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诉诸听觉来表现的艺术,对音乐的感知,是依靠听觉感官而进行的情感体验。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可见,耳朵听到音乐,并不意味能听懂音乐,只有具备了一对“音乐耳朵”,才能真正地欣赏、理解音乐,具有灵敏的音乐听觉是从事音乐活动的必要条件。个体的听觉器官发育较早,及时对儿童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发展儿童的音乐听觉能力,会对儿童的音乐学习道路产生深远影响。当然,在儿童音乐学习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教育者应当直面这些问题,及时帮助儿童排除音乐学习道路上的障碍,使儿童能够顺利地进行音乐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指出:“开发低段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感知力包含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音乐感觉是指借助听觉,器官具体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势与结构(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力度,速度,调性调式等)”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感知力很重要的组成。小学低段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缺乏静心聆听音乐的自觉性,聆听音乐的时间也比较短,注意力容易转移,往往造成聆听效果不佳。因此,我觉得培养低段儿童的音乐听觉能力必须从日常课堂教学入手,循序渐进,只有通过有目的训练与教学,才能逐渐地使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得以提高。
一.强化“听”习惯,规范“听”行为
音乐教学常规是保证音乐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一个细节都要扎实落实渗透。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语言,规定特定的音乐来开展相应的音乐活动,久而久之,学生聆听到相应的音乐后就能明白她的意思并做出相应的音乐反映。
二.听动体验,感知音乐形象
音乐欣赏教学,对培养低段儿童听觉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最中心的环节就是聆听,低段孩子往往很难静下心来欣赏音乐,就更难做到耳朵听音乐,比较吵杂,纪律混乱。这时让孩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深入感知音乐形象。瑞士达尔克罗滋的体态律动学也谈到要训练学生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形体动作的范围比较广泛:从用手、脚打拍子,随着音乐旋律律动、根据音乐旋律划旋律线、节奏走步、摇摆、跳跃、挥臂等表现方式来欣赏乐曲。每欣赏一首乐曲教师都要针对乐曲的特点,给学生要求和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一切欣赏活动都要围绕音乐展开。
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播放音乐,先让学生以单一的动作模仿狮王行走,这一次聆听请同学关注狮子走路的速度和力度,学生会聚精会神的听音乐,并能听出狮子走路速度很慢而且步伐很重,请小朋友再次边听边准确模范狮子慢而重的步伐。感受到狮子的形象后,再请同学仔细聆听,听听看,在这段音乐里狮子吼了几声?当你听到吼叫声时请做个狮子吼叫的动作。小朋友们这时都把注意力放在听狮子的吼叫声了,而且每位同学都准确的作出了狮子吼叫的动作,合着音乐的动作显示了狮子的威严,这样的聆听学生很喜欢,听完一遍后,还意犹未尽,想多听几遍。
又如:在欣赏《大象》和《小象》时,教师要求学生听音乐感受《大象》音乐中大象的音乐形象,并动作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听音乐感受《小象》的轻松活泼也动作表现小象的调皮可爱,同时边听音乐边模仿大象小象嬉戏。活动结束请小朋友完成表格:
曲目
|
速度/力度
|
拍子
|
音乐形象
|
《大象》
|
慢/稍强
|
二拍子
|
沉重笨拙
|
《小象》
|
快/轻巧
|
三拍子
|
活泼可爱
|
所有这些动作都要合牢音乐的节拍和速度耳朵听牢音乐,学生在听音乐后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并结合音乐艺术形象,讲出音乐的速度、情绪和感受达到聆听音乐欣赏音乐的目的。
三.听奏相融,表现音乐作品
器乐演奏和器乐曲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一首器乐曲可以先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欣赏再进行器乐曲的课堂实践,体验所聆听器乐曲的一些演奏片段,从而帮助学生更进步听懂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进行器乐曲欣赏更需要耳朵积极地聆听,否则就不能很好表现整个艺术作品。器乐曲的演奏时,要求学生乐曲情绪把握要准确,速度力度要均衡。无形之中,就给学生提出聆听的高要求,既要听自己的演奏,更要听到同伴的演奏。
如:器乐曲《鸭子拌嘴》一课,先让学生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感受整首乐曲,这首乐曲描写了一群小鸭子(用小镲演奏)、大鸭子(用大镲演奏)清早走出舍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饶舌拌嘴,然后心满意足摇摇摆摆回窝去的生动情景。然后,重点详细欣赏并乐器演奏体验以下几个片段:拍翅膀、走路、玩耍、拌嘴。播放拍翅膀音乐片段请同学听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怎样演奏会有这种音响效果呢?一连串的问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耳朵学生的心,他们听的可仔细了,原来是打击乐器小钹的演奏,有如此绝妙的效果,这时我出示这一乐器,并请小朋友们反复聆听这一片段之后,再来模仿敲击,多次体验之后还真有鸭子拍翅膀的效果呢!之后,还拿出双响筒和高低木鱼,请学生用双响筒来演奏模拟鸭子走路的情景!并请同学控制敲击力度来表现鸭子“出发”和“回家”的情景,“出发”时由弱到强,“回家”时由强到弱。学生们很准确的把握了鸭子拌嘴你一句我一句的特点,并且演奏的很到位。学生分角色演奏这首乐曲,边听变奏很好的表现了这首乐曲。
总之,培养低段学生的听觉能力是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今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聆听活动,重视对低段学生听力的培养,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把学生聆听音乐的耳朵叫醒,真正听懂音乐,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