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617
post:488617

体育《浅议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发布时间:2016-02-25 10:15
  • 作者:曹滢
  • 点击量: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进也是其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为集体荣誉而奋斗的自豪感,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现代竞争意识。本文从合作学习的概念、意义、形式、评价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 团队精神 小学体育教学 运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在一个集体中,才能经常感到有一种勤学好问,向往科学,钻研有趣的、引人入胜的问题和志向的脉搏在跳动。在一个集体中大家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帮助。而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特别是体育教学中的集体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教学无疑更容易调动整个集体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更充分地和学生互动。这样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几老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无论在什么场合他们看到的多是自身的优点,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处理问题及于同学发生争执时偏于自私。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意识和能力较为欠缺。而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则有利于改进他们自身的这种不足,促进自身有一个健康全面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合作”一词的释义为:“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说明“合作”具有共同的目的和统一的任务的特性,且小组合作人员要能够互相认同、彼此接纳,要具有诚恳的态度与诚信,这是合作的首要条件,也是能够愉快合作的必备要素。合作也是一种能力价值的体现.在完成一定任务的过程中如果小组成员合作能力强,就容易成功;反之如果小组成员合作能力差,就容易失败。从法律的意义上讲,合作是多方的,至少是双方的,合作的主体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如果离开了权利,就无所谓责任,甚至会逃避责任.反之亦然,这是合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合作者作为合作的独立主体应真心以待,并付出自己尽可能大的能力,方能合作成功合作愉快!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国内外若干代表性的合作学习定义: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 ,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总称。我国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提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以及达成了共识“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的意义
2.1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兴趣最能带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某项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兴趣和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往往是成正比的,在身体素质和原有技能水平大体一致的情况下,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的学习和练习效果要好很多。当然每个学生在体育兴趣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出发,因材施教,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之间及小组内部成员的互助和竞争,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自信心。在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让他们理解体育锻炼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含义,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2 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它保证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人际关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而且学生间目标一致,心理相容,思想上容易产生共鸣。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它还能将一些枯燥的技术性练习、艰苦的身体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在短跑50米教学中,让学生在跑道上不停的跑,积极性很快会消沉下去。而采用小组竞赛的教学方式,每一组学生都会为了小组的利益,全力以赴,学生的自信得到增强,能力得到锻炼,投入了更多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2.3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合作学习是一种团体行为。一方面,大家都想自己的团队能在竞争中取胜,谁也不想也不愿因自己的不努力或成绩不理想而影响自己所在团队的集体成绩。因此在练习时,必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另一方面,小组里的人总有各自的优点长处,总能给其他同学以借签、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小组成员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共同提高,努力使本组的整体水平达到最好,起到了“优势互补、整体联动”。
2.4 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心理素质、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异,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而合作学习的运用、合作精神的培养恰好能弥补体育教学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在合作中,学生能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理性评价他人,包容他人,同伴对他的帮助和提供的信息能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思维习惯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2.5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协作精神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个成功的团队协作的典范。目前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运用合作性的教学目标来激发、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互相鼓励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如在《合作学习踢毽子》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1—2种踢毽子的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说说自己小组踢法的特点,然后再组织互评,指出你们认为哪个小组的玩法最好,好在哪里?在这样的群体活动中,即培养了学生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的能力,也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
(1)随机分组:这是分组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所谓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常在比赛、游戏时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既简单、又迅速;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2)同质分组:所谓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缺点是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最好能给学生解释一下实施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以免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和降低学习的信心,技能好的学生产生骄傲和自满情绪。
(3)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岁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教师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此种形式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4)合作型分组: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其他课程要多得多,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无论是在游戏活动还是竞赛活动中,合作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进行练习(如接力跑、双人操等),其意义远远超出活动本身,不但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注意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5)帮教型分组: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相对比较差的同学,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也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但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是有帮助他人和接受帮助的责任和义务,重视帮助者产生自卑感的不良效果。
(6)友伴型分组: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合理的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鞭策也是一个方向,同时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各异,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这是我们就要通过设置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以使效果最大化。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与对个人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4.1 
评价机制要有一定的明确性。
评价机制明确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去于别人沟通交流,如何去维护小组共同的利益。总之只有把评价规定化,让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和制度,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4.2 评价内容多角度。
评价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它应该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组内互助,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效果等。学习态度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态度是或端正,是或积极主动地去和小组其他成员探讨交流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参与程度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是或完全溶入到整个小组学习的氛围当中去,去认真投入地去完成小组内部布置的任务。组内互助,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乐于帮助他人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指点;是否通过求同存异来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课堂表现,即在课堂上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小组学习与讨论;是否在小组合作中体验探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收获。学习效果是指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即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4.3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题应该脱离单一的评价方法,将组间评价、组内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小组内共同想出解决办法之后,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在小组代表完成问题的解答后,小组之间可进行互评,指出解答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在观察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及课堂表现后做出总结性评价。家长可根据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做以评价。
4.4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方式可以将语言评价、文字描述、分值评价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多样的评价并非只是要教师简单的把评价方式不断变换花样,而是要以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和学习情况为基础,根据其具体的掌握情况作出中肯的评价!对于课堂上的即时提问,主要采取语言评价的方式,评价语言因人而异,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语言应该以鼓励为主,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鼓励其参与教学过程。而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应尽量提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组要有明确性。
分组的形式很多,再加上随着研究的细化,分组的复杂性也在慢慢地扩散。但很多太过于复杂的分组形式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的缺乏实用性。所以在进行分组时一定要明确,根据其中的一两项内容或素质分组就可以了,切记分组复杂化反而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5.2 善于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注意。
情景具有诱发动机的功能,一个良好的情景的设计,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情景空间和模式,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控制教学过程,又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言描述是情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作用,同时,描述也可以产生想象,加深体验,所以在教学中要突出“情真、情切”。如放松练习时,老师可以用“我站在海边,呼吸着潮湿的海风,听着海潮的歌唱我真放松……”这样的语言诱导想象,达到放松目的。
5.3 在学练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责任扩散”这一社会心理效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同样存在。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任务,就容易出现不参与、逃避的现象。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必须使每位学生都承担一定任务,以明确自己的责任来防止“责任扩散”这一社会心理效应。分组时尽量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小组长及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5.4 处理好合作和竞争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是并列的、互存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它强调合作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不否定竞争与个体活动的价值。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强调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合作,而各个小组之间则提倡竞争。由此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5 安全第一,充分利用。
安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分组教学时无论是学生的活动范围还是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其分布则要便于教师全面照顾各小组练习情况,尽可能缩短各组间相互交换的时间和距离,同时,分组练习时要尽可能地提高所安排的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沟通、探索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其成功和创新意识。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民主、互尊、互助、竞争等道德观念和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还能够帮助后进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下尽快的成长,并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季浏,汪晓赞等. 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8
[4]魏国生.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5]汪霞.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J].教育科学研究,2004,(12).
[6]肖斌.试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2000.4.
[7]王宗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0,(11).
[8]张峰.如何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网络财富,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