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
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只要是想好的,都希望得到一个评价。而这个评价如果老师优秀或者良好或者优星,也会引起审美疲劳。因此,我们要进行点评,有个性、有针对性的点评。
如何针对不同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状况进行点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宜引起注意。
1、点评不能就事论事,应该旁征博引。因为谁都想听一点新鲜的东西,借题发挥的东西。文章他已经听完了,他希望听一点题外话,但是必须是有联系的能开阔视野的,有启发意义的;不能“十八扯”。比如有一个学生写了《绿豆的生命》这篇文章,大意是说绿豆生命力顽强,活得时间虽短但有意义,写得颇有诗意和哲理。点评时我就抓住“生命的意义”这一点来谈,我谈到了刚学的一篇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谈到了日本作家佐野洋子的《活了100万次的猫》,谈到了台湾武侠名家古龙的《流星·蝴蝶·剑》……学生能感受到老师还是在说生命的意义,但也绝不枯燥,因为例子是鲜活的。
2、点评不能死挨死板,应该生动精辟。如果点评时就是讲“这篇文章某某地方写得生动形象,真好”也会让学生哈欠连天。因为听完一篇作文需要耐心,他不会再有耐心听你的老生常谈。
在我所知道的精彩点评中,虽然未必是作文,但精辟是肯定的。
有的是对人。比如在纪念
有的是对事。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句非常精彩的影评。影名是《鲁戈瓦医生的第十三个牺牲品》。大意是一位叫鲁戈瓦的医生,医术等同于巫术,救人相当于杀人,结果死在他手术刀下的有十三人之多。当然,片子拍得很烂。所以第二天一家报纸就给出了一句话影评:我是第十四个!当然,点评的长与短不是问题,问题要精辟。比如金圣叹批水浒,毛宗岗批《三国演义》,就有好多精彩点评。下面我们看个长的。我们非常熟悉的《三顾茅庐》这一段,写刘备为了见孔明,几乎是望眼欲穿,草木皆兵。毛宗岗有点评曰:玄德望孔明之急,闻水镜而以为孔明,见崔州平而以为孔明,见石广元、孟公威而以为孔明,见诸葛均、黄承彦而又以为孔明。正如永夜望曙者,见灯光而以为曙也,见月光而以为曙也,见星光而又以为曙也;又如旱夜望雨者,听风声而以为雨也,听泉声而以为雨也,听漏声而又以为雨也。《西厢》曲云:“风动竹声,只道金佩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玄德求贤如渴之情,有类此者。孔明即欲不出,安得而不出乎?非常之精妙!读之令人心悦诚服!
我想我们的作文,评价也应该精辟而富有哲理,让人听完以后推而广之,指导自己的实践。我曾经点评过一篇作文——
3、点评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攻其一点。什么都讲等于什么都没讲。因为学生的脑子一下子记不住那么多。不如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样印象反而更深刻。比如我班有名学生写了《QQ保卫战》这篇文章,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七个方面探讨其写作技巧。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怎么办?看我们的学生目前最需要什么,权重以后再作决断。
4、点评不能死板,应该幽默。古板刻板的评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怎么办?增加一些趣味。有人说,我们中国人是最缺乏幽默感的。其实从古至今,我们都不缺乏,只不过我们的幽默有的比较深沉,只能说外国人不懂。而且我们的民族一直多灾多难,很多时候幽默是不合时宜的。但作文的点评有时候却不能缺少,因为我们的目的意在让学生产生对作文的兴趣,“寓教于乐”是必须的。
当然,如果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就说文章的教育意义,或者由这篇文章想到的事情,同样可以起到引发学生的联想、教育广大学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