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153
post:489153

魏俊晨 数学 优化课堂提问 打造精彩课堂

  • 发布时间:2011-08-31 14:02
  • 作者:魏俊晨
  • 点击量:

优化课堂提问 打造精彩课堂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魏俊晨,江苏南京,210018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于是,优化问题设计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课堂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关键处的设问总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疑问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知识的本质;紧要处的追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因此,我们应思考的是在数学课前如何优化问题设计,数学课上如何打造精彩的问题空间,使教学走向成功、走向精彩、达成高效。

一、关键处设问——激发探究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设计问题开始的。关键处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学生探究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关键处设提问,教师还可以把握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教学中,练习环节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专项练习

谈话:真厉害!碰到新问题一下子就能抓住最关键的地方。好,那我们就来做个练习,看有多少同学能顺利地解决这个关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展示。

 

 

 

提问:竖式中两个75所表示的含义相同吗?

交流:62是怎么算的? 248表示什么?2542是怎么得到的?

2)基础练习

谈话:关键步骤我们都会解决了,如果完整地写一道题,你行吗?

呈现:39×23

交流:在计算之前,谁来说一说,39×2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3)改错练习

反馈:呈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师:63×32的竖式有同学是这样写的,认真观察一下。

提问: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巩固环节,设计问题时,从专项练习入手,意在解决本节课的关键问题,新的生长点;再过渡到基本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巩固算法;解决易错问题,针对学生基础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展示后让学生判断改错,提高正确率。由浅入深设计练习题,突出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抓住关键——乘数十位上的数与被乘数相乘积的对位道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疑难处提问——认清知识的本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出现疑惑时,当学生对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比较模糊时,教师不妨运用争论、交流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从问题之间产生的矛盾让学生生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判断、推理获得新颖独特的识别能力,强化思维的深刻性,帮助学生建构立体的知识网络。

例如,教学“探索图形覆盖的规律”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我创设了以下一个情境:“生活中的座位问题”。

礼堂里一排有12个座位,苏文昊、苏文昱是孪生兄妹,要让他们坐在一起,并且苏文昊在苏文昱的右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答案。

                   

变化1:礼堂里一排有12个座位,苏文昊、苏文昱是孪生兄妹,要让他们坐在一起,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为什么?

变化21号座位已经坐了一位同学。

提问:但是到礼堂一看,发现第一张椅子被一个同学给坐了,现在还有11种不同的坐法吗?

             

变化36号座位已经坐了一位同学。

师:如果这位同学坐这儿呢,你还能解决吗?详细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同样是11张椅子,坐法为什么又少了呢?

学生讨论、交流。

变化4:礼堂的圆桌

礼堂里圆形桌有12个座位,苏文昊、苏文昱是孪生兄妹,要让他们坐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规律呢?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生活中的座位问题”,几个问题的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对例题中的问题进行“变式”,从而让学生感悟规律应用的广泛性。材料更具真实性,更贴近生活,多层次的问题设计,既关注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的全面提高,问题的思维度不断变化,层层递进,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进一步体会规律的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或以一个大问题引领诸多小问题,或按教学顺序层层提问。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问题的疑难处提问,就能恰到好处地起到这一作用。

三、紧要处追问——促进思维的提升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 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1,图中涂色的部分和没有涂色的部分各占“1的百分之几?

汇报时,说清楚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追问:做完这一题,你还发现了什么?(加起来是百分之一百,其实也就是“1”。)其实这“1”也就是“百分之一百”。

延伸:(1)沟通百分数与百分率的关系:六年级一班学生的近视率是20%。(   )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0%

2)体现开放性:一本书已看了40%。(     )是(     )的(    %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8%   35%  98%   100%  65%  2%   0.001%   200%

1)我国神舟飞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发射全部成功,发射成功率是(    )。 

2)一根绳子,用去了它的(  ),还剩下它的(  )。

追问:可以怎么填?只要用去的和剩下的百分率相加的和是100%就可以。

3)一辆卡车严重超载,实际载重量是规定载重量的(    )。

4)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5)某车间经过技术改良,现在每月的产量是原来的(     )。

追问:为什么选择108%?其它百分数合适吗?

追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的“钥匙”,是将学生的思维条理化的“纽带”,更是提升学生思维高度的“云梯”。有效的追问,能帮助学生拓广思维的视角,向不同的角度发散,在广阔的空间探寻,从而有新的发现,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走向精彩、达成高效。

可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精彩课堂已不在乎多媒体课件有多精美、内容有多全面。精巧的问题设计及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机敏地回应必定是最大的课堂亮点,而这独具创造性环节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功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