就意味着,我们不是教教材,不是简单地备教材,而是回归到生活中,回到儿童的生活中。这样才是把儿童作为主体同时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也有助于我们处理教材在农村和城市地区的适用问题。因为我们关注生活,这本身就超越了城乡差别,我们的差异在于生活的多样化,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是我们的生活世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引领儿童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从小过有道德的生活。纵然是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的结合存在着较多的困惑。教材的知识性跳跃性比较大,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等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困惑之四、三维教学目标和教材中地理、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综合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难以准确把握。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在对原有小学低年级的思想品德、科学、社会、和生活等学科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课程,它涉及的面很广,在教学的时候怎样把握好课程方向,才不至于喧宾夺主脱离品德的轨道?多科综合,教育重点不好抓。面对这么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该突出品德教育还是重在知识教学呢?
多课程综合必要吗?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依然开设,现行的品德课程为什么要和它们融合,这样有必要吗?面对品德课程中出现的与其他课程相关的内容,老师们总是左右为难,如果置之不理,那么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如果进行讲解,万一与专业老师的讲解不一致会误人子弟。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品德课堂中把握好这个度,把课程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呢?
我的思考:有效整合实现 1+1>2
一 、把握课程核心,正确理解课程综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习做人,所有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的编排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的处理中,我觉得要处理好这样两对对关系:
1、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活动为载体的重体验感悟的学科,不像语文有明确的知识要求,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要求学生去体验实践感悟,对于知识性的内容则是从简了。
2、处理好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系。
二 、把握教材特点,整合处理相关内容。
综合性是体现在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中的。我们应该从“教材、单元、课文、课时”四个层面来把握内容和目标要求的综合性。由面及线,由线关注到点,把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利用起来,发挥 1 + 1>2 的效果。
三 、明确课程定位,多种教与学的方法整合运用。
《品德与社会》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在活动型教学设计中,以“感受—体验—表现”为主线的体悟学习和以“观察—假设—分析—发现”为主线的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将讲授、游戏、实验、讨论和分析、角色扮演、美工活动、动手制作、讲故事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其中,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有机整合。
四 、培养综合型的教师以适应综合型的课程
综合型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是可想而知,假如一个教师不具备“什么都懂一点”这样的素质,那么即使给他完整的教材也是徒劳的。所以,要想有效地开展综合教学,首先要培养综合型的教师,把教师的知识和业务素质也进行适当的整合。培养综合型教师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参加专业的培训,也可以自我充电,另外还要加强与其他学科老师之间的交流,把握好教学的度,有机整合,化整为零。
总之新课标下的品德学科正因为它的综合性而充满魅力和挑战,遇到困惑,难以把握,随时都会碰到,有利于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相互探讨,研究对策,让我们课堂教学充满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