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花式啦啦操 策略
活力是美丽的,是奔放的,是激情的。要寻找活力,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但比一比,还是从我们学校散发出的活力最为强烈。而啦啦操项目以它不可或缺的活力向人们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
啦啦操这一项目是一项独具魅力的新兴体育运动,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美国文化的孕育下,经过短暂的传播、演变、进化、发展,逐渐由助威呐喊式演变为竞技赛事为主的独立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目前,啦啦操由啦啦队活动和啦啦操运动两种形式并存于世。啦啦队活动是赛场活动的一部分,由民俗活动逐渐演变为竞技赛事活动,为广大观众们所喜爱。啦啦操运动则是独立的竞赛项目,以其突出的团队精神、凝聚力、风格多变的高难度动作、绚丽的服装、激情活力,丰富着校园文化,亦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
20世纪80年代走出美国,因其独特的魅力,迅速风靡全球。目前,世界上近50个地区与国家开设啦啦操项目,参与人数广泛有1200万之多。1980年于美国正式举办了第一届啦啦操比赛,在接下来的30多年间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的啦啦操比赛。将啦啦操项目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一些发达国家有美国、日本、英国等,他们都各自拥有专门的协会和运营公司。第一届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于2001年由国际啦啦操联合会成功举办后,啦啦操运动拥有了自己的国际单项协会,正式的成为一项世界性竞技运动。
一、啦啦操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啦啦操运动具有表演形象的动感活力性、表演技术的风格突出性,表演组织的团结协作性等表演特点,作为一种新的健身形式,自从走进了校园生活后,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将啦啦操引入中学课堂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向多样化、多元化、终身化、健康化等方向发展,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要求。在学校每年举行的校园活动中,如趣味运动会、开学典礼、艺术节、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等。这些都是开展啦啦操的场所,所以更应加强该项目在我国的普及与开展。
本文我是以南京市玄武区部分小学花式啦啦操教学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研究对象。利用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体育在线网、中国知网等,查阅、整理大量权威性的自1995年以来有关啦啦操教学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文献,借鉴国内外中小学教学原理、教育学等文献资料,对其仔细的阅读、科学的分析、认真的研究,从而较系统的掌握本专题的概况及前沿的发展概况。
从南京市玄武区选取5所已经开展啦啦操教学的学校(基本能够代表南京市小学生的平均水平)采取分散和整体抽样相结合的形式,抽取100名小学生和10名健美操教师为调查对象。根据研究的需要,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对收集的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地统计分析,以提供量化指标和可靠的数据资料。
2.1 社会现状
对于我国来说,啦啦操还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自2000年传入我国,在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的倡导与组织下,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大型的啦啦操赛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激励下,于2007年下半年开展了“2008奥运啦啦操选拔系列赛”,众多团队投身进来。近16年的发展,我国个别啦啦操队伍已在世界啦啦操舞台上崭露头角,展示出了我国啦啦操队伍的巨大潜力。
对于玄武区来说,啦啦操也只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很多小学都开展了啦啦操运动课程,可是各校之间、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具体,开展的一些培训、比赛也只是小范围的,无法普及到个人。而且现在部分学校开展的啦啦操项目缺失了孩子本身的活力与性格特点,普遍的太成人化,缺失了孩子的童真,为了比赛而比赛,少的更多的还有是创意与想象。
2.2 南京市玄武区部分小学啦啦操教师的基本现状
啦啦操教师的年龄及性别结构,所谓年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整体中不同年龄教师的构成比例。年龄不仅是一个生理指标,更是一个人智慧发挥高低、知识积累多少的标志。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教研活动、创造力和教学能力的兴衰趋势。
啦啦操教师的原始专业、参加啦啦操培训班及带队经验:教练员是一个项目的领导者,要促进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与提高,教练的专业素质不仅要过硬且要精益求精。在校园里,教师从事的就是教练的角色。所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教练员要掌握的教师也要掌握,从竞赛规则到比赛要求,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并且对所带的队伍有一定了解,才能从队伍的特点和啦啦操这一运动项目的特点两个点出发,编排出一个适合且富有新意的整套啦啦操。
南京市玄武区啦啦操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分析表
体育教师所在学校 |
专 业 |
非 专 业 |
北京东路小学 |
√ |
|
长江路小学 |
√ |
|
樱花小学 |
√ |
|
科利华小学 |
|
√ |
小营小学 |
|
√ |
2.3 啦啦操教学的基本现状
通过调查表明:部分小学由于教学大纲和校本课程的规定,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学校根据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兴趣等原因开设或曾经开设过啦啦操课程,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只是一个阶段的开设,最后该课程会取消掉。而一直开设该课程的学校,大部分都是使用培训教材或规定套路作为教学内容,极少部分教师会自行编排教学内容。这样就造成了教学个人化,教材的混乱和无序,没有一定的教学要求和制约机制。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所采用的措施和方法。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市玄武区部分小学啦啦操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为示范讲解法、完整示范法、带领法、重复练习法、纠正错误法等。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考核和评价一方面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一方面又要合理评价学生进步的幅度和努力求知的程度,还要兼顾学习态度、心理、价值观、道德、创造能力等方面。通过综合的考核,不仅对学生有一定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则是客观的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当然,教学改革必须要有相应的考试制度、评价制度,才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体育选项课就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任课教师、课程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强化学生的个性。将啦啦操这一运动项目开展在中学中,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课外生活,也可以满足部分学生对于啦啦操的渴望和喜爱,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再者说啦啦操这一运动项目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耐力、力量性、灵敏等身体素质。啦啦操进驻校园,不仅为体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内容,活跃校园文化,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艺术的水平,进一步的展示当代学生的现代美和健康美。
三、花式啦啦操融入教学的策略与研究
1、校本单元——教材的延伸与拓展
1.1课标——课资的选定
小学啦啦操的基本课资来源于啦啦操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创编原则和竞赛规则,啦啦操运动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的起源与趋势,啦啦操课程教学大纲及全国专业的啦啦操培训机构的资料和视频,这些规定的死套路也局限了孩子学习内容的延伸与拓展,阻碍了啦啦操全面、多向的发展。其实可以将孩子基础打好之后,基本的手位、姿态等打磨完善之后,让老师与老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或者师生之间自主收集一些视频、资料等,根据自己的特长将其做一些创编和发挥。例如孩子们大多喜欢一些活泼可爱的元素,加入一些当下最流行的动画的模仿,或者融入孩子爱听的歌曲等等等等,符合孩子的心性即好。
1.2孩子学习的意义
学习啦啦操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去追求一种集体荣誉,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它还是一项向人们敞开心扉,让人感动的运动,它强调每一个位置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队伍中重要的一份子,使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目标。通过啦啦操运动,可以形成完完全全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1.3呈现方式
低段组 |
节奏 |
动作 |
表现力 |
创意表现 |
高段组 |
节奏 |
技巧 |
舞蹈 |
表现力 |
创意表现 |
一年级 |
|
|
|
|
四年级 |
|
|
|
|
|
二年级 |
|
|
|
|
五年级 |
|
|
|
|
|
三年级 |
|
|
|
|
六年级 |
|
|
|
|
|
(成绩按星级评比:一颗“☆”为初级,两颗“☆”为中级,三颗“☆”为高级)
1.3呈现结论
评比更具体生动,有评比制度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并且以星级作为孩子的评比标准,能使孩子更直观的去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与表现。可以使孩子的形体、姿态更加的挺拔,气质更加的端庄、大方。这样的一个教材的延伸更能拓展孩子的表现,开发孩子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热爱啦啦操这个项目。
2、俱乐部课程融合——教材更系统(以三年级校本俱乐部为例)
环 节 |
练 习 内 容 (部 分) |
|
上肢 |
|
|
下 肢 |
|
|
柔 韧 |
|
|
力 量 |
|
|
舞 蹈 |
|
|
3、校园体育的融合——展示其生命体育的无限魅力
学校三年级啦啦操比赛评分表
内容 |
具体要求 |
得分 |
||||||||
入场及退场 (10分) |
1、进、退场原则上采用齐步走完成 2、从入场到队列要快速合理 3、退场应快速有序 4、精神饱满,富有朝气 |
|
||||||||
服 装 (10分) |
1、服装整洁统一 2、装束活泼大方 |
|
||||||||
队列、队形 (20分) |
1、队容整齐,学生精神振作 2、队形纵横、斜向成直线 3、原地转法节奏正确,队列整齐 4、前后左右距离合适、随时调整 |
|
||||||||
啦 啦 操 (60分) |
1、动作正确规范、力度协调和连贯 2、动作的快慢要与音乐的节拍相符 3、团队动作整齐划一 4、整体富有表现力、整体呈现要有创意 |
|
||||||||
附 加 分 (6分) |
1、老师参加(4分) 2、有口号(2分) |
|
||||||||
班级 |
评委1 |
评委2 |
评委3 |
评委4 |
评委5 |
总分 |
平均分 |
名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本次比赛成绩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平均分来排名,任其班级科目的老师不参与评委工作。)
啦啦操作为一种新的健身形式,正以全新的面孔走进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它的动作完美,融合了各种跑、跳、走、基本体操与健美操的律动,现代舞、爵士、街舞等众多舞蹈的腰胯动作,各种翻腾,站立及托举的空中造型,多种元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多样化动作、流畅完美的衔接、合理多变的空间运用等,真正让学生发挥出创造的灵感。将啦啦操引入小学体育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鲜而富有激情的动力!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
1、整合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各校啦啦操的运动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数量少,学校之间缺乏交流,发展也不平衡,整体的水平较低。
2、系统训练方法,教师优化;由于对啦啦操项目的重视度不够,缺乏优秀的、专业的啦啦操教练员,其他的老师和教练员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啦啦操运动的经历,并不利于啦啦操运动更进一步的发展,这对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与实施极为不利。
3、新颖花式啦啦操,元素多样性;个性特色的自我创编,融入不同道具或舞蹈风格元素,实现啦啦操的艺术性及观赏性。符合学校高、低年级段的所有孩子的年龄特征,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身体素质及能力。
建议:
1、国家教材校本化,校本课程的特色运用,各校应加强对啦啦操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对啦啦操的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对啦啦操的了解,完善啦啦操基本教学内容和场地设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要制定合理的竞赛制度,定期举行啦啦操比赛,不断扩大竞赛规模,建立完备的竞赛体系,根据完善的竞赛体系实现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校本化。
2、创造开设啦啦操课程的条件,多建立啦啦操培训基地或组织,增加专业的啦啦操培训次数,加强对老师、教练员及啦啦操队员专业能力的培训。有组织地创建啦啦操兴趣小组或者训练队伍,各校老师之间多交流总结训练方法,强化与系统专业的、高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啦啦操教师团队的专业性。
3、 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征,集体或自主创编出符合孩子性格特点的啦啦操内容与形式,加入不同的道具与舞蹈元素,例如扇子,毛巾、跳绳等道具,或者加入一些可爱的、活泼的风格,也可加入一些拉丁、街舞、踢踏舞等舞蹈元素在其中,让孩子感受到啦啦操内容的新颖与独特,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为自主创编打下基础,实现啦啦操的多样性和校园文化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论我国开展啦啦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
[2] 孙颖.论啦啦操队运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西华大学学报,2008.27(5):121-122
[3] 王国娇.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学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前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4] 龙亚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硕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