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845
post:488845

语文 于江《关于“快速阅读法”的若干问题》

  • 发布时间:2011-02-21 17:26
  • 作者:董艾青
  • 点击量:

关于“快速阅读法”的若干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于江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淘汰率、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站在全球知识经济爆炸性扩张背后的是人,是本身具有相当丰富知识的人,是对新知识敏感而又善于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人,是敢于和善于应用新知识并将其物化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人,是善于将分散存在的知识融会贯通、组合集成、记忆的人。如此,“快速阅读”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大大节省了人们阅读的时间,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效率。本文将对“快速阅读”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介绍,以便“快速阅读”的普及和训练。

一、什么是“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现大多叫做“全脑速读”。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进行传统阅读时,主要使用左脑的功能;而在采用“速读”方式阅读时,则充分调动了是左右脑的功能作用,各自发挥左右脑的优势共同进行文字信息的形象辨识、意义记忆和理解,所以“速读”又被称之为“全脑速读”。

   从阅读方式来比较。我们一般可以把阅读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阅读法(俗称为慢读),即按照字、词等少数几个单字为单位逐个阅读;二是快速阅读或称“速读”。它是将被阅读的文字以组或行、块为单位进行大小不一的整体阅读,而“组”或“块”内所包含的往往可能是词组、半行、一行、多行甚至整页内容,它是一种让我们能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阅读法。

   在传统阅读法中,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视网膜要把这种物理过程转化为神经活动的生物过程,传送到大脑的视觉中枢,由视觉中枢处理后再传达到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再传递到听觉中枢,最后由听觉中枢传输到记忆中枢。这是一个自己读给自己听的过程,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读也是如此,只不过外部动作控制得比较好罢了。所以,一般人在(以传统阅读法)阅读时,实际上是在“读书”,而不是在真正“看书”。

快速阅读则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它是将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送到右脑以图像的形式记忆住,之后再由大脑将文字图像解析出来”的阅读方法。速读这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的方法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即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这实际上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所以说“眼脑直映”式的快速阅读,才是真正的“看书”而慢慢“看懂,形成读。”。

二、“快速阅读”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当今的许多人对这一点感到疑惑,以为自己没有这种能力。其实,快速阅读法只是将人们对图像的识别方法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去,改变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这是都完全可以达到的,也是人人都能学会的新的快速阅读习惯和技能。由于人的思维进行得非常迅速,特别是使用内部言语思维,有很强的跳跃性、简缩性,常常是一闪而过。但是在传统阅读法中,因为文字信息在到达大脑记忆中枢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听觉中枢的参与。由于听觉中枢要将文字转化为声音,而声音又只能一个一个“串行”式的传输到大脑。所以,传统阅读法不能很快、很大量地提供给大脑足够的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一快一慢,两者不能协调运作,效率当然就很差,阅读速度自然受影响和牵制而快不起来。  

 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的科学运用视力和脑力的方法,这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将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所以,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可以如同图像一样,一眼所看到的文字信息同时“并行”地进入大脑中枢,以与大脑思维速度相匹配的速度供给信息,使二者的工作协调,趋于同步,这就是快速阅读效率极高的的主要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延续了几千年的细嚼慢咽的精读,是理解记忆最好的阅读,这一方面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一种阅读习惯,既有它合理的存在依据;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思维的误解,人们往往把理解和记忆混淆的结果。虽然精读利于理解,但却是最不利于记忆的阅读。其原因就是精读的过于缓慢的节奏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差距太大,两者不协调,不匹配。而快速阅读却相反,一方面,它是利用人脑对图像的超强记忆能力来整体记忆摄入的文字;另一方面,它运用经训练后所具备优良的超宽视觉能力,大量和快速地摄取文字信息,使得它提供信息的速度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更接近,更容易协调和匹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所以经过严格、科学、系统地训练的快速阅读,其理解记忆水平比传统阅读的理解记忆是毫不逊色的。一个技巧熟练的快速阅读者,在速读时的理解记忆效果也是相当好的。所以速读是最有利于记忆的阅读。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快速阅读是一种纯粹运用视觉的阅读,是一种讲求效率的阅读,是一种更符合人的思维特征的阅读,同时是一种节省视力和脑力的阅读,是一种更有利于记忆的阅读。掌握了速读技能的人他能以超过平常人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进行阅读,换句话讲就是“一目多行”速读高手甚至可以达到“一目十行”。如一般人的阅读速度平均为(200500)字/分钟,而掌握 “速读”技巧的人能以(20005000)字/分钟的速度阅读书籍和资料,熟练者则可达到10000字/分钟的速度。速读是一种充分运用视觉感官的阅读,是一种更符合人们思维特征的快速、高效阅读方法。它能节省视力和脑力,更有利于记忆。速读法并不神秘,它只是将人们自身就具有的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去,从而改变了人们多年来所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

三、“快速阅读”的发展历史。

    快速阅读首先起源于美国,适应20世纪初的“经济巨浪”和“文化巨浪”的冲击,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形势而产生。当时,出版物猛增,读者若依靠传统阅读法来阅读,便不能不堕入茫茫书海之中,被信息淹没。然而,初期的速读研究进程十分缓慢。后来一次模仿性试验使人们认识到眼睛的瞬间感知能力的巨大潜力,从而,解决了速读的基础问题---- 眼睛具有对文字的高速识别能力。

    之后,快速阅读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在韩国,政府认识到快速阅读法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成果,在198112月颁布的“私设讲习法令”中允许采用速读课程作为教学科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速读学院、速读讲习所也得到认可。教育委员会也推荐速读法,使它在许多中小学被列入特别活动。教师一旦取得速读讲师的资格,工资就会提升。而成为专职速读讲师的人,其工资将比原来高出一倍。因此,以中小学教师为首,从事教育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学习快速阅读。仅首尔一地,传授快速阅读的学校就有几十所。在日本,为了推动快速阅读的发展,日本速读协会还制定了类似围棋段位的速读段位,对达到不同阅读速度的选手分别授予一段至四段的称号。快速阅读在日本已经形成潮流。“新日本速读协会”标榜:“提倡快速阅读法是时代潮流”。  

四、开展“快速阅读”训练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人要读完全国每天出版的报纸,要一年的时间。所以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即使是优秀学者,以传统的阅读方式获取信息,也如井底之蛙而孤陋寡闻。

    现代中国,一个合格学生在初中三年中,要看420万字的教科书和300万字到420万字的课外书。在高中三年中,要看780万字的教科书和600万字到900万字的课外读物。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速度分别要达到每分钟500字和600字。实际上达到这一速度的学生只占5%。许多好学生的代价就是,因无时间锻炼体质差,因拼命看书视力差。

   快速阅读记忆法并非只有超常人所能,任何一个具有小学4年级文化的人只要在快速阅读中,以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代替传统的阅读习惯即可。因为人本来就具备这种能力,只是此前无人开发。

   

    学无止境,但学要有门径。相信如果可以将“快速阅读”的方法有效合理地移植到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来,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他们的未来也将更加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