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三笔一体”规范书写训练模式之我见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陈功
【摘 要】写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写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所以规范写字教学势在必行。基于《新课标》对写字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借书法课程即将开设的东风,笔者初步构想了“三笔一体”书写训练模式,在小学阶段确定“一体”,选好范本,引入毛笔,有所侧重开展有效的写字教学,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在小学阶段实现学生“三笔”书写入体。
【关键词】三笔一体 写字 书法 入体
写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大纲上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能做到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虽然,各年段提出了具体的写字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写字教学还是目前语文教学的弱项,存在较多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写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步入“无纸”时代,信息传递多样,基本杜绝了笔墨。至于毛笔,那更是书家的挥毫工具,普通百姓极少沾边。家长、老师也认为写字的好坏对成绩、升学基本没什么影响。教师上课板书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板书、范写在写字指导中逐渐消失。诸多社会因素,容易造成对学生书写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再到高年级,语文老师在换,指导书写的老师也在换;训练书写的方法在变,书写的范本也在不断翻新,导致学生的书写水平没有得到普遍提高。目前,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书写训练模式,书写教学现状混乱,学生无所适从,有些写字教学,甚至违背了书写的一般规律,偏离了写字的教学目标。加之目前的写字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教学是揉合在一起的,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在学科教学与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上,老师们自然倾向于前者,因此,大家普遍对书写教学的关注不够,分配给写字教学的时间也有限。
就教师而言,由于大多教师也没有书法学习的有关经验,往往只重在让学生把字写规范,但没有入体的意识,老师自身书写水平的差异,成了写字教学的一大缺憾。
没有规范统一的习字教材也是现实存在的一大问题。现行教材中毛笔、钢笔和铅笔字范写不入体,基本面貌不统一,学生习字没有入体的意识,教材的不规范给学生的书写入体设置了无形的障碍。
二、规范写字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种现状下,笔者认为,在孩子书写的起始阶段,关注字体的形成,从写字的入门阶段就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融入到小学写字教学中,将会令孩子终生受益。崔峦说:“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静下心来,好好地写字。” 书写是否合乎规范、标准,不仅反映着个人的文化素养,而且从一个侧面体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喜的是教育部已经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书法进课堂引起了广泛关注。纲要中规定,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规范写字教学势在必行。
围绕书写训练的目标,我们力图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根据笔者多年一线教学的实践探索,大胆构想了切合教学实际的“三笔一体”书写训练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既指特定的数量,亦泛指多数。所谓“三笔一体”即“多笔一体”,对小学写字教学而言“三笔”指孩子书写训练中所使用的毛笔、钢笔和铅笔三种特定的书写工具。所谓“一体”则指选择适合孩子书写,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书写能力的一种正楷书体。从书写规律来看,对于一个人而言,日常书写中不管他使用多少种书写工具,其写出来的字基本面貌应该是统一的,或者说应该统一于“一体”。从这种意义上说,确立“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书写有较高的起点,并培养孩子对汉字书法的欣赏能力。笔者希望运用“三笔一体”书写训练模式进行写字教学,缩短学生书写技能形成的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图所示:
三笔 一体 三笔 字
铅笔───┐ ┌─铅笔─┐
钢笔── 欧体 → 钢笔→ 入体
毛笔───┘ └─毛笔─┘
教学手段──────────→教学目标
三、“三笔一体”模式实施构想
1.确定“一体”,选好范本
“三笔一体”的实施首先要选定这“一体”。目前,尚没有书体统一的“三笔字”书写训练教材,笔者以为范本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老师自身情况来选定。现在,市面上可见的各种习字教材种类繁多,选择面较广,就我们的实际操作而言,向大家推荐以下两种书体:
其一为欧体。中国著名的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在楷书在书写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四人的作品历来是书法学习起步的重要范本。其中欧阳询的楷书法度严谨,方圆兼施,笔力凝聚,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其二为经典小楷字帖唐人钟绍京之《灵飞经》。这种选择是基于下面的考虑:首先,小楷便于铅笔、钢笔直接摹写。其次,缺少整体观,是“三笔字”书写训练的致命弱点之一。现行的“三笔字”字范本大都是将传统字帖分解为“点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几个部分,而对于传统字帖的谋篇布局缺少整体观照,学生在米字格或田字格中书写尚还可以,一旦离开米字格或田字格,便乱了阵脚,没有了章法。而小楷字帖篇幅一般比较长,字数比较多。一页数十行,一行数十字,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幅字布白的规律。
2. 起始阶段,引入毛笔
因毛笔这一书写工具具有笔毛柔软书写灵动的特点,固而毛笔字的变化极多,如果学了毛笔字后再写铅笔、钢笔字,字的结体笔画都会显得灵活。此外,教师运用毛笔进行范写可以放大基本笔画,利于学生观察行笔的方法,笔画的粗细、力度的轻重,从而清晰地感受运笔过程。所以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要把毛笔字的教学贯穿始终。
3.分段实施,有所侧重
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低年级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中年段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高年段要求学生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习字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这一规律,我们也构想了“三笔一体”教学的分段实施步骤:
(1) 低年段毛笔与铅笔并用,强化基本笔画,写出笔锋
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部件,而楷体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着共同的运笔书写规律,学好基本笔画如同走好第一步,是小学生习字的起点。从学生学习第一个笔画时,教师就可以尝试着用毛笔进行范写,让学生看到第一笔的规范写法,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从而让孩子从写字的第一笔开始就意识到汉字是一门艺术,是有书写讲究的,基本笔画书写写出笔锋,基本入体。因孩子小,手的把握能力有限,在低年段,我们可以让学生感知毛笔的使用,让他们抓抓毛笔,尝试用毛笔写写基本笔画和简单汉字。
(2)中年段毛笔与钢笔并用,强化结构到位,运笔舒展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书写基础后,再引入钢笔书写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学生对汉字的整体感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宽窄高低,争让穿插等结构规律,从而在行笔成字时更加舒展自如。“三笔”的运用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到了中年段,我们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毛笔书写的频率,指导学生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提升书法鉴赏能力。
(3)高年段三笔字初步入体,强化书写有势,章法有致
学生进入高年段学习以后,对书写的把握更加成熟。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写规范的层面,要让他们在书写中领悟汉字的章法,主动表现汉字的美。无论是铅笔字还是毛笔字,这一阶段要求他们整体观察,行笔有章法,要求他们在书写时着眼整行字和整篇字,力求做到字字入体,行款整齐。在毛笔字的书写上,也可以让学生用书法用纸完成自己的整幅作品。作品形式可以多样化,条幅、横幅、扇面、斗方等各种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去尝试。
在分段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有“三笔”入体的意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的字尽快入体,同时也能够顺利实现三笔之间的自然转换,在高年段实现灵活运用三笔书写有体字的目标。
4.丰富教学,提高审美
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是有其独特性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探索丰富、生动的教学方法,益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感悟书法妙趣,提升书法修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汉字源流介绍、名家作品鉴赏、讲述书法故事等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感悟书体特点,品味汉字魅力。
“三笔一体”毕竟是一种尚在尝试之中的书写训练模式,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笔者恳请更多的书法教育爱好者积极投入到小学写字教学的研究中来,迎着书法课程即将开设的春风,为学生的起步书写领航。
【参考文献】
① 参见陈爱民《构建“三笔一体”书写训练模式》,《青少年书法》杂志1998年第7、8期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