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d Ellis 指出:习得语言的关键期的起始年龄就是在6 岁。小学生作为处于6 ~ 12 岁这个年龄段的特殊群体,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小学的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其教学水平对整个国民语言技能都有着重要影响。小学生的自习能力相对较弱,课堂教学就是孩子们英语学习的主阵地。小学生大多是初次接触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靠课堂教学来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决定着孩子们今后的英语水平。笔者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多年,采用多种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成绩斐然,受到同行、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肯定。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教育部门对英语教学经过多次改革,英语教学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离社会期望还有很大距离。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其自身的学习规律。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我们应当把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
在小学教育中,受学生的欢迎的教师,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都有重大帮助。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这种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当学生对教师信任、尊敬时,则对此所授学科表现出较强的兴趣。教师将对学生的爱点点滴滴地倾注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关注细节, 关注每位学生。同时学生也会以热切的爱回馈给老师。师生之间的这种爱会让老师真正走近学生, 走进他们的心灵。 让学生接受教师是让学生接受并对这门课感兴趣的第一步。小学生是一个稚嫩的群体,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引导和关注才能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生的自信心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有兴趣也源自于他们的自信心。倘若把知识比作阳光,那兴趣便是吸收光能的绿叶,自信则是支撑繁茂绿叶的枝干。树木要茁壮成长,没有坚实的枝干无法经历风雨,又怎能享受那灿烂的阳光呢? 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作用。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学习档案就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能够将自己成功的作品收入自己的学习档案, 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同时教师加以引导,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就结合了学习档案, 并以奖贴画的形式鼓励学生。每一节课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各方面表现很好,乐于参与课堂活动。语言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最好的效果就是以艺术的手段展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与之相悖。因此将生活的内容引入课堂,创造一个亲切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将英语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联系,让他们直观地去感受,悉心地去体会,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小学阶段是一个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很容易将具体事物与语言词汇联系起来,力求将英语生活化,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的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化的媒体呈现形式让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大显身手。数据调查表明 :知识以多媒体形式呈现与传统的口耳相传方式相比:7日遗忘率低近40%。采用适合的媒体教学呈现形式不仅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如何利用各种辅助教学用具,如TV、VCD、电脑、录像等,把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施分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孔子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体现在教学上,即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人兴趣、知识接受能力之间的差异,要想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学习效果,需要针对个体学生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素,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以“统一化”教学方法为主, 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阻碍, 降低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尝试着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注意考虑学生的差异,以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内容、作业和评价上实现分层设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的把握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并对其层级进行实时调整,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1.课堂教学设计相应的分层
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把课堂教学设计也相应的分层。对话分层:在课堂教学中,在新授课的句型操练的过程中,让层级高的同学进行示范,然后让其他层级同学进行模仿。在自由对话时,针对不同层级的同学提出不同难道的问题,让每个层级的同学都有表达的机会。表演分层: 在对话编排设计过程中,把对话的内容做适当调整,充分考虑各个层级学生的搭配,在多轮表演不断调整出演的学生的层级这样在表演对话时能够缩小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2.作业分层
为了全面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不同数量作业过程中能有所收获,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编排不同难道的作业,并适当交叉。在保证所有学生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有差别的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生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3.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尊重和激励基础上的评价方式。分层评价则是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和自己竞争,超越自己。在分层评价策略上要注重激励,减少责罚,尤其低层级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对高层次学生则运用多种形式综合评价,以充分挖掘其潜能。尝试在英语中的分层教学,帮助每个孩子有个正确的定位,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有所成就,有所突破,让他们能在自己的领域中根据自己的个人才能,有所发展,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让每个人都能在英语的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育的目的。
三、让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打破传统教学教师习惯把讲授为中心,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把自己视为教学法的主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模式。同时要利用英语的学科特点, 针对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并且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教学法则要求进行的一种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是集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由于教学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个体的差异性很大。对于教师而言,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个性;即使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特性。对于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极大可塑性,所以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倾入感情,恰当地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其中蕴含了艺术创造的成分,包含着随机应变的艺术成分:偶然性、不确定性、随机性、多样性,这些都是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