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729
post:486729

邱桂华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6-09-03 17:02
  • 作者:邱桂华
  • 点击量:

 

灵活的预习

             “灵活的预习”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

 预习作为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的教材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其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及学生所了解和接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有的只是读一读课文,却没有读的方法;有的抄写一下词语,却抄得被动而机械;有的忙碌于上网查阅课文背景资料,却没有查阅的方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更有的直接摘抄《课课通》,头脑中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灵活的预习技能与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我结合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灵活的课程表这一教育思想,本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提炼出了“灵活的预习”这一构想。

一、    “灵活的预习”的内涵。

特朗普教授所提出的“灵活的课程表”,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有一定时间的自学、讨论和独立钻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研究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获得多种渠道的信息。我从中提取了“合作”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理念精髓,运用到“灵活的预习”中来,试图将班级预习、分组预习和个体预习的优点结合起来,构建出一种新型的“预习模式和方法”,使学生既能集体学习,又有一定的研究讨论,还能够进行独立钻研。

二、    “灵活的预习”的具体实施。

(一)班级集体预习,作业要灵活操作。

    “灵活的预习”第一步骤就是班级学生集体预习所需掌握的最基础知识,同时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可灵活地选择预习量。另外不同年段,预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拿语文学科来说,低、中、高三个年段的预习要求就各有特点。

低年段  要求是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会借助工具书以及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我采用的是“四步预习法”,即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学本课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分析生字字形,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中年段  在低年段的预习基础上注重提出问题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寻找不懂的地方质疑,也可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问题或练习题,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的答案内容等。在这一阶段老师应给予及时指导和检查,并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逐步养成预习习惯。

高年段  在中年段的预习基础上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能提出疑难问题。比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文章矛盾处进行质疑,对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质疑,对篇章中叙述顺序的变化、写作手法的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比较典型的大体有写人记事的、写景状物的、诗歌等体裁,教师要依据类型的特点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不断地尝试,指导学生在兴趣中了解不同的预习策略,使学生能灵活地根据不同内容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抓住大部分学生提及的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灵活地重新分配教学各环节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预习,过程要灵活调控。

“灵活的预习”第二步骤是小组合作预习,在全班预习的基础之上,四人小组内再针对本小组的实际情况合作预习。每个小组先确定预习目标,老师可对其确定好的目标进行把关,原则是只要大项不漏,尽可保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

合作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调控,通过多种途径检查和评价学生预习。例如,小组内成员之间课前督促检查,教师也可在上课前将预习作业纸收上来查阅情况,了解预习的深浅度,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及时反馈预习内容,对学生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明确在老师讲授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三)个体独立预习,方法要灵活自由。

“灵活的预习”第三步骤是个体独立预习,即让每个学生自我生成目标,自主探究预习。学生可对已有学习经验进行回顾和提取,之后借用到本课预习上面。拿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应提示同学们对于课文的学习重在整体阅读和感悟,不刻意追求某词、某句、某段的剖析。学生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灵活自由地预习课文,探究课文后的提问,或是利用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熟悉作者,了解背景,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面对学生个性化的预习,教师要特别注意两方面的指导。一类是对个体独立预习中绽放出的闪光点,教师在课堂中要想办法放大,使之发挥最佳效能;另一类是在个体独立预习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问题,教师要在课余进行个别指导,或在课堂学生个别活动时给予点拨、辅导。

三、    “灵活的预习”具体案例介绍。

灵活的预习”方法新颖,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让学生换个角度、换种心态去学习新课。拿语文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课文《海伦·凯勒》来说,这篇写人的课文,叙述了海伦小时候不向命运低头,刻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从而成功地考上大学的故事。课文中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让我们深为感动。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学生集体预习本课所需掌握的最基础知识。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在读完一遍课文后,他们在书上圈划出了本课的生字词“暴躁、脾气 、干燥、聋哑、课程、不屈不挠”,也找了很多四字词语“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有声有色、猛然醒悟、前所未有、不分昼夜、如饥似渴、打开眼界、林中漫步、湖上泛舟、纷纷扬扬、夜以继日”,接着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抄写词语,能力弱的学生抄写2~3遍,能力强的学生摘抄一遍。然后查阅词典解释词语,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解释的词语会多一些,而能力强的学生则会挑选“夜以继日、如饥似渴、不屈不挠”这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词语来理解。

高年段的预习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学生有的对重点词句进行了质疑,如“‘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一句中,为什么要把海伦比作‘干燥的海绵’?”有的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质疑,如“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一句中,两个破折号起什么作用;有的对标题进行质疑,认为“为什么不取《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不是让读者对人物的品质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吗?”还有的对篇章中叙述顺序的变化质疑,认为“‘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这一句的顺序值得商榷,放在她会说话了以后会更好”。我抓住了大部分学生提及的较为集中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让海伦·凯勒这么勇敢地面对挫折?”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在上课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失明,在有了当“盲人”的痛苦、深切的体验之后,使他们明白正因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海伦才会这么勇敢地面对挫折,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感悟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在全班预习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再针对本小组的实际情况合作预习。在检查完小组内成员读书之后,每个小组确定了自己的预习目标,有的四人小组能力普遍较强,他们制定的预习目标是“读一读《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这篇文章,走进海伦的内心,了解她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有的小组能力参差不齐,他们便制定了“分别给课文分段,然后再讨论”的预习目标,而有的小组能力普遍较弱,他们就制定了“再读课文,直到熟练”的预习目标。我了解了他们各自的预习目标之后,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喊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书,学生在做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站起来发言,会显得更为自信。

最后,安排学生个体独立预习。学生普遍对海伦学会用手指“说话”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中有一部分学生就利用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了解海伦学会用手指“说话”的具体过程和发生的故事。有的学生对沙利文老师很感兴趣,便去了解有关沙利文老师的一些故事;有的学生对海伦上大学后的情况很感兴趣,找来海伦·凯勒的自传《我生活的故事》读了读;还多的学生关注课文后的练习题,在思考课文相关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这样,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了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叶圣陶)

四、    “灵活的预习”的实施注意点。

1、适合对象: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小学语数外学科。

2、预习时间及分配:班级集体预习作业在家中完成,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小组合作预习作业在学校利用午休时间或自习课完成,不超过15分钟;

                   个体独立预习作业在家中完成,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具体事施注意点:

“灵活的预习”提倡的是“适度、高效”的预习。预习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等自学能力,所以预习时要注意“两不可”:一是预习“不可过粗”,流于形式,就会达不到预习应有的目的;二是不可“以‘预’代‘讲’”。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不专心听讲,听课效率降低,甚至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顾此失彼。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用可操作性强又灵活多样的预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必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