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663
post:486663

语文 《让小研究更有效》

  • 发布时间:2016-02-26 13:22
  • 作者:郎宁
  • 点击量:

  让小研究更有效

 

小研究的合作学习模式,是学生通过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自主学习,并带着研究成果进入课堂,在组内、组间、师生、生生交流辨析中形成语言能力的课堂合作学习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对所要探究的知识进行了独立思考,人人有备而来,为课堂上的平等交流奠定了基础。但是,小研究学习不是将课堂上的问题简单地提前到课前让学生完成,课中进行一些讨论这么简单。

基于课前研究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我们尝试将小研究分为三个步骤: 课前研究――课中研究――课后研究。 

   

  一、课前研究 

      什么是课前小研究呢?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前预习呢?我认为,课前小研究包括了传统的课前预习,但是课前小研究又比课前预习更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它主要体现于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感受、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引入、以至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合作交流的基础是独立思考,基于个体的课前研究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让学生做好这一环节的准备,我们在设计课前研究报告的时候须做到:紧扣教学目标、难度不宜过大、题目适合交流。以生本语文一下课文《森林音乐会》为例:

课前研究:

一、听录音、指读课文3遍。【   

二、读课后第一题词语和第二题比一比中的字各3遍。【   

三、读本课字卡____遍、读字卡反面拼音____遍。【   

四、在书上的生字表中圈出还不认识的字。

你准备怎样记住不认识的字?你能想出好办法吗?【   

五、这一课的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六、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中在歌唱的鸟儿有                             

 2、鸟儿们在用自己的歌唱,向大家介绍自己呢。请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

从鸟儿的歌声中,你知道这三种鸟分别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后,自己试着说一说。

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恰当的课前研究报告,并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提前完成。它是全课的起始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这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二、课中研究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环节是不需要放在课前研究的,这样既可以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可以在课堂上现场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堂上老师参与其中的,有着主导地位的课中研究必不可少。

继续以《森林音乐会》为例:

森林音乐会   课中研究

读书要求三:

有感情朗读,读出不同鸟儿的特点。

小组讨论 

1、我们小组向大家介绍(黄鹂   啄木鸟  猫头鹰)。(选择一个打钩)

2、从                   这句话中,我知道(黄鹂   啄木鸟   猫头鹰)的特点是                                 。(说一说、可以多个)

3、我为大家朗读课文,大家看我把(黄鹂    啄木鸟   猫头鹰)的特点读出来了吗? (读课文)

在课前,学生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随着师生、生生交流,课堂便成为了学生平等分享各自研究成果的舞台。随着交流的深入,课堂的进程中设立当堂研究的环节就水到渠成,且会成为课堂讨论的高潮。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组织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不能较好地组织组内交流,那么上一环节――独立自主的研究将会失去意义。 

 

 三、课后研究

 

   课后的研究需要具有更大的弹性,因为课后学生的时间、空间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可以让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教学走到课堂外去让学生在完成课后研究的过程成为课堂的补充,在原有课堂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展现个性。

 

 

以《森林音乐会》为例:

 

课后研究:

自然界的鸟儿还有很多,例如老鹰、蜂鸟、丹顶鹤等,你对哪种鸟儿感兴趣?搜集一些关于它的资料,了解它主要的特点,准备向大家介绍。

 

 

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小研究学习,让小研究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也不等于课前前置作业,它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同时,让小研究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表现形式,使得课堂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