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学于乐,在scratch中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
吴向东老师在他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中提到:儿童有能力用技术去表达思想和生活。在合适的课程环境里,儿童有能力使用简单的技术实现数字文化作品的创作。这对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提出了质疑,同时也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考的途径。
众所周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我们现在小学的教材基本上将FreeBasic和logo语言作为官方语言来教学。作为一线教师,在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无趣,课堂效果的不佳。通过接触scratch。我们发现scratch图形化程式语言最大优点是将程序设计变得很容易,只要使用简易的鼠标拖拉方式,将指令从程序指令区移进程序脚本区即可。关键是他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游戏的制作中学习了编程语言的模式。用它创造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动画、游戏、音乐甚至是绘画,并且可以轻易的分享至网络。
一、scratch的游戏制作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我校的老校长、著名学者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日本学者井深大也曾说道:“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我所接触的来自于台湾的scratch教材中,你会发现scratch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自于一个又一个游戏的制作。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活泼可爱的游戏课例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用scratch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当我们让学生完成第一个游戏作品《小猫咪打篮球》时,学生的诧异感和兴奋感可想而知,因为我们让他们完成的是一个小猫咪和小猴子传接球的游戏。游戏是小孩子的天使。之前我们为了完成我们的正常的课堂教学任务,对于游戏是禁止的。而今天的课堂我们主动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学生,并让他们用scratch软件进行游戏的模仿制作。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的高涨。而scratch软件独特的“积木组合式”教学方式也恰恰结合了学生从小喜欢玩积木拼搭的游戏心理。学生通过拖曳、组合即可完成程序效果的实现。极大地培养了他们克服传统程序语言带来困扰的自信。同时,scratch视觉化的程序设计特点让学生所见即所得也符合小学生急于成功的心理特点。
二、scratch的游戏创作教学特点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Scratch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从舞台、角色及动画内容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加以分析,在熟悉脚本,了解相关的心智图之后,将游戏制作的交接棒交给学生。这一般是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但仅仅停留在游戏模仿制作上是不够的。Scratch在教学上的最大特点是你能比较容易用你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来创造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如在教学《打鲨鱼》一课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如下图):潜水员开枪打中鲨鱼得一分,打不中为零分。
鲨鱼在固定的方位上下自由移动,潜水员的上下移动则是由鼠标控制。开枪则是单击鼠标左键。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则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可以将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在自己动手创造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拓自己创新的思维,给予我们他们对于《打鲨鱼》的全新解读。
一位学生的想法和设计如下:他认为鲨鱼是非常可怕的海洋鱼类,人类在打鲨鱼得分时,鲨鱼也要会报复人类的,所以左上角的伤血是人类留下的分数,充满了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
另一位学生的想法和设计则是:将《打鲨鱼》游戏设计为容易、中等和困难三个级别,犹如我们经常玩的扫雷游戏一般。每次游戏开始时都有倒计时,级别越难,则对应的鲨鱼数量及移动速度都大为增加。给人以闯关的感觉。
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技能,同时将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得以表达。他们不仅学会了课堂上要求掌握的知识,同时也将自己对于这部分学习内容加以反思,得以再加工,会以自己的理解,得以呈现于我们的面前。而我们课堂中的“展示”环节则是给予他们表现的舞台。“展示”的环节是交流的环节,更是将自己的作品自我完善的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制作一个个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程序设计技巧。更有一些学生通过玩Scratch自带的例子,掌握更多程序指令从而制作出更精彩的游戏。希望在我们的学习和交流中,scratch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