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子亮起来——关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生”
【背景】
“现在的学生真是无法无天,他们以为自己很懂的样子,其实他们什么都不会!”,这是一次信息教研活动的时候A老师很愤恨地跟我抱怨。事情是这样的,A老师任教的某个班级里最近总有几个学生爱上课捣乱,每次新授内容,老师还没开讲,他们就叽叽喳喳打打闹闹,老师让他们安静,他们却还振振有词的说老师讲的太简单,他们全都会做。
我给A老师出主意:“那你就让他们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一遍,看他们还能不能做出来,杀杀他们的锐气?”
“我这样早试过啦,不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会做,几个小孩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从小就接触电脑。但我还有别的几十个孩子呢,不能就因为他们几个会,我这课就不上了呀。”A老师很是苦恼。
“那就发动其他学生谴责他们,不能因为他们会而影响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我又提议。
“没用,这几个学生是班上有名的纨绔子弟,学生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反而因为他们精通电脑,对他们多了分崇拜,等着看我出丑呢。”A老师气愤地说。
“能不能这样,既然他们会做了,说明他们还是有点能力的,那就通过分层教学,在每节课的课堂上设置一些有点难度的拓展题目,供那些‘强人’挑战呢?”我不甘心。
“更不行了,我试过,结果那些学生觉得我是在故意刁难他们,反而更加闹腾了,非但不做,上次更有学生上课带课外小说书过来看,严重影响其它学生。” A老师有点绝望。
“哎,对了,找他们班主任没?”我眼前一亮。
“找了,你猜那学生怎么说?他说老师讲的我都会了,有什么好听的?气死我了。唉……”A老师很是无奈地摇摇头。
看着A老师愁眉苦脸的样子,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曾经同样也遇见过这样的问题。
【案例分析】
A老师的遭遇让我似曾相识,想想刚工作的时候,班上遇见几个同样头疼的学生。这一类的学生往往有一个共性特点:接触电脑时间较长,懂一些电脑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和水平相比同龄孩子要高。我们先姑且称此类学生为“优生”。因为毕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他们接收能力和操作能力都比较强,有着一定的电脑运用水平。最让人郁闷的是,这些“优生”在班级成绩还算不错,所以一般班主任不太会过多责难他们。这样往往还助长了他们骄傲自满的气焰。
其实我们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都在以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作为老师而言,对自己的得意弟子怜爱会更多点,我们当然希望看见优生越来越多,所以难免有时候在作业批改、学习指导上对优生进行倾斜或特别关照,殊不知这种状况的存在,滋养了这些“优生”的“大牌”脾气,加上自己确实对电脑懂点,于是更觉得自己很牛,什么都会。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我们老师往往不用担心基础薄弱的后进生,而是更担心这些被众人宠坏的“优生”扰乱我们的课堂。
但有一点必须肯定:这群孩子是有能力的!他们学习和接收能力强,有着电脑基础,能够轻易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甚至还要超出。此时的他们就像刚刚出土的金块,包裹的泥土杂质遮住了本应有的灿灿光芒,虽有瑕疵,但只要经过打磨和提炼,终有一天是要闪闪发光的。
那么既然它能发光发热,那么就把他们利用起来,多多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做你的得力帮手,服务于课堂吧。
【处理方案】
想到这里,我开始慢慢实施我的3招计策。
第一招:修缮恶劣的师生关系。
其实这时候的师生关系已经很坏了,我们自己也讨厌这样调皮捣蛋让人头疼的“优生”,他们当然更讨厌我们,甚至跟我们对着干,在你上课的时候故意做一些让你无法容忍的坏事。这时候,请你冷静下来,不要和孩子斗气,毕竟他们还是个孩子,找找他的优点,和他开诚布公的谈一次,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言辞,用真诚的话语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取得他的信任。
实例1、班上那个调皮捣乱的B同学很少交作业,但是只要他交一次作业,我都会仔细批改,并且在下一次的课上,展示给学生看,指出优点和不足。他很疑惑,后来我找到他对他说:“其实你很有能力,老师很欣赏你!只是你不愿做,只要你认真做,肯定是个好作品。”渐渐的,B同学交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作业质量也越来越好。
第二招:让“优生”做你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
既然那些“优生”总是无所事事,那为什么不把他们调动起来,一同来分担老师的指导压力呢?而且这样做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交流,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帮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正可谓一举两得。
实例2、C同学对我的态度很恶劣,作业基本上不屑做,有一节上FLASH补间动画,C同学又在无所事事了,我走到他身边,“做好了吗?”我问。“早学过了。”C同学一脸不屑。“那你能不能做给我看看呢?”我故意激他,“做就做!”毕竟有基础,难不倒他,很快就做好了。“那你能不能做遮罩动画呢?” C同学以为我又在为难他,“那有什么困难!”很快又做好了。他很得意,其实他不知道正中了我的计,因为我下节课就要讲遮罩动画。到了第二周过来,一上课,我就把C同学做的遮罩动画作品展示出来,对其作品仔细点评表扬了一下,并邀请C同学上来做本节课的小老师,C同学没想到一直令我“讨厌”的他居然能被点名表扬,并当着全班给自己的同学讲课,那节课,C同学讲的认真,也很配合,没再调皮了。从那之后,我便经常让他做我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他也似乎很喜欢这样的角色,上课很积极,不再无所事事了。
第三招:发掘他们的潜能
一般说,优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多,对计算机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不要埋没了他们潜在的能力,结合他们电脑水平较强的特点,在平时要多加强对他们的个别指导,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1)激励他们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
(2)让他们积极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小组,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前者一般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分层设计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EXCEL数据的筛选与排序”这一课中,在讲解完排序与筛选后,对一般学生的要求是完成数据的简单排序与自动筛选操作,但对于优生则要求充分发挥所学,自学完成分类汇总的操作。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而对于后者,每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暑期网络夏令营等等,都是众多小电脑制作高手的乐园,把这群有着一定功底的优生吸纳进来,成立社团,定期培训,并且组建QQ群,交流制作心得和体会,让他们发挥所长,争取出一两件优秀的作品,参加市区比赛,获奖对他们而言也是很好的一种激励!每年学校参加此类比赛,获奖不少,也大大吸引了这些优生的兴趣。从而真正的让这些金子亮起来!
【一些反思】
一、平等的去爱每一个学生。
孔子说:有教无类。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虽然学生之间都会有差异。但对我们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一类人:受教育者。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是相互尊重的前提。凭心而论,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厌恶,人是有情感的。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克服偏好,以博大的宽厚的爱心对待每个孩子。所谓“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本着“课堂面前生生平等”的原则,不因为他们是“优生”还是“差生”而对他们另眼相看。当然,更不能因为他是“优生”就任他恣意妄为。用你的博爱去感化他们,相信终将会有回报的。
二、教学设计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教学内容。
孔子也曾经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其自己的特殊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学生所在小学信息课的开展情况,导致了学生信息技能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农村地区的学生甚至从小就没有接触过电脑。不像其它语数外主学科,从小就有基础。这也给我们日常教学带来了困难。所以必须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之前充分分析学情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有梯度的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既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优生”的新需求。
三、新课程下的教师危机感。
不可否认,21世纪是个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也迫使我们信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来面对这种危机意识。学生之所以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屑一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向教师的权威进行挑战。教师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要注重在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把教师扮演的文化知识核心地位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并且由课程的执行者实施者向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只有教师自己先转变,才能应对学生的转变。有人说过:“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白了,只有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