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流:把生活经验转化成数学知识
---苏教(生本)一年级下人民币的认识
【内容概述】
“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的教学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有关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另一方面,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人民币。
这个内容放在一年级下学期来学习,在这之前,学生从20以内数的认识,到100以内数的认识,建立了最基本的十进制的感知,这为学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打下一点基础;而生活中的购物体验也为课堂进一步的学习积累了感性的实际经验,所以,这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的数学学习,而这个知识的学习,也是最初的单位换算的学习,未来的长度、面积、重量等单位换算的学习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基于如上分析,制订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了解多种付钱的方法。
3.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小研究”设计】
《认识人民币》课前小研究2013、4
班级________ 姓名
(准备好学具盒里的各种人民币) |
①观察爸爸妈妈的钱包里面的钱,你认识哪些?可以向大家介绍吗?
②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2、我会买:
买一支铅笔要1元钱,我准备这样付钱:
方法①: 方法②:
我的发现: 。
【课堂情景】
一、激趣引入
师:买东西要用到钱,你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呢?(美元、欧元、英镑……)
师:同学们讲到的港币不是外国的,是中国香港的钱,谁知道中国大陆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
师:我们很小就知道了钱,那么,钱还是我数学上要学的一个知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的“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人民币分类
师:(展示一角纸币)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重点数字1和单位角)
师:(展示一角硬币)这又是多少钱呢?
师:现在老师同时展示这么多钱(5分硬币、1角纸币、5角硬币、1元硬币和5元纸币),如果请你把这些钱来分分类,你会怎么分呢?4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汇报,两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板书在黑板。
1、 硬币:5分硬币、5角硬币、1元硬币
纸币:1角纸币、5元纸币
2、 元:1元硬币、5元纸币
角:1角纸币、5角硬币
分:5分硬币
师: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我们今天就按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人民币。
三、小组交流
师:有关人民币的认识,课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小研究,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研究和准备好的学具,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4个人按元、角、分和其他补充来进行分工,开始交流。
四、全班交流
(一)按单位介绍各种面值的钱币。
选择一个小组,4人到讲台前来说说自己对钱的认识,按他们自己的分工,一人介绍“元”、一人介绍“角”,一人介绍“分”,老师随着学生的介绍有计划的在黑板板书。
元: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角:1角、2角、5角
分:1分、2分、5分
师:要确定一张钱币的面值最重要的是看什么?(数字和单位)
(二)人民币的其他知识补充
生(介绍小组的最后1人):人民币上还有水印,是防止假币的,请问,你还有什么补充?(现在是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的背面是人民大会堂……)
(三)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补充介绍人民币的知识时,徐旖彤说:“我还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师:我们到点里买东西,1元的东西我们付10角可以吗?
师:拿我们的学具,1角1角地数,数出10张一角(生操作),这里是10角,也是(1元)
板书:1元=10角
师:我们再1分1分地数,数出10枚,也就是10分,10分是(1角)
板书:1角=10分
师:我们知道1元=10角,1角=10分,那么10分是几角呢?10角又是几元呢?1元又是多少分呢?
(四)不同的付钱方法
师:看看我们小研究的第2题,1元钱的铅笔,可以怎样付钱呢?
小组交流,看看你们小组有多少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学生交流)
交流后,请小组的代表发言,付钱的方法分为正好和找钱两种,重点交流正好的情况。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
附学生小研究的完成情况:
【课后再思】
人民币是孩子们从小都接触到的东西,是从头慢慢教起,还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补充完善,建立知识的体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课前设计的小研究,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去感受人民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把这个内容融入到数学知识体系中。
提炼生活经验 虽然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人民币的存在,但毕竟还只是一种简单的感知,多数的孩子不一定真的用钱买过东西,所以,课前在家,和父母一起进一步认识一下人民币,对即将在课堂上学习充满期待,也做到有备而来,有话可说;同时,借助学具和家里的真币的操作,更多地积累了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初步的把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知识。
学习数学知识 在小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在小组交流及全班共同交流,在加上老师的板书与点评,从分类,到人民币的单位,再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作为数学知识的人民币重新纳入孩子的头脑中,而这一次,不在是点滴的、零散的认知,而是互相联系的数学知识了。
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付1元钱,这是孩子经常感受到的,今天经过课堂的交流,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付钱方法。本节课还有课外作业,就是让孩子到文具店或超市去买2样东西,并且要自己先算好总价,怎么付钱,会找多少钱都要自己先想好,以前,可能都是等着机器(收银机)来算钱的,现在可以自己算钱了,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数学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