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一年级学生的写字过程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备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好字,必须抓住一年级学生写字起步训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出正确、端正的字。自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写字教学,国标本和苏教版教材都吸收了 “识写结合,描仿入体”的经验,安排了描红练习,强化了写字训练。从课本到《习字册》都体现了写字教学这个重点。南京市教委从1995年9月起就有了每天下午练字15分钟的规定。这一切为学生写好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天天都要学字,天天都要写字。怎样使学习的效果更好呢?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据我校新生入学调查:100%学生在学龄前就学过使用铅笔写字、画画,但90%的执笔方法不正确。手离笔尖很近,挡住了视线,出现身体前倾、胸贴桌边、头部左斜、眼离本子太近的毛病。针对一年级新生已形成的不好写字习惯,优化一年级学生的写字训练,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做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1.充分利用课本和《习字册》上写字、执笔的正确姿势图示进行教育;
2.我们自编写字儿歌,让学生记得住、乐于做。如握笔姿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指缝之间留缝隙,老三抵住笔杆下,老四老五紧跟上”;再如坐姿儿歌:“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分开”等等;
3. 通过做画横竖等线条的游戏来促使学生掌握握笔姿势达标,凡合格的可以率先写基本笔画;
4. 将用可以移动的红色牛皮筋绑在铅笔上,让学生保持“手离笔尖一寸”,以形成好习惯;
5.在课桌上用粉笔画红星鼓励,持之以恒地运用激励机制,强化习惯的培养。
二、重视指腕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训练。
小学生的手腕无力,写不准确,可以通过一定的运动进行手部锻炼。于是,我们创造出四节指腕操,将其拍成照片,做出规范动作的图示,制作配乐录音带,在每天练字前,让学生做“写字手操”练习指腕运动,同时以增强了练字的趣味性。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学生学写基本笔画之前,先用“画线条”的办法作辅助练习。画线条的难度小,可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握笔姿势上,这种练习可以打好写笔画的基础。
练习画各种线条渗透着八个基本笔画:画横线竖线为横平竖直打基础,有助于写好字的横画和竖画;练线条均匀地排列,有利于写字做到“布白均匀”;左斜线和右斜线渗透了撇和捺的方向;而圆和曲线又渗透了汉字笔画中若干“圆味”,如笔画的仰俯、向背,一些须弧形运笔的斜钩、卧钩、弯钩等。这样的画线条练习,不仅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执笔方法,而且也提高了运笔能力,增强了眼、手、心的协调性与指腕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三、强化运笔的指导。
写字要掌握运笔要领。运笔如同舞蹈中的动作要打开、如同武术中的一招一式要规范一样重要。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如能接受运笔的节奏训练,将受益终生。
汉字的每个基本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即使是最小的“点”画,也必须三个段落分明。教学时,我配以口诀,如“点”:“起笔轻、行笔短、收笔重”;“长横”:“起笔稍重、行笔长、收笔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运笔。
1. 铅笔的笔画细小,我就借鉴软笔训练法用“放大法”,画出很大的空心字,用红笔在其中画运笔路线图,边画边让学生齐背笔画口诀。
2. 反复让学生用手指在桌上书空,在手心上书空,同桌互在手心书空,在教师的手上书空。注意书空的反复运用,不仅可以怎样运笔,还可以进一步体会运笔的节奏,即运笔要有轻、重、快、慢和提、按等。
3. 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块田字格小黑板,训练时,学生运用小黑板练习运笔,因为小黑板的字大于作业本上的字,学生有没有注意起笔、行笔和收笔,运笔有没有节奏,教师看得很清楚,哪一笔写得不到位,老师彩笔一描,学生心领神会,这样指导及时到位,提高了反馈的效率。
四、优化观察力的培养。
小学生摹仿汉字要学会认格和首笔定位。
学生每人有一块画了田字格的小黑板,先教学生认识“田老师”:认横中线、竖中线及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等,书写时,我事先在田字格里写好范字,上课要求学生一步步观察:
(1) 注意观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看笔画离横中线和竖中线的远近关系;
(3) 找准第一画起笔的位置及运笔走向。
一年级观察字形不太仔细,只注意布局笔画的形态,而忽视笔画与结构之间的联系,在格子里写起字来不是东倒西歪,就是顶天立地,要使学生写好字,第一笔定位很重要,也可以叫做“首笔定位”,这是一个字的基础,第一笔偏了,整个字就不容易写好看了。
我训练学生注意观察字的第一画的起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般都是落在左上格的中心点或中心点的周围,成人能用类似寻找坐标的方法定位,而一年级一般都无法准确定位,我用寻找对应的点的游戏法来训练:“我的点子在这儿,你的点子在哪里?”学生们都积极响应,努力寻找,当然有对的,有不对的,这和各人的眼力有关,也和判断定位的方法有关,我逐一评价批改讲评。这样也为学生互相评价打下了基础,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另外,启发观察笔画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以上”;“从哪来,到哪去?”看清笔画的走向,养成分析的习惯,使观察更趋准确。注重了主动观察的能力培养,为自学字形打下了基础。
五、优化描红和临写的过程。
首先是描红和临写孰先孰后的认识问题。应该先学会基本笔画,再去描红,这样才是理解的描。一年级写字教学应按学画线条——学八个基本笔画的运笔——学习描红——临写的四步法,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在教汉字之前,可以适时进行一些“铺垫”。
课本上和《习字册》的描红笔画较细小,如果讲解完笔顺就直接描红,学生的注意力分配集中在笔顺上,没有提顿,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今后正确的运笔。反之,经过运笔训练的学生在熟悉笔顺之后,可以接受描红要有起笔、行笔、收笔的要求。训练时,我在黑板上写红色的粉笔字,然后进行描红范写,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教师在描红时是怎样运笔的,从而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
描红的效果要直接、快速地反映在临写的效果上。我首先着力抓好描红和临写的结合点,借助田字格,以及描红时对字的整体感受,对字形进行分析。分析字形只抓一两个重点而不面面俱到,遵循观察整体结构特征——分析形态变化——找准主要一笔或难写一笔——注意笔画之间的关系等临写四步法,逐步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潜移默化,形成技能。
六、优化写字课堂教学的结构。
教师要运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抓好写字教学的质量,必须优化写字课堂教学的结构。
我通过揭示范字,提出要求——示范指导——学生练写——反馈纠正——学生再写——师生评论这样六步写字教学程序,使训练扎实,有效。
这里主要讲一讲要注重范写和学生练写。
语文老师既要有一定的写字知识可进行口授,又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可进行手授。这是加强写字教学的关键。如同省教委副主任周德潘所讲:教师胸中永远有一桶鲜活的水。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书法知识底蕴,具有指导学生写好字的技能,认真练好“三字”,在教学中做出表率。凡是要教的字,我都事先在田字格黑板上或田字格作业本上临写和背临过,反复琢磨所要教授的知识点及反馈的要点,坚持每课当堂示范,给学生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教师要注重精讲多练,留给学生练字的时间,每次习字,不要求写多,一般六、七个字,其中要亮出一两个重点精讲精练的字,每个字写三四遍。一堂好的写字课以学生能写出正确、端正的字为好课。
从一年级起就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让每个小学生从拿笔之初,就把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汉字写好,写美,打好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