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099
post:489099

张泉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3-09-12 16:13
  • 作者:张泉
  • 点击量:

小分数,大作用

——记我们班的“绩效”考核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坚持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实行“绩效”考核,力求客观公正、科学均衡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

一、            制度缘起

1、《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继续强调评价应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价的维度,既关注学习过程,有关注学习结果,力求体现课程内容“以人为本”和培养具有社会适应力和跨文化人才的核心理念。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结果还应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的发展方向。

2、教育现状的客观需要

随着当下社会形势的发展,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不断增加和提高,为了直面“小升初”的严峻挑战,很多家长和孩子很早就开始了备战,特别是《成长脚印》中各项成绩的记载对学生的择校、升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想在这个方面与孩子、家长过不去,但是现实中,我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底线,拔高一些孩子原本并不达标的成绩。

二、            实施细则

1、期初公开考核目标和要求

(1)    口试

结合课堂发言次数、答题质量等情况,给予30%学生免试;其他学生背诵所学课文、短篇对话和歌谣,并口译句子或回答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上交、书写水平、按量完成和正确率等;

作业本:学期总次数(达标次数/1分)+ A☆个数(/2分)

《评价手册》:全部做完并清完订正的单元,A/5分,A-/4分,B+/2分,B-/0

《补充习题》:同《评价手册》

(3)    听写本:反馈成绩的均分

(4)    单元测验:反馈成绩的均分

(5)    其它

为班级英语教学提供服务和帮助,按实际情况加分。如课代表20/学期,组长10/学期,复印材料1/次等。

2、学期教学中遵守和实施考核细则

3、期末按细则核算各项得分,“绩效”考核

      统计结果后向学生和家长公开,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评比。我一般按最高分的70%,划定班级“优”等分数线。

三、            考核效果

1、学生在评价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及时发现和分析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不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学生在每天的常规性学习活动中,完成各种类型、形式的学习任务,得到相应的成绩或等第,记录在册,作为考核的依据。学生能够根据成绩反馈,及时获得激励性的表扬、鼓励,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或提醒查漏补缺,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以便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争取进步。

2、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是积极的引导者,发挥着调控作用,有效、规范地监督评价行为的进行。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典型疏漏,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更好地实施教学行为和达成教学目标。

3、家长在评价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我们的考核过程和结果都是量化为得分形式,透明公开。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各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对照期初下发的实施细则进行比照和计算,及时了解和督促孩子做好每件小事,激励和鼓励孩子向着更好、更高的目标努力。

    期末时,我会将核算好的成绩在班级公共邮箱公布出来,请孩子和家长一起进行核算,修改误差,这样做充分体现了这项考核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特点,有效避免“人情分”、“印象分”和“求情分”的出现。

四、            改进措施

1、变“繁琐”为“简便”

    这个方面是对于现阶段操作方面细节的改进。我所任教的高年段的学生已经熟悉这样的操作模式,可是对于中年段的孩子来说,统计的工作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以前,我都是请高年级的学生帮助我给三、四年级的学生登记和统计过程性的数据,如统计练习册中各个等第成绩的个数时,这位助手就要不厌其烦地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用画“正”的方法记录,再换算成相应的得分。我的改进措施可以将这一环节与平时的作业批改等分结合起来,如在练习册封二中加一张表格(PPT),这样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自己就可以根据记录结果算出该项的得分。其它,如在作业本封面画符号记录作业次数等等。这样可以更加细致地在平时做好记录工作,免得期末时再单独花时间进行统计和计算。

2、变“师评”为“生评”

学生是参与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主体。现阶段的评价内容,是教师单向规定要求学生执行的。我也在考虑向学生征询意见,增加评价的内容。如有学生就曾经建议将听课表现中“精神状态饱满”和“有效发言次数”纳入评价。当然,增加了评价内容,相应地也会增加操作的难度,特别是能否坚持进行评价。

3、融“家评”于“校评”

在评价过程中,努力并最大程度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分阶段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及考核结果,提请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孩子的反馈情况进行鼓励和调整,有必要时可以向教师征得合理化改进建议,并予以实施。

上一篇:李悦期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