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倾听自己的声音——例谈小学音乐课堂游戏的情感体验
- 发布时间:2016-02-26 15:14
-
作者:谢丽
- 点击量: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而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
目前,音乐游戏常见于小学音乐课堂,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堂,但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分析原因如下:
一、注重游戏内容的设计,忽略儿童的感受
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儿童通过游戏来认知世界、学习 知识、成长成熟。儿童游戏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游戏活动内容设计过分强调游戏的内容,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有的游戏活动只是为了达到学生会听、会唱、会编、会演的目的,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包括已有经验的储备、更不会学生的个性需求等,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为游戏而游戏。我们创设的游戏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出于他们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
二、注重游戏的组织过程,忽略音乐的功能
很多音乐的游戏设计非常热闹,组织得也有序,看似学生参与过程中也非常积极,但是忽略音乐的功能,启发学生的乐感效果并不好。例如《大鹿》一课中,学生分别表演大鹿、猎人、小兔,教师强调学生表演的形象性,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关注相互之间的配合,而忽略表演应随着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而变价。还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识谱,唱出旋律的音高,为了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将五线谱画在地上,老师唱到DO,学生就跳到相应的位置,老师唱到mi,学生就向前挑一格,老师唱到ti,学生再向后跳,学生根据音的高低前后跳,看似形象生动了,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跳得很有趣,实则耗时很多,学生往往将前后的距离弄反。此游戏设计与直接在线谱上识谱或者与柯达伊手位教学比较,无论是直观性还是高效性,都没有优越感,学生对音的高低位置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反而全班的跳动产生了很多噪音,影响了学生对乐音的听辨与演唱。
三、注重音乐的知识技能,忽略儿童的情感体验
还有的课堂中,老师过分强调音乐的知识技能,深深挖掘教学内容,注重每个环节的细节。这样对于教师吃透教材非常好,但是教师的“一桶水”并不需要在一节课中全部倒给学生,即使通过游戏活动进行,也未必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音乐时值游戏,想做数学题一样,进行小音符时值相互关系的抢答游戏,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它们的相互时值的关系,但是缺乏运用,如果采取听辨,或者运用乐器演奏的体验形式的游戏,效果会更好。
音乐游戏活动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体验与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音乐游戏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并不是仅仅对音乐游戏本身感兴趣,而是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能够倾注自己的感情,倾听自己的声音: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做最精彩的自己。
情感体验是所有音乐活动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主要来源。 一节课的每个环节的游戏设计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学的需求静动结合,有张有弛,从一节课的整体进行设计。
下文以《小蚂蚁搬米粒》为例,谈谈如何通过音乐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倾听自己的声音。《小蚂蚁搬米粒》是苏少版一年级上第七单元的一首故事性很强的歌曲。米粒从一只蚂蚁搬不动,到被一群蚂蚁搬进洞里,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重要。开头和结尾的“嘿哟”声配上八度跳进的旋律,形象、生动、童趣十足。中间数板的加入,使歌曲更加丰富多彩。本节课主要采取各种音乐游戏活动,运用身体、声音感受使出全力的感觉,在情境中,感受一只小蚂蚁搬米粒的过程。通过游戏活动感受团结的力量。
一、教学目标突出情感体验的实现过程和价值取向
小学音乐课是情感教育内容为主的,音乐情感教育内容要让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由于音乐课的教学是以情感体验为主线,音乐内容知识和技能学习融入在作品教学的内容之中。所以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整合,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突出情感体验的实现过程和价值取向,又要涵盖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业绩能的有效达成,尤其应在进行快乐的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针对以上要素,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情景表演等音乐游戏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蚂蚁形象,在情境性的音乐活动中,怀着好奇之心关注故事情节与歌曲结构,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2.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通过创编、伙伴合作,快乐地表演《小蚂蚁搬米粒》。能体会作品生动风趣的风格特点和所蕴含的合作精神。
二、游戏过程突出内在的情感体验
(一)律动游戏,重在倾听
1. 听音乐《野蜂飞舞》片段,学一学蜜蜂飞舞的动作,感受蜜蜂的灵活与飞行的频率。
2. 听音乐《狮王进行曲》片段,学一学狮子的吼叫声,跟着音乐走一走,感受狮王的威武与气势。
3. 两段音乐交替出现,学生分组聆听,男生听到《狮王进行曲》表现狮王;女生听到《野蜂飞舞》表现蜜蜂。
……
聆听是情感体验和音乐审美的基础,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应贯彻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小学音乐课的欣赏内容,尤其是一生动活泼的听唱等综合性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听辨的注意力分辨力和记忆力,易于分辨和加强记忆的功能,在情感体验过程中发展音乐联觉和联想等。要有意识地使学生通过聆听优秀作品积累情感体验的经验,并循序渐进地培养起他们欣赏音乐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要。
(二)谜语游戏,重在感受
1. 蚂蚁,跟着音乐走一走,感受四拍子的韵律
2. 小蚂蚁很勤劳,他们劳动的时候很快乐。请你跟着音乐表现一下蚂蚁快乐的样子,
3. 在地板上摆出XX XX X - 的节奏
4. 在四小节节奏中找出节奏相同的的节奏,师生合作拍出节奏。重点模仿第三小节的节奏。
师:小蚂蚁搬不动,我们帮它打起号子:“嗨-哟-”看看它还能搬得动。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此律动游戏从音乐本身入手,对比两段音乐的情绪、速度、所表象的音乐形象,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通过律动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节奏游戏,重在合作
小蚂蚁还是搬不动啊?怎么办呢?原来小蚂蚁在发现食物或遇到危险的时候,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出信号的吗?(生:触角)
师:今天我们就来模仿小蚂蚁信息传递的游戏,我们一起玩一玩。(游戏规则:四位同学一次排好队,背过身,由老师先发出信号敲击背部,接到信息的同学,依次传递,由最后一个同学把老师传递的信息,通过敲击小鼓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听。)
1. 节奏XX X XX X
2. 节奏XX XX XX X
3. 分组玩一玩,加上打击乐器合作表现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小蚂 蚁,小蚂 蚁,大家 一起 搬米 粒。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你帮 我,我帮 你,你扛 我推 齐用 力。
(四)歌唱游戏,重在表现
师:小蚂蚁的小伙伴来了,一群小蚂蚁和一只小蚂蚁搬米粒的歌声一样吗?
听一听《小蚂蚁般米粒》。
1.朗读歌词
2.比较两个乐句的不同之处,找出来。
3. 听辨旋律游戏,师生共同演唱,教师唱的是一只小蚂蚁,学生结肠最后一小节,常准两个乐句的不同之处。
4.师生交替演唱。你一句,我一句。
5.完整地自己独立唱一遍,注意数板的地方,边说边拍。
师:这首歌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请同学们用高兴的心情、快速的唱一遍。
6.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把小蚂蚁搬米粒的动作加入,边唱边表演出来。(注意:唱一只小蚂蚁的时候,动作是嗨—哟—;唱一群的时候是:嗨哟嗨哟,数板的地方拍手。)
歌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歌唱教学采用声音结合连觉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情为先的原则,以生动的语言声调神情手势体态等。在教师指导下对。使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称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过程。
(五)表演与创编游戏,重在想象
1. 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看完请同学说说游戏规则?(播放音乐,老师在歌曲第一部分,做一只小蚂蚁搬米粒的动作,数板的地方找同伴,是通过拍手找的,注意在“你扛我推齐用力”这句歌词的时候要对你所找的同伴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接着把它请到你的后面,准备跟你一起搬米粒。当唱到一群小蚂蚁的时候,做一起搬的动作。
2. 小组创编不同的号子声,换不同的打击乐器,小组合作表演,展示、评价。
即兴创编和表演在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自然地嵌入学生简单的自主即兴创编环节,如同简单的模仿性节奏创编开始逐步过渡到分组合作活动创设,还可以即兴改编歌词、填词、即兴改变速度、节奏等。教师可创设游戏情绪,也可由学生自主创编,情绪随性而发,这样做会大大增强学
从音乐教育初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音乐的习惯方法与意识,即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也不例外。音乐能为其所用,伴其一生,在个人音乐活动方面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个人的音乐感受与体验的能力,逐步做好自己爱听、爱唱、会听、会唱、注意听、主动唱,在游戏活动中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在集体活动中能与他人胜利的交流合作与集体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