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和谐、合作、民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调控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同龄的孩子,有些人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专心细致地投入学习,而有些人却始终对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得懒散而缺乏自信心。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状态主要受外部客观事物的刺激和自身情感的调控;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更是常常处于前沿地位,牵引着学习行为,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恰当的情感调控,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调控的意义
所谓情感调控,就是指有意识地进行情绪控制。在情感性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让健康向上的情绪压倒消极落后的情绪,从而达到正面影响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健康发展的目的。通过情感调控,我们要让学生具备以下的良好学习品质:
1.旺盛的求知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因此,要通过情感调控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之保持。在旺盛而持久的求知欲支持下,学习效率将明显提高。
2.永不满足和持之以恒
儿童的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学、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通过合理的调控,着力培养学生永不满足和持之以恒的上进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具备自身成长和持续发展的空间和能力。
3.自尊和自信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3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
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关键在于情感调控。教师通过情感调控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
4.自我激励和调控
自我激励和调控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人的一生发挥的能力平均起来只占全部能力的4%,有的人发挥得多一些,有的人则少一些,之所以有差异,就是因为各人的自我激励水平不一样。小学生年龄尚小,自我意识不强,教师应努力借助情感调控的手段,帮助、督促他们实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进而学会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控。
三.情感调控策略
1.沟通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相互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过程。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在认知上的交流合作活动,还是师生间情感上的交流合作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与否无时不在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表现和投入,注重建立教育“情绪场”,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和领悟,达到最优良的同化与沟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在师生情感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体现与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除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和对教师的热爱,进而产生“尊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
2.创设情境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如探索性的、竞争性的、游戏性的、趣味性的、操作性的、故事性的等情境。比如在教学“物体的体积”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接着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学生答:“石子占了一些地方,把水‘挤’上来了”。教师接着指出:“石头占有的地方叫‘空间’。石子放入水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再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创设“图象情境”。低年级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感兴趣,思维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路、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必将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
3.开放式教学
在情感调控中,有效地组织学习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表意见,主动进行探究。开放式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允许学生的不同见解,满足了绝大多数孩子的情感需求。如:五年级“约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概念多定理多,知识点特别琐碎,在复习时,我这样安排:
首先自己看书:让学生自己将单元知识看一遍,对要复习的知识有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然后自己整理:知识是有联系的,我给每人发一张白纸,要求以网络式或表格式将主要知识点整理出来。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以自己喜欢形式进行整理归纳。最后自己点评:在学生代表上台谈了自己整理的思路后,学生们自己进行了讲评。每次颇有见地的发言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听得认真、评得仔细,开放的课堂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沉浸在主动学习的心境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体验成功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很多情况下,正是靠着这种愿望的推动,人们才不断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成功是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则是教师进行情感调控的重要策略。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在组织练习时,教师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在“再创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可先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有关商品的单价,并帮助妈妈买两样日用品。上课时,让学生报出所买日用品的名称、单价和应付的钱。然后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应付的总价?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能从元、角、分的角度表述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最后观察,找出所列竖式共同点,再通过讨论归纳法则。这样巧妙地把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使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兴趣高、体验深。
现代化社会需要人格完善的一代新人,人格的和谐发展是素质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运用情感调控可以极大的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轻松、和谐、合作、民主的教学气氛,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满怀热情地投身学习。
参考文献:
《情感教育论纲》 朱小蔓 南京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柳思俭 钱富祥 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