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改变发生:学着名师教语文
----------- 一个年轻语文教师观课后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名师课堂难以复制,那还要不要向名师学习?又该学习些什么?观摩赵志祥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后,作为年轻语文老师的我有了一些思考,在古诗教学、阅读教学、微课程建设方面有了一些改变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名师 观课 改变 古诗教学 阅读教学 微课程建设
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被公认超出一般,在一定范围有相当影响力的老师,我们通常称之为名师。每当听完名师的课,很多老师都会激动万分,不禁感慨:名师的课堂总能另辟蹊径,亮点闪耀,让人羡慕不已,忍不住想自己也试一试。可是回归自己的课堂,却失望地发现:名师的课堂固然精彩,可借鉴的实际效果往往都是事与愿违。
既然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能重复名师的“美丽”, 我们还要不要向名师的课堂学习呢?答案毋庸置疑, 应该要学习。那么,我们到底能从名师的课堂上学到些什么呢?听了赵志祥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后,我有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对古诗教学的改变: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
一般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会先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然后让学生去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古诗的含义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而赵老师的课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
在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交流了诗意后,赵老师让几个学生朗读了这首诗,组织孩子评价后他范读了古诗。学生听到了老师别具一格的朗读都鼓起了掌,这时赵老师引导学生:“别忙着鼓掌,学会思考,老师和你们读得哪里不一样?”
生1:你读得很有感情,并且你每读一个句子,后面有一个停顿。
师:哪儿停了,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1:每一句读完了,后面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再读下一句。
师:对。你说出了读诗的一个很关键的方法,那就是要缓缓地读。还有谁要说?
生2:我觉得你读书的时候好像自己仿佛就是王维,有很舍不得朋友的那种感觉。
师:我陶醉了,是吗?
生2:是的。
师:你也被我陶醉了是吗?陶醉是读诗的一种境界。你陶醉了,你就成诗人了。如果你陶醉到一定程度,刷刷拿起笔来能写了,你就真正的诗人。明白了吗?(生兴奋地坐下)
师:同学们,这就是读诗的方法,这就是古人读诗的方法。明白了吗?(生点头)想学这种方法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怎么读?两个字两个字一读。“渭城”连着读,“朝雨”连着读,“浥轻”连着读,“尘”单独读,读的时候按照一种规律读,这种规律我们称之为平仄的规律。(师板书:平仄)
师:什么叫做平仄的规律?在我们普通话里面有四种声调,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这四种声调我们它分成两类,第一类我们称它为:平声,也就是普通话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我们用一个符号表示:一横(师板书一横)。如果我们遇到平声的时候,尽量把这个字的声音延长。(师指着第一句诗中的“城”)来,读一读。
就这样,赵老师带着学生们了解了古诗中的平仄,读出了古诗的韵律。在此基础上赵老师又通过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王维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情感。他告诉学生:“诗人觉得读诗不足以表达自己情感时便发出了忘我的吟唱,我们也可以唱出我们的理解、吟出我们的情感。”在悠扬低沉的《阳关三叠》音乐中,赵老师带着学生深情吟唱了起来,唱出诗歌的平仄韵律、唱出诗人的深厚情感。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也都被深深地打动。
后来赵老师让学生欣赏了两位名家对这首古诗的吟唱,引导学生在诵与听之中品味中华诗词文化之美,感悟诗人的情感。他以这首古诗作为引子,在课堂上带着学生欣赏了一组诗词,让学生将吟诵的技巧学迁移运用到更多的古诗中。
课堂的最后,赵老师还列举了大量的送别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古人送别时爱做的事情:折柳、吟诗、饮酒,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了古代的“送别文化。”让学生深感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之大,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赵老师的古诗教学不光光是教古诗,而是通过一首诗的教学引领学生走进古代传统文化的大门,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尝试着自己在课堂的故事教学上做一些改变。
在教学古诗《敕勒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交流、互动,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欣赏歌曲,体会敕勒川的壮美和牧民对家乡的热爱。在此基础上,联系孩子们学过的古诗《江南》迁移品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了古诗阅读诗、歌、画相结合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
想画面 悟诗情:
1. 一首优美的诗,就是一幅“活的画”,你能从诗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一说。
2 . 观看视频《敕勒歌》,丰富自己想象的画面。指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逐步感受到敕勒川的壮美。
3. 选用所给的词语,将这幅画描述得更生动。
4. 假如你就是牧民,说出你此时的感受。让学生深切感受牧民们对家乡的热爱。
5. 再观看视频《敕勒歌》,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好古诗。
赏视频 促迁移:
观看视频《江南》,听歌曲,赏江南风光,通过迁移阅读,指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画面和歌曲相结合的特点。
古诗教学中小小的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他们在读诗、想象画面、吟唱诗歌中走进了古诗的情境,了解了古诗的文化特点。
二、对阅读教学的改变:将精读和略读有机结合。
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中赵老师重点指导了学生对这首诗的吟唱、感悟诗情、了解古代文化,后面对其它古诗的拓展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习得了吟诵方法的灵活运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优化了教学的成效。不仅仅在古诗教学中给了我一些触动,也启发了我对平时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注重精讲课文,而忽视了略读的意义。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应该在精读课文、进行全面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精读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和阅读能力迁移运用于略读课文之中,进行阅读的延伸和能力的培养。只有注重略读与精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出适当的自主阅读空间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介于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实验班进行了教材的重组整合。老师们重点思考了“精读选择什么内容?”“略读如何和精读内容进行衔接?”将实验教材与苏教版教材、实验教材中的精选课文与略读课文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
附:一年级下学期实验班教材整合目录表
单元 |
精读课文 |
略读课文 |
单元教学目标 |
|||
识字 |
阅 读 |
习 作 |
口语 交际 |
|||
诗歌 童谣 (5+7) |
3、身上两件宝(引读:*人有两个宝) 4、我真想 15、小燕子 26、雨后 46、长城和运河 |
1、咏鹅(引读:苏版25咏华山) 2、谜语 27、北京(引读:39、奥运会;49、50 祖国的生日) |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每课要求识写的生字以及补充的8个苏教版生字 补充:芽竞跳枪燕黑驰养 |
学会并数准句子 感受并读出诗的节奏,体会诗中的感情 |
1、给妈妈或老师写一句祝贺的话,表达恰当 2、造句: 先…再… |
我的家:说清楚自己的住址、家人、工作和对家人的感情 |
动植物 (5+5) |
6、竹 7、木棉树 12、两颗树苗 13、红蜻蜓 14、牵牛花 |
9、小雏菊 10、我家的小白猫 11、春天和秋天 36、森林音乐会 52、窗边的吊兰 |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每课要求识写的生字以及补充的8个苏教版生字 补充:虾练参孩梅袜扇牵 |
学会自然段的标注方法。能数准每段的句子。 能够根据语气加上合适的标点 |
1、看图写清楚动物们住在哪里和它们的叫声 2、造句: 每次…都…… |
找春天:抓住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说清楚它们的特点 |
成语 寓言 (4+3) |
18、自相矛盾 21、负心的乌鸦 23、小蜻蜓和小蜘蛛 25、小鹰和老鹰 |
19、狐假虎威 20、羊和野狼 34、公鸡和狐狸 |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每课要求识写的生字以及补充的8个苏教版生字 补充:夸邓群丝桃舟舞 |
感受语言、提示语的作用 |
1、说一个成语寓言故事,完整清楚响亮 2、造句: 又…又… |
听故事,演故事:记住情节,分角色,把台词说清楚。情绪变化演出来 |
自然 科学 (3+5) |
22、加州的雨 35、狼给鹿“治病” 51、海底世界 |
16、地震预报歌诀 17、大自然的指南针 28、电的用处大 29、月亮姐姐的新伙伴 37、阳光与健康 |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每课要求识写的生字以及补充的8个苏教版生字 补充:遥指欲夜极美站 |
学会找中心句。 了解比喻句 |
1、看图写清楚车的本领 2、造句: 一边…一边… |
指路:使用礼貌用语,会应答,说清楚标志物和方位 |
历史 故事 (2+3) |
38、开天辟地 47、花木兰 |
8、孔融让梨 40、望梅止渴 42、老马识途 |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每课要求识写的生字以及补充的8个苏教版生字 补充:粮爬掉流候忽等 |
学会复述 |
1、学会使用至少10个量词 2、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 |
学会道歉;会用“请原谅”“我不小心”等词句 |
名人 故事 (3+2) |
30、爱迪生孵小鸡 31、牛顿的疏忽 32、达芬奇画蛋 |
33、齐白石画虾 41、铁杵磨成针 |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每课要求识写的生字以及补充的5个苏教版生字 补充:渴渐岁留旁 |
根据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品质 |
介绍六一:说清楚有哪些活动,最喜欢什么活动 |
学会做客:知道在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说什么、收到主人招待该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怎样说 |
重组后的教学安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阅读量,提升了他们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达到了不是以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掌握作为最终目标,而是以培养提升学生能力作为最终目标的教学目的。
三、对微课程建设的启发:主题性学习也可以很简单。
吟诵不仅能高效地帮助孩子们记忆,增加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积累,更能促进孩子们对古典文化的深入了解,提升孩子们的文化底蕴。赵老师对于古诗的吟诵研究打开了我对于微课程建设的一扇大门。我在心里问自己:对于低年级孩子,我能为他们设计什么生动而有意义的课程呢?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想到了绘本的主题性阅读课程。
义务教育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对于识字量少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图文结合、简单易懂的绘本是最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读物,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并能帮助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于是,我在班级中开设了绘本阅读微课程的尝试开始了。
一开始,我给孩子们推荐了一些优秀的绘本:《可爱的鼠小弟》 《爱心树》 《小黑鱼》 《石头汤》 《逃家小兔》《梦的守护者》 《母鸡萝丝去散步》《活了100万次的猫》《猜猜我有多爱你》 《小蓝和小黄》 《月亮的味道》《大卫,不可以》 《《小鼹鼠的土豆》》《落叶跳舞》 《小威向前冲》 等,带着他们利用早读课、“课前五分钟”、阅读课和班会课进行阅读。在学生享受绘本故事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引导他们大胆地猜绘本故事中很多想象的留白点,自己来填补故事的情节。 有时,从欣赏封面开始;有时,从故事的题目开始展开想象;有时,从人物入手,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时从故事的标点出发,从“?”“!”“……”中猜出故事的内蕴;有时读着前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尽情地想象后面的情节。在猜一猜、想一想中,发散了孩子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表达。
在孩子们爱上绘本阅读之后,我又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品味、欣赏。从一本书到一套书,从一个故事到一个系列的主题性阅读。孩子们一起阅读了有关妈妈形象的绘本:《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我的妈妈真麻烦》《做妈妈的都是这样》《妈妈的红沙发》《让我安静五分钟》;有关爸爸形象的绘本:《爸爸,你爱我吗?》《爸爸,你看我在做什么!》《爸爸,我要月亮》《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学习面对死亡的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我的外公》《我永远爱你》《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再见,爱玛奶奶》;学习表达情绪的绘本:《生气的亚瑟》《生气汤》《啊!烦恼》《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面对害怕与恐惧的绘本:《雷公糕》《魔奇魔奇树》《床底下的怪物》《讨厌黑暗的席奶奶》《我好担心》;了解与珍惜友情的绘本:《大手握小手》《最珍贵的宝贝》《我喜欢你》《玛德琳》《你是我的朋友吗?》;学习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绘本:《公主的月亮》《卡夫卡变虫记》《阿文的小毯子》《聪明的小乌龟》……
为了展现绘本阅读课程的学习成果,我在班级里组织了讲绘本故事比赛、表演绘本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绘本故事,有效地维持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我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简单有趣的绘本阅读成了孩子喜爱的微课程,充实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不仅大大扩充了孩子们的阅读量,也切实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课外阅读的神奇大门。
结语:我们到底能从名师的课堂上学到些什么呢?可以学名师在课堂上的充分预设、学习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学习字字珠玑的点评艺术,更应该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将名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深化延伸,以此为支撑来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将名师课堂上的精彩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促进自己在教学中的改变与提高,生成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孙志刚 纪永梅.《浅谈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整合式教学”》,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4年Z2期.
[3]孙莉.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