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领导群体
近期荣誉
校园风貌
历史人物
校友之窗
百年附小
联系我们
附小发布
校园新闻
媒体聚焦
教师风采
特级教师
市级骨干
区级骨干
全体教师
学科动态
语文
数学
英语
综合
学生天地
雏鹰展翅
升旗手
四好少年
校务公开
每周日程
学校通知
文件公告
每周菜谱
附小党建
工作动态
公示公告
学习园地
党员风采
青年文明号
廉政教育
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成果
校报校刊
科研活动
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
校园足球
训练与竞赛
教育教学
组织领导
条件保障
成绩与输送
120周年校庆首页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领导群体
近期荣誉
校园风貌
历史人物
校友之窗
百年附小
联系我们
附小发布
校园新闻
媒体聚焦
教师风采
特级教师
市级骨干
区级骨干
全体教师
学科动态
语文
数学
英语
综合
学生天地
雏鹰展翅
升旗手
四好少年
校务公开
每周日程
学校通知
文件公告
每周菜谱
附小党建
工作动态
公示公告
学习园地
党员风采
青年文明号
廉政教育
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成果
校报校刊
科研活动
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
校园足球
训练与竞赛
教育教学
组织领导
条件保障
成绩与输送
首页
教育科研
科研成果
教师论文
487398
post:487398
生活化是品社课堂的起点与归宿
发布时间:2016-09-20 13:49
作者:余杨
点击量:
教学
学
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教学
中关注
学生
切身的生活体验,与
学生
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
学生
不停的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
教学
策略,使
学生
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
学生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学科,它是在校小
学生
接受道德素质
教育
的重要途径。然而,要教会一个小
学生
怎样去思,怎样去想,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课堂
教学
是个点,
学生
在校时间是个面,怎样做到以点带面,使思想品德课发挥最大的效果,关键在于优化课堂
教学
。单纯的
教师
讲
学生
学,很难激发
学生
学习的兴趣。新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
学生
的生活经验,关注
学生
的生活体验,贴近
学生
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
学
生
,体现了
“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
的
教育
新理念。这就要求
教师
在品德课
教学
中,必须将
学生
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
学生
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
学生
去体验,让
学生
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品德课
教学
生活化。下面我结合
小学
《品德与社会》的特点谈谈
教学
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符合
学生
年龄特点的品德课是最受欢迎的
1
、特点一:爱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由此可见,玩对孩子是多么重要。在
教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一课《我的课余生活》时,其中一课时的内容为“就让我们来玩一玩”,当我宣布这节品德课我们要到操场上去玩时,
学生
特别惊讶,也显得特别兴奋。我带着
学生
来到操场上,让
学生
尽情地玩,玩自己平时比较喜欢的游戏或活动,此时让我看到了
学生
与课堂上完全不一样的另一面,平时比较文静的
学生
这时也完全释放出来了,她们笑得如此开心!
2
、特点二:爱观察
小
学生
的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知觉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要让
学生
主动、自觉地观察就必须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
学生
一旦对观察产生了兴趣,就会变为主动的学习。如在
教学
“
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时?
”
我让
学生
四六人一组,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
——
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
学生
在做实验之前,先对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再和同伴们动手做一做、记一记、比一比,最后得出了结论。这样的学习
学生
印象是深刻的。
二、贴近
学生
生活的品德课是最感兴趣的
俄国
教育
学家乌申斯基说过:
“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
学生
掌握知识的志向
”
。当
学生
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
教学
中去。就如孔子所讲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跟
学生
生活相关的或
学生
身边的事例是品德课程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资源。例如:在
教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的十二课《春节和圣诞》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
学生
在课前收集资料:
1
、你知道春节是怎么来的?
2
、你知道春节里人们一般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
3
、你知道少数民族如何过春节
?4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和民族的新年习俗?等,
学生
对这些问题特别感兴趣,课外他们通过上网和询问长辈找到了答案。课堂上,他们津津乐道,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
学生
,
学生
学得不亦悦乎。
三、联系生活中
“
小事
”
的品德课是最有效的
我们常说,凡事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在现实中,我们班的
学生
在课堂上高谈阔论,课外却毫无行动,说归说,做过做,言行不一致。原因何在?其实我们
教育
者只追求结果,对
学生
期望很高,认为这些道理
学生
都应该懂的,
学生
也不会去犯这些低级错误。而事实却相反,我们经常
教育
学生要注意
安全
,要注意环保,可还有一些
学生
仍然会去做危险的游戏或活动,仍然有
学生
乱丢纸屑
……
因此品德课上我们还应该找一些发生在
学生
身边的事例来讲。如:一次我无意间看到一位
学生
把痰吐在地上,没有吐在石灰盒里。我并没有直接找这位同学谈话,在品德课上我就让同学们谈谈随地吐痰的危害,
学生
各抒己见
,
有的说随地吐痰很不卫生,有的说随地吐痰不文明,还有的说随地吐痰散播细菌
……
此时,那位
学生
早已面红耳赤了,这样的
教育
就收到了
“
无声胜有声
”
的效果。
四、利用现代
教学
手段的品德课
学生
是最喜欢的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
“
教师
应尽可能使现代
教学
技术与本课程
教学
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
俗话说:
“
触景生情
”
,当展现在
学生
面前的是一张张活生生的画面时,
学生
怎能不为之所动呢?如我在执教《隔海相望》这一课时,课前收集了大量关于台湾的介绍,包括
“
地理位置、
“
美丽风光
”
、
“
灿烂文化
”
、
“
风土人情
”
等,介绍地理位置时则通过地图,再加上文字说明,
学生
一目了然;美丽风光这一部分就让
学生
在观赏一张张美轮美奂的图片的同时较为全面地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使
学生
都有了一种想去台湾的欲望。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给课堂
教学
带来了生机,还丰富了
教师
的
教学
手段和向
学生
传递信息的途径,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
教学
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
学生
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
学生
潜力的开发,为
学生
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我们的课堂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
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
学生
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了
学生
的情感,课堂
教学
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
………
上一篇:
会思考就有精彩
下一篇: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