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503
post:487503

语文《让孩子写好作文》

  • 发布时间:2016-02-25 12:53
  • 作者:汪谦
  • 点击量:

让孩子写好作文
  希望孩子把作文写好,这是家长共同的心愿。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作文写不出来就着急。他们或埋怨孩子不用心写作,或埋怨孩子头脑太笨。其实,孩子何尝不想把作文写好?孩子能否把作文写好,除了依靠老师的教堂教学、课外辅导外,还要依靠家长的帮助。这一点往往被一些家长忽视。家长也是孩子作文的辅导老师,家庭应是孩子作文的第二课堂。
如何帮孩子积累写作素材
写好作文,要具备两方面的基本功:一是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二是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对作文感到头疼的中小学生中,大部分遇到的难题是面对作文题目感到没有内容可写。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写作方法老师结合语文课教学都讲到了,对每个学生来说,只是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不同而已。而每篇作文的内容要常换常新,内容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学校的作文课,是以课堂集体训练为主,老师所出的作文题,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平时对生活善于关注的学生,作文时不觉得困难;而生活积累少的学生作文时则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勉强写出的文章必然枯燥无味,得分也不高。
孩子作文时感到没有内容可写不足为怪,因为他们的生活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每天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上课、活动、做作业所占得时间比较多,即便是星期天,属于孩子的时间也少。为此,家长必须投入一定的辅助力量,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的素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
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单调的。可是,如果孩子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他就会感受到: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看起来一成不变的事物其实每天都在变化着。作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热闹的街市、标新立异的广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道路两侧形状各异的垃圾箱,导弹式无人售票车,乃至爸爸发怒的样子,妈妈忙来忙去的情景……只要孩子融入到生活当中,仔细地观察,用心地感悟就能获得写作的素材,并提高认识水平。
除了利用现成的条件指导孩子学会观察,家长也可以创造条件吸引孩子主动观察。例如孩子喜欢养小动物,喜欢种点花花草草,就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边养边观察,隔几天写一篇观察日记。
在指导孩子观察的时候,家长可以交给孩子观察的方法:
1观察的时候要有条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2、既要观察事物的全局和总貌,又要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有代表性的重点部分。这种既全又细的方法好比“老鹰捉小鸡”:老鹰总是先飞得高高的,在空中转上几圈,盯准目标,然后一头扎下来--小鸡一下子就被抓住了。“飞得高”、“转上几圈”是为了观察全面,“盯准目标”是为了突破重点,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
3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孩子加入一些感官的功能作用,如用手去摸摸--有什么感觉,用鼻子闻闻--有什么气味,用耳朵听听--有什么声音。这样,事物的突出特点和整体印象,在自己的亲身感受之下,就会清晰而牢固地留在学生的心里。
4我们一定要指导孩子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要在观察事物是‘什么样’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探究‘为什么会是这样’,以求更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例如,现在不少银行的大门是感应式的,人一靠近它,它自动打开,人一远离它,它自动关闭。许多孩子可能会对这样的门感兴趣并加以观察。通过观察,他们知道门的样子。但很少有孩子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去想一想银行为什么要装上感应式的大门。如果在孩子观察时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或查资料或询问他人,努力寻求答案。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观察不仅为其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更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一举三得。
5写观察笔记是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观察后不及时记录,观察所得材料便会模糊淡忘。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勤观察、多动笔的好习惯。
二、      带领孩子外出旅游或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尽可能地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有话可写,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开阔视野。可是,有的家长会说,我经常带孩子出门,想扩大他的视野,增长他的见识,坐火车,坐飞机,北京,上海,国内,国外,但是他看了白看,回来还是写不出东西来。那是因为在玩的过程中,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感受生活。例如,带孩子去北京玩之前,你让孩子上网了解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及其传说吗?在北京游玩过程中,导游的讲解仔细听了吗?孩子搜集到的资料和他亲眼看到的是一回事吗?在游玩过程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内容,都要靠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当孩子说完后就赶紧让他写下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他记录在电脑上,配上相应的照片资料,发到自己的微博空间,他可能会更感兴趣。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没有条件带孩子外出旅游。那么,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不错的做法。例如,学校组织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家长就可以积极带领孩子参加,和孩子一块联系活动的地点,策划活动的方案,参加后和孩子一块回想活动中最有意思或是最有收获的一个内容,再让孩子写下来。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有了可以写作的素材,真是一举两得。
除了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其他的社会实践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例如植树、参观南京博物馆、参观国防园等等。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一定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积累写作的素材。
三、      引导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勤写日记也能帮孩子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喜欢写日记,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就算那天的作业再多也要写。而且,我写的日记还很长。有一次,我弟弟没有内容可写,就从我的日记本上抄了一篇,结果,他们班老师把这篇日记在班上读了一遍,还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有时候,我写作文缺少素材了,就从日记本上选一篇,稍微改一改,交上去后也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可见,勤写日记绝对能让孩子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因为日记没有什么框框,不用顾忌到文章的中心、选材,完全是有感而发,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宣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能坚持写下去,不仅语言表达一定会得到提高,写作也不用害怕缺少素材。
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比较重,不一定要求孩子每天都写日记,可以一个星期写两到三篇,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家长可以让孩子读一篇他认为能读的日记,然后给予奖励,孩子可能兴趣更浓厚一点。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写日记,互相交流学习就更好不过了。我的女儿就特别喜欢读我写的日记。
 
如何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
有些孩子虽然知道写什么内容,可是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干巴巴的,既不具体也不生动,或是病句错字一大堆。这让家长也很苦恼。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            重视阅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诹”。要想学会写作文,必须进行大量地阅读。离开了阅读的支撑,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长期广泛地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积淀。当学生写作时,这些原先储存在大脑里的积淀就会被调动起来,为写作提供相应的语言和素材。例如:我经常看到女儿的作文中有些很生动的词语,我就问她:“你这些词是从哪里学来的?”因为在我印象中,这些词对三年级的她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她却得意地说是在某本书里学来的。再例如,我原来所教的班上有个女生,很不聪明,数学有时能考不及格,可是她很爱看书,写起作文来毫不费劲。有一次,她参加全国性的作文比赛,还获了奖,得到了丰厚的奖品。由此可见,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进行哪些阅读呢?
(一)   阅读名著和老师推荐的书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有经典的人物形象和较高的艺术价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学生阅读这样的名著,可以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吸收大量的好词好句,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
老师推荐阅读的书更要认真阅读,因为这些书基本上是老师们根据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特点,经过商量后推荐的,不仅有阅读的价值,还照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乐意阅读。
说到这里,我想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就是老师布置今天阅读半小时或是一小时,请家长能监督孩子能定下心来阅读,而不是把这当做可有可无的作业。因为老师布置这项作业时是缩减了其它的作业的,如果阅读的时间不能保证,长此以往,你的孩子会在这方面和别的孩子相差一大截。例外,家长对孩子读书的情况也经常了解和沟通,不时地问问他读到哪里了,这本书最吸引他的是什么内容,能说一说吗?家长如果对他说的内容表示感兴趣,也想读读这本书的话,孩子一定会乐意和你同读这本书,读书的兴趣更浓厚。
(二)阅读学生写的优秀作文
学生写的优秀作文有很强的示范性,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模仿。比如《快乐日记》《金陵晚报》《扬子晚报》等各类报纸、杂志上刊登的作文有很强的时代性,都是孩子自己的语言。孩子经常读读这样的文章,不仅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还能积累写作的素材。
例如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读《快乐日记》上的作文给孩子听,孩子非常感兴趣,听得很专心。因为这上面的作文细节描写得很生动,因此,那几天有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都能有意识地进行细节描写,将内容写得生动具体。
对于这些优秀的作文,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并进行引导,让孩子明白这些作文好在哪里,是选材新颖还是语言幽默,是中心立得好还是细节写得很生动?孩子读了这篇文章,家长这么一点拨,一定会获益匪浅。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优秀作文选》中的作文内容是很老的,学生读了未必有收获。家长在买这类作文选时自己要先看看,把把关。
 
二、      学会细节描写。
很多孩子的作文内容空洞是因为他没有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而适当地片断练习可以训练孩子这方面的写作能力。片段联系因为不是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所需时间不长,可以一个星期训练一次。例如,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就餐时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倾听人们的谈话,然后写个片段。就是每天饭后,一家人出去散步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路边行人走路的姿态,先让他口述给家长听,回家后再写下来。如果家长也不会写,家长可以先上网搜集写这一内容的精彩片段,心中有数后再指导孩子写。
 
三、在平时注重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
 
  孩子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病句是因为平时孩子说话时语言就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完整。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平时注意训练孩子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家长具体指导孩子写一篇作文的方法
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围绕老师的作文要求展开回忆,想想自己经历过的哪些事情符合要求。当孩子罗列出来时,家长进一步启发他:在这些事情中,你最想写哪件事情,为什么,学生说得有道理时家长就应该鼓励。当学生想不出来时,家长也可以帮忙,和孩子一起从他的生活经历中寻找适合写作的材料,但绝对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让他养成依赖心理,到考试时就不会选材了。
        其次,当孩子确定选材后,要让孩子明确“我写这篇作文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哪些内容可以表现这个中心要展开来写,哪些内容要略写?”当孩子弄清楚后,可以给他5 10分钟的思考时间,打个腹稿,然后到你面前将这篇作文口述出来。我不赞成先打草稿再誊抄,那样太费时间。在他说的过程中,你可以及时指出他说的不清楚的地方,有语病的地方,应该写得再细致一点的地方,然后让他再将这部分内容重说一遍。
      第三,家长应当给孩子限定一个写作文的时间,让他有种紧迫感,并能一气呵成,这对他临场应试非常有好处。因为很多时候,有些孩子作文总是来不及写完,影响考试成绩。
       第四,孩子写完作文后要让他看着作文大声地朗读两遍。他只要一读,就一定能发现作文中的病句和一些错字。经常有些学生到我面前读自己的作文,读着读着就跑下去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写的病句和错字啦。所以,发出声音地朗读自己写的作文非常重要。
   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得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肯花时间,肯学习。你要求孩子学会观察生活,你自己首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事物,才能引导孩子去体会;你自己体会到文章的美,才能引导孩子去感受……家长只有真正地付出了,孩子的作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让我们一起为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