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鼓起阅读的风帆
南师大附小 潘燕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如何让小学生能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达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求知志向和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读书的志趣源,因为“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志趣,方才可以得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得多了,知识就丰富,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说明了广泛阅读,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但是有时听见家长这样说:为孩子准备了许多课外书,而他们总是新鲜地看看里面的图,很少能认真地读一读。现在的孩子对课外阅读都缺乏兴趣,似乎家长对这一现象已束手无策。那么,世界公认的最聪明的犹太人又是怎么做的呢?犹太人其实很看重知识地积累,他们极重视小孩的启蒙教育。犹太父母为了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就在孩子们阅读的书上,偷偷抹上一层蜂蜜。孩子们翻过书后,犹太父母问孩子们读书的感受,孩子们一致回答:“没意思,不好玩。”犹太父母听了,不忙于责备孩子,而是启发孩子:“阅读是一件很甜蜜的事,不信,你们把翻过书的手指试舔一下,是不是有甜的感觉?”结果,孩子们尝到了甜头,养成了翻书的习惯,培养出阅读的兴趣。孩子们不知道,书的“背后”隐藏着他们父母的一片苦心和爱心,也隐藏着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心理学指出: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任何人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无论学习哪门知识,只要你真正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在活动中产生和丰富人的兴趣。
一、知识准备
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能力正在培养过程中,朗读水平相对较低,理解能力不够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若想要放手让学生在课外自由地阅读,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
在学生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需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硬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准备。这里的“硬性”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参与、引导、监控下进行。因为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外书,更不可能挨个辅导。而家庭就显然成为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好空间。能否利用好这一资源将关系到学生能否提早进入课外阅读的关键,于是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如果让每一位家长每天都坚持指导孩子阅读课外书,而教师不参与。会出现这种情况:1、家长或学生所选择的阅读内容会与所学内容或进度脱节。2、没有教师的督促,学生时间长了不会听家长的,或家长不能坚持指导。如果教师每天为学生选择好阅读内容,而家长不参与,学生在家读与不读,读得好坏,很难分清。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教师每天为学生推荐或让学生自选课外读物内容。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朗读。为鼓励学生,每天晨会轮流让学生把所读内容读给老师和同学听,学生读后教师分别在读物上给予书面鼓励。做到了家中有辅导、监督,学校有鼓励、监控。
二、结合电视,读名著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游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均己拍成电视上演过,而《西游记》被制作成精美的动画片,学生多半都看过。学生欣赏过画面美丽的电视作品,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还有连环画、有儿童版本、有白话文等,读什么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低年级的学生以挑选带拼音的读本或图画的读本为宜。一学期能读一部名著就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了。有时候利用班会时间讲这类故事,激发读的兴趣,还是很有成效的。
三、结合身边,选择性读书
1 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就像家长爱什么,孩子亦爱什么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可以在教室里设一个教师书架,将自己平时急需的书籍搁置在那里做出个“样子”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教师一定要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2 以家长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兴趣
不少家长爱读书,而且有自己的收藏:杂志、连环画、各类小说……孩子喜欢在家里翻翻家长收藏的书。曾经有个孩子对我说:“我爸爸最爱看《西游记》,但是他说我看不懂,不给我看。有一次,他出差2天,我就用2天时间读完了《西游记》。我完全能看得懂嘛!!”(学生自豪极了。)我想:那个爸爸身上的那种深深文化气质,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从而带动了孩子阅读。所以我想,家长在孩子的阅读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只是好多家长忽略了。
3 以同学的兴趣激发自己的兴趣
同学的兴趣是什么?他喜欢什么书?今天这个同学有了一本好书,明天或许你的手里也有了一本让你骄傲的书呢?同学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因为他们常常在一起,是同龄人,是可以互相比较的人。孩子好奇,爱攀比,不会愿意因为少看了一本书让知识少一点,而让自己显得不如人呀!
课外阅读在教师和家长的参与指导下,学生能很快克服阅读中的困难,并逐渐掌握了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渐渐的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教师和家长如能继续长期地配合与辅导,课外阅读还将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形成正确、持久的动机,使其爱好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一个无知者变为一个学会了阅读的知识探求者、享用者,并因此而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