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183
post:487183

《给一缕阳光 成一片绿荫》

  • 发布时间:2016-02-26 09:02
  • 作者:宋美仪
  • 点击量:

                    给一缕阳光  成一片绿荫

                     ——浅析小学体育趣味教学

【摘要体育课既有其它学科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独特的个性。然而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严重抑制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只有有趣味的课堂才能对学生的身体和精神起到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本文从注重情境导教,设计各种游戏,巧用语言三个方面来讲述如火如荼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关键词】情境导教  游戏  语言  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死板、单调、成人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一方面,儿童的天性使他们向往运动,喜欢上体育课。而另一方面,面对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却从心底涌上一股厌恶之情。因此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新颖、多变,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所谓趣味教学,就是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放在首位,通过教学内容、材料、游戏、情景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完成跑、跳、投等基本运动,从而既达到学习技术动作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师生问的情感交流,达到“一箭多雕”的目的。教师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整节课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愉快氛围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思考问题、交流合作、体验学习的乐趣。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因此趣味教学,能够给原本较为枯燥的机械练习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朴实而不失华丽,现总结策略如下:

一、注重情镜导教,营造趣味课堂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客观现象的存在和体现。情境教学以玩作为引趣的中介,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活动方式巧妙地结合,将有形的身体活动与无形的情感活动有机的结合,使儿童逐渐从玩的心态向有意识的学习,掌握技能,锻炼身体,发展思维的状态过渡。把育人的意图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儿童渴望并主动参与的内在要求,满足儿童玩的心理需求。

1.利用童话话故事,陶冶学习情趣             

    从小到大,孩子们几乎都是听或看着童话故事长大的,他们更愿意过童话般的生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将课的主题设计为一个童话故事,让师生共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践证明,运用童话故事贯穿过程教学,学生更愿意接受,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例如:在上低段立定跳远一课时我就采用了 “小白兔学本领”的情境。告诉同学:“我们要像小白兔一样腿要先蹲下一点再跳起来,跳完也要像小白兔一样蹲一下缓冲”同时还可以提问同学:“小白兔是不是双脚一起起跳再一起落地的呀”同学们自然回答“是”然后就会去尽力的模仿小白兔,这样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也更容易学好。

2利用模拟校外生活,渗透德育目标

    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为一次有趣的郊游,将一些枯燥的技能技术的学习结合在郊游的每一个环节中,会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刺激,同时又学到了新知。例如:在上障碍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他设计成“一次有趣的郊游”把横过来的垫子当做小河我们来跨过它,竖放的垫子是小山我们要爬过它,栏架是山洞我们来钻过它。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去克服它,还要比赛呢,比比哪一种最快完成冒险。

   3利用家乡资源,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大人以前在农村田间、地头的劳作,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比如:在上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时候徒手动作练习是就可以采用“渔船上划船”这个情境,同学们当然知道划船是怎么划的,纷纷自己练起来,然后我们只要比比谁划的最好就是我们传接球的徒手动作了,只要强调手型就够了,既简单又方便。

4结合生活中传统节日,培养尊敬长辈的感情

    一些传统的节日,如母亲节,重阳节等。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首先让学生去了解长辈的爱好、生日以及他们的辛劳工作,让学生明白家长是多么地爱我们,我们也应该加倍去回报大人,树立尊敬长辈的优良道德。

二、设计各种游戏,增加教学趣味

    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几乎包涵了所有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有助于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的发展,同时在课堂上还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全面发展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1采用 “互动式”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对少年儿童来说,尤其是年龄小的儿童,交往活动是在游戏中开始的,可以说体育游戏是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初起点。进行体育游戏就必然有同伴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小学生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另一方面要结合他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作出回应,这类交往就出现在各种竞争与合作性的游戏中。例如:在上仰卧推起成桥一课的课前准备活动是就可以采用“炒黄豆”的游戏“炒炒黄豆,炒完黄豆翻跟头”让学生两两合作,快速的找到翻跟头的做法,学生很快的就利用游戏活动的自己的肩颈,手臂等部位,还增进了学生的感情。

2采用“音乐式”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将音乐引入其中,利用其节奏鲜明,轻快的特点,使小学生们在玩游戏时享受快乐,营造出恬静舒心的情境,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心情愉快,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在体育课堂中的作用。例如:在上篮球运球课时,我放了《灌篮高手》的主题曲,学生的篮球热情一下就被激发出来的,一个个就像一个真正的篮球高手一样快速有力的把球向前推进,使原本枯燥的篮球运球课充满了活力与激情。

3采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 ,有助于体育游戏内容的完成和进行。采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逐步产生兴奋,起到热身的作用,从而顺利地过渡到基本部分的教学。要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游戏,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较愉快的心境,克服单一、枯燥心理,能够较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也能够较自然、正常地通过游戏的练习完善其心理,掌握技术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真正达到健康和寄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上肩肘倒立一课时,如果一味的枯燥练习会很快使学生失去兴趣,我采用了四人一组搭造型这样的方法来上这堂课,告诉学生我们的花还没开现在是花骨朵,让学生完成后倒翻臀脚尖点地动作。又告诉他们花要开了,让他们完成后倒,翻臀,立腰动作同时双脚前后或左右尽量打开,使花开得大一点。然后再提示他们这朵花能不能开得大一点呢!学生们自己就会尽量的把腰立起来,肘关节夹紧。不要老师一再的去强调,鼓励学生自己就会努力的把动作做好,做最完美的一朵花。

3、      用教学语言,增强学生兴趣

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要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这种课堂语言必须重视创造性地综合、灵活运用和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的需要,表达策略的需要,语境的需要和课堂环境的需要。

1.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要具有准确、生动、 形象

    老师那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像指挥棒,撩拨、牵动着学生的感情之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思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感受。记得一次,在一年级的立定跳远——《小青蛙学跳》课堂上,我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小学生的记性和领悟能力较好,把技术动作要领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歌谣口诀,使朗诵与意念相结合,学习与锻炼相结合,尽快领会动作要领。“小青蛙,呱呱呱,用力蹬地跳回家,屈膝,摆臂,两腿蹬地,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呀回到了家,呱”既包含了动作要领又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练习情境,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歌谣的过程中就有许多小朋友自创了一些可爱的手中动作,例如,有的小朋友在“呱呱呱”动作时,将两手折叠放在小嘴巴前面当做小青蛙的嘴巴,很形象。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很自然的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

2.多用积极性的语言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用积极性语言教育学生。这样做既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也能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也应在这方面引起重视。例如:在上后滚翻时,有一个同学练习了很多次都还是失败了,翻不正,这个时候你不能一味的批评他,你要鼓励他,“哇,你看这位同学一直在坚持不懈的练习,很努力老师非常喜欢”或者观察他一会表扬他:“老师发现你这几次明显比前面几次进步了,老师相信你很快就会成功的。”这样就不会打消同学练习的积极性,使他更有信心的努力练习。

    总之,趣味教学一定是建立在“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理念上。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趣味化,练习方式的竞赛化,练习方法的多样化,组织形式的游戏化,情化,教学语言儿童化,不断的激励我们的同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趣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