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432
post:488432

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梳理与实践构思

  • 发布时间:2016-09-05 12:30
  • 作者:孙晓娟
  • 点击量:

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梳理与实践构思 孙小娟 “人生聪明识字始。”早识字,早阅读,早启智。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认识。古人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让蒙童熟读“三百千”,认识两千字。当下,全国小语低年级教学普遍情况是“重点不重,分析为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崔峦)面对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识字起点再寻找 现象点击——识字教学起点到底在哪里?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孩子在入学前不再是“0”起点。可我们的教学却是从“头”开始。不论学生有没有识字基础,不论学生之间有多少差异,按照教材编排,一课一课,一个一个逐步教下来,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在齐步走? 行动探索——识字教学从前测开始。 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起点更准确,几年来,我校连续对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进行识字量前测,选取常用字2500字编书成册,请六年级学生一对一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孩子识字量参差不齐,差异大,但均有识字基础,以2015届为例,识字2000字以上有3人,最少也有百字以上。这不禁引起我们思考:低年级识字教学如何改变?有很多学生已经认识了,也许本身是错误的认知,也许是简单的认知,那么我们的识字教学起点到底在哪里? 我们尝试这样做:在每一课学习之前进行识字前测,有时在黑板上列举出新课的全部生字,请全班同学在早上到校时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正”字,学生生字认识情况一目了然。有时,我们进行课前小研究,在小研究里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让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玩字卡游戏,单独摆出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重点教学。 我们的教学不再“一视同仁”。 二、识字价值再定位 现象点击——识字仅仅就是识字吗? 在现实教学中,不少老师就识字教识字,仅仅是“认字”,而低估了识字应有的地位、作用。比如有的教师抛开课文直接教学生字词或者抛开生字词直接解读文本,这都和我们的认识有关,我们只是把生字词作为阅读理解的工具,却忽视了生字词教学本身对阅读理解的促进作用;忽视了字词教学才是阅读理解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要么空洞无物,简单地重复“大白话”,要么没有深度推进,一课课、一天天地“原地踏步”,维持低水平的教学现状。 行动探索——识字不是孤立的事情。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开端,是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斯霞老师就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随文识字,就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一篇篇具体生动的课文中来诵读感知、理解内化、运用掌握。今天我们重提“随课文分散识字”,因为识字不是孤立的事情,要让生字这些“鱼儿”能够灵动起来,一定要放一池的“水”,这“水”便是课文的语境。 “随课文分散识字”强调把生字词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变得轻松而不失挑战,全面而不乏创意,认真而不缺实效。其次,语文教学还应该探寻字理,追溯生字产生的源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了解汉字本源,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对理解、记忆与书写生字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我们的案头除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还可以多几本《汉字的奥秘》《细说汉字》《汉字图解字典》,让我们发现和遇见更多的汉字的风景。 三、识字工具再认识 现象点击——识字一定要先学汉语拼音吗? 我们似乎习惯了,一年级开始先教汉语拼音,再学习课文,学习汉字。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一般持续1个月左右,战线较长,老师们感叹“终于教完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无疑不被大打折扣。 行动探索——先识字再学拼音。 笔者在连续几年的教学中尝试,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一个月,先学课文,直接识字,在积累了一定量的生字后,再学习拼音,而且拼音教学时间为2-3周。实践发现,没有学习汉语拼音并未妨碍学生认字,学生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整体输入,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中内化生字,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汉语拼音如何促进识字?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这已是根深蒂固的认识,是工具但绝不是唯一的拐杖,在教学中,功能可以再优化,比如借助拼音来正音,读准字音,特别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这些难读准的字音。这又让我们联想到,娃娃们在牙牙学语时,不就是直接认字的吗? 四、识字资源再探寻 现象点击——识字是否一定要受教材的限制? 教材仅仅是一本语文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给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识字途径,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都能成为他们识字的资源。 行动探索——回归生活,生活中处处能识字。 生活中处处能识字,生活中处处是老师,除了教材中一定量的篇目外,教师要鼓励、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识字,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大街上、商场里,都是孩子们识字的天地。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养成随时随地识字的习惯,如:街上的广告牌、店名,玩具上的文字,食品上的名称等,都能让孩子们认识很多汉字。我们可在班上开展“走出校园识汉字”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总之,识字教学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师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乐于识字、勤于识字,在识字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