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体育教学张力的一种延展
【摘要】
随着大网络时代的到来,Oline的学习方式已经渐入人心,“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被大家所熟悉和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微课的多重特性,将课堂教学进行延展,为学生开拓展了一片学习空间,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微课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微课: “微课”提出的最初理念是“人们以非正式学习或正式学习方式对主题集中、短小精悍且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进而提高专业知识学习成效,促进知识的内化。【1】近几年,我国也对“微课”进行了研究,但就“微课”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的、准确的定义。在这里笔者认为胡铁生先生关于“微课”的主要内涵为:“微课程是以微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 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可视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4】
一、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满足学生生长的需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十年课改之路迎来了体育教学的新气象,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体育学科有了极高的关注度。而现实中的体育课堂只有40分钟,远远不能满足、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应有的体育训练的目的,以我校低年段的学生为例,每周有四节体育课,而低年级的学生进入校园之后需要很长的适应过程,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而教材中却要求学生在一年级除了掌握基本的走、跑、还要求学生掌握投掷、技巧、攀爬等一系列的体育活动,除此以外参照《体育与健康测试标准》学生在各个运动项目中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投掷单元要求学生能做到肩上屈肘、肩上挥臂的投掷动作,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课时的不足、学生能力的差异诸多的因素,导致学生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而新时代的儿童相对过去比较而言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而且比较娇气、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中运动量偏少、运动强度、运动负荷不足的现象,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他的素养的提升要求。此时这就需要课外家庭的支撑,课外的学习与延展,来提升他的体育综合素养。
体育作为一门观摩类的学科他需要眼脑四肢与思维的协同运作,【5】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都是由一名体育老师教学,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无法观看视频 所有的示范都由本课老师来完成,由于每位老师的技能特长有所不同,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所差异。以我校的广播操《希望的风帆》为例,在各年级进行分节的学习,虽然年龄阶段有所不同但是在学习中都会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一段时间不学基本不会的情况。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动作,若不加以回顾与演练便会遗忘,而微课的呈现给予了学生加深印象的机会。同时微课的教师资源不仅仅是一位老师,多种技能的老师,这些老师包括了柔韧性特别好的,技能性特别好的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老师,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
(二)顺应教学变革的需求,拓宽传统教学的模式
在我国,微课的主要特点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百度词条和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将微课定为: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完整教学活动,焦建立把微课定义为在线教学视频。
1、形式新颖
微课是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了学生喜欢的动画、插入优美的音乐,把与主题相关的众多资源整合在一起;有些微课还巧妙的加入了通关学习、设疑提问等环节;有些微课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还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有趣的游戏进行强化练习。笔者参与了今年区级微课的比赛,在制作的“快乐滚动---前滚翻”微课时,通过制作PPT进行录屏,另外请学生进行视频的录制并将图片制作成GIF的动图,再邀请专业体操教练进行正确的示范,配上录音和背景音乐,让一节本来很难表达清楚的课,变的更加通俗易懂接地气。
2、短小精练
微课的时间控制在5-8分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所有精力去解决一个问题,语言要简洁、精准、目标集中明确。笔者所在的教研组中一位老师创作的微课《篮球——胸前传接球》,教师通过录制MBA比赛视频,对一名队员的技术动作的分析为切口,导入到了主教材,通过动作讲解和示范,最后加入游戏的辅助练习,虽然仅仅7分多钟,但是信息量极大,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非常的专注。
3、通俗直观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将微课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但能在课堂教学中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把微课作为家校联系的一种纽带,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展,由小课堂延伸到家庭甚至社会的大课堂。
(三)适应课堂教学延展的需求,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天地
微课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短几分钟的微课教学视频,浓缩了老师们的智慧,是教师深思熟虑之后细心编排而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微课中逐一呈现,可以说每一秒钟都是教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句话都是精华。
除此以外微视频的制作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来突破教学的时间不足,突破资源的不足等,能够将教学中的疑问,通过观看视频来解决;同时微课制作不仅仅是校内的老师也可以是联合校外的老师(微课的优势:资源的优势、时间的优势)
不仅仅是课堂上去看,也可以在家庭里观看,并且只需要一个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在体育技能教学中,例如:前滚翻动作,动作快且技能要求较高,示范慢无法达成,所以在课堂上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而利用微课在家里可以反复、定格,慢放,动作一个个看;对于思想不集中的孩子,可能课堂的效率不高,回家之后一对一的反复练习。
二、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设计
本学期我校教研组参与到了微视频的制作,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完成了“前滚翻”“前抛实心实心球”“肩肘倒立”“篮球的胸前传球”“跨越式跳高”微视频的制作,利用手头的素材,将资源整合之后,并把已有的微课资源运用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在课堂中再以录制视频的方式再现了每位同学做出的技术动作,对比参照微课中的重难点让每位学生突破自我达到突破教材的目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渠道地获取体育与健康的有关信息,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健康知识和素养,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在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体育与健康课时间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不断巩固与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果。[7]微课帮助学生达成课堂目标学习的夙愿。
1.小研究探索:用微课作为课前小研究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保证,提升学生思考深度与广度,针对小研究探索的过程中部分技巧动作有疑惑的地方,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微课对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还提升了学生思维、思辨的开创性。
案例:以一节《跨越式跳高》的微课教学为例
步骤1:提前一周将微视频放到家长群并发放学习任务单,请学生充分做好预习的准备,并邀请家长录制视频第一次尝试的视频。
步骤2:通过小研究学习,在课堂中展示学习的成果,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录制跳高的视频。
通过小研究学习之后,很多学生对跨越式跳高建立了初步的了解,在实际的尝试性练习时全班有45%的学生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相较以往的12%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助跑路线、起跳点、起跳时间等诸多技术问题,让55%的学生止步杆前。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越过横杆呢?
步骤3:回到微课,找到问题所在?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上一节课录制的同学们跨越式跳高的视频,学生们都饶有兴致的观看,不时还放声大笑。紧接着再次回到微课,进行观看,结合自身的动作,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下是部分同学视频中的剪影)同学们结合跨越式跳高的四大技术动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各抒己见,找出了优势也找出了短板,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了跨越式跳高的方法。
步骤4:课后复习: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学练
通过这4个步骤的学习,4节课,全班99%的同学能顺利通过85CM高的横杆,43%能通过1米的横杆,24%能跳过1.1的横杆。
将微课与前置性的作业联系起来,在观看的过程中捉住重点,体会难点,为课堂教学做好了进一步的铺垫,于此同时,学生通过尝试性的练习结合微课能很快的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能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中更加富有热情!
2.模仿式训练:
在人的大脑皮层中,以具体的刺激物作为信号刺激形成的暂时额神经联系及活动,成为第一信号系统,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接触的事物有限,抽象能力弱,容易对具体的事物发生兴趣,在学习上表现为有具体形象的事物向以文字、语言为代表的抽象的方向发展,模仿成为其认识世界、掌握技能的必然途径,由此可以看出模仿在学习的初始阶段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和利用微课作为学生的“模仿源”,可以提高模仿学习的效率和建立模仿学习的评价体系。在学习中由于教师清楚掌握了班级学生特点,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长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作,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时帮助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案例:以一节《前滚翻》微课的学习为例
在微课中,通过简单的讲解、GIF动图、慢动作观看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前滚翻》完整的技术动作,每个步骤的学习都设计了游戏,不但富有乐趣同时方便家庭的练习。学生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模仿、游戏,让技术动作更加的具体和细化。
3.亲子的互动:能够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度,得到家长的支持与情感上的支撑,他(她)就不会惧怕困难;同时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片段1:课前张同学兴奋的跑到我面前,得意洋洋的跟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昨天我们一家人都跟着视频学做前滚翻了,妈妈翻不过去,爸爸翻不好,我手把手的教他们。
片段2:我将制作的微视频共享到朋友圈之后收到了很多的回复:其中既有家长的回复也有老师的回复,有的把视频给孩子看,在家尝试练习很成功,有的同行也经过学习之后顺利的完成了前滚翻的学习。
片段3:我相继收到了家长们发来的感谢短信,他们觉得,在每天陪伴孩子写作业之余,通过微课的学习和练习,缓解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同时通过亲子的互动,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
当今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学习视频学习慢慢渗透进每个学习者的生活。当然,体育的教与学业离不开现代化。体育学科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学科更应该抓住自身的优势,将它与传统教学相融合,更好的服务现代教学。
三、微课在体育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① ②参与资源 ③校外延展 ④
提高制作质量
总结:在《教学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的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6]
参考文献:
[1] 何秋兰,刘赣洪.中外微课课程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8:14
[2] 李巧芳.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教育科学论坛,2014,5:15
[3] 李巧芳.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教育科学论坛,2014,5:15
[4] 胡铁生.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J].教育科学论坛,2014,10:13
[5] 高林溪.慕课和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201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