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学要用巧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写字往往成为了一种教学的点缀,在课上有时间就让学生动笔写写,没有时间就把它作为家庭作业。结果不但没完成本身的写字教学任务,还影响了其它环节的教学,如识字和阅读等,造成部分学生写字兴趣不浓,字迹潦草……
那么,怎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指导学生写字呢?我觉得写字教学的指导要用巧劲。
一、笔画指导到位,事半功倍
1、观察笔画。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练好8种基本笔画,掌握8种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孩子的书写马上可以面貌一新。这是写字教学的一条捷径。
横:横如桥 注意点:顿笔方向如图,不能写成一个圆点。起步阶段,顿笔可以略长。2、顿笔要肯定、干净。3、行笔要轻快,不能写得又重又慢。要提高书写的速度,就是要提高行笔的速度,也只有写得轻快,笔画才流畅。
笔画训练的方法可以采用用口令的方式可以有效
顿——行——顿
1-----2-----1
类似这样细微的差异及变化,不让学生去细致地观察、辨别,学生就很难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竖:注意点:竖画向右弯,就像个驼背的老人。如果把竖画写得向左挺一些,如一个站立时抬头挺胸的人,显得很有精神。
撇:注意点:起笔部分弯曲,就显得不干脆。行笔轻快,才能保证笔画流畅。锋太慢,撇就无锋。
口令:
顿——行——
1-------2-------
捺:可以理解为两段,链接处要圆,捺脚,出锋要迅速。
口令:
顿----行-----捺
1------2-----3
竖钩:起笔顿笔就显得凝重有力,中间左挺就显得提拔精神,钩前顿笔笔画就显得圆润,出锋迅速钩才能写得尖。
横折:折处顿笔转动笔尖显得阳刚有力。
提:顿,肯定 干净,提,迅速
口令:
顿——提——
1---2---
点:由轻到重,顿笔即提笔,不能回锋,不能钻成一个圆点
写字的口诀(利用口诀能快速有效地掌握笔画的写法):
小小一点要点好,学会顿笔很重要;
横要平,竖要直,撇有锋,捺有脚;
提钩要尖折有角,行笔轻快要记牢;
认真练习功夫到,笔画健美字才好。
笔画训练的方法:节奏训练法
提高笔画质量的方法:循环训练法(不能机械地单独练习笔画,还要将笔画练习带入到后面生字的不断练习中去)。
二、依托教材,找准规律教写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部分便有意识地揭示了一些汉字的造字规律,尤其是形声字的规律。
1、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同类名物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如一年级(下册)的“识字”1——“春天 春风 春雨/柳树 小草 嫩芽/布谷 燕子 蜜蜂/桃花 杏花 梨花”。
2、看图会意识字。主要是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如“识字”3便是通过表现“舟、竹、石、川、燕、笔”等字的图与文字关系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会意字的组合规律。
3、“转转盘”识字。显示同一个声旁的形声字,一年级(下册)的“识字”4和“识字”8课文先以转转盘换偏旁的方式,转出了“猫、锚、喵、描、瞄”等一串同声旁的形声字,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些字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
4、除此而外,大量的识字任务要靠“随课文识字”来完成。
我们在进行写字教学指导时就可以依托教材,找准规律进行写字的重点指导。写字指导就是要因字而异,不搞字字过关,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点到即止,不必作繁琐的分析与讲解,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思考与训练。练写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予以解决,体现指导的渐进性与层次性。
1、如看图读韵文识字这类课文,就拿《识字1》举例:这课要写的生字有“春,雨,芽,布,谷,梨,花,杏,桃”9个。这9个字中“春,芽,谷,梨,花,杏”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这些生字中的难点“春,梨”,在指导的同时要让学生比较这两字中的“撇,捺”位置的不同,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分析“谷和杏”中“撇和捺”要注意些什么?“芽和花”都有草字头,老师只需在范字上用红色标识线强调一下带有“草字头”的字都要注意上窄下宽的规律即可让学生自己书写。写完一遍老师可以巡视,点评,老师指出生字书写中共同的问题,学生自己找自己个性的不足,再书写一遍改正问题。另外还剩下“雨,布,桃”老师也可以重点指导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这样一来,9个生字老师重点只指导了其中的3-4个,其他的生字按规律有老师的笔画提示,更主要的是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
2、像看图会意识字这类: 如学习“舟,燕,鸟,竹”时,我们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它们是如何变成古文字的,再展示变成现代汉字的过程。在这段奇妙的观察过程中,学生已经不仅仅是在学习几个字,先进的技术已经把他们的视角带回了古代,去探寻汉字的历史,他们接触到的是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激发起了他们对于汉字的热爱。老师再结合汉字的构造规律,如这课独体字较多,独体字的训练,重在定准主笔(即字的骨架)。大多独体字有一两个主要笔画,定准主笔,其笔画(即字的血肉)的位置也就容易摆布了。 如“石”,撇是主笔,写好那一撇,这个字的大体位置也就好写了。
3、“转转盘”识字,显示同一个声旁的形声字。像这类的写字指导就更易找到规律了,如识字4的生字中,老师重点指导写“驰”,拥有同一个声旁的“池,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去写了。
4、还有大量的生字是靠“随课文识字”来完成的。随课文识写的生字,按结构类型分类指导,体现“归类学习”的策略。老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把握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全包围、半包围等结构的合体字部件的大致比例,如写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宜占位相等,且左紧右舒;写上下结构的字,两部分宜上轻下重,下部托住上部;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宜写得窄而长;上中下结构的字,三部分宜写得扁而宽;包围结构的字,外面部分要包紧里面部分。汉字虽然字数众多,但结构形式就那么几种,学生若能把握住它的间架结构,也就等于抓住了写好汉字的牛鼻子,把汉字写得端正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教给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学生懂得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最后就要落实到写每一个字上来。要写字,就必须有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正确的执笔姿势是: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笔,笔往后靠到虎口,其余三指依次垫在笔下,掌心虚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头正,身直,臂开,足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如果姿势不正确,轻则影响到学生写字的质量,重则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并将要领编成口诀,让学生记住。其次,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多次强调,在每次作业前,都应该对学生加以提醒。再次,也要注意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照样能保持正确的姿势。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有很多学生喜欢在写字时把铅笔放入口中,或是直接用手指擦错字,还有的不知道爱护本面清洁,乱涂乱画。这些都是不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对学生讲清楚习惯不好的坏处,并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当学生初步养成好习惯后,教师还应通过提醒,奖励,竞赛等形式加以强化,注意反复抓,抓反复,直至成型,使良好的习惯在学生的大脑中不断加深印迹。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那对学生的终生都是有益的事。
总之,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一定会回馈以一手漂亮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