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577
post:486577

数学 “玩”出来的精彩——“有趣的拼搭”课堂教学片断与思考

  • 发布时间:2016-02-25 18:14
  • 作者:赵丹
  • 点击量:

“玩”出来的精彩

               ——“有趣的拼搭”课堂教学片断与思考

片段一:在猜一猜中初步感知

游戏:猜一猜

师:先请个小老师,随便摸一个立体图形,先不说它的名称,先说一说摸的图形的样子,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猜到了,从篮子里拿出相应的图形举起来。

小老师1:每个面不一样大。(生举起长方体)

小老师拿出袋子里的长方体。

师:你能指一指你说的不一样大的面吗?生指。

师:一共几个面?

生:6个。

师:6个面不一样大是长方体。

小老师2:滑滑的。

师:能猜的出来吗?每个图形的面都是滑滑的呀。

小老师2:我摸的圆圆的,生出示球。

师:你说的圆圆的,指的是哪?

生指一指。

师:哦,四周都是圆圆的。

【在猜一猜这一环节中,通过动手摸和说名称,加深对已学过的几何形体的认识,学生要将之前感知的图形表象与小老师所描述的图形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这种图形从众多图形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猜一种图形,事实上对四种图形都进行了识别,也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片段二:在活动中获得真知

游戏:滚一滚

师:下面我们用这些立体图形来滚一滚,赵老师用这块板子像这样做了个斜坡,你知道怎样就是滚吗?用手势演示一下。(演示这样是滚吗?)如果有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会选择哪一个来滚一滚啊?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通过游戏验证一下。

请听游戏规则:1、照样子做一个斜坡。

2、把不同的立体图形,分别摆在斜坡上试一试。

3、小组内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请一个小组上台来说一说。(小组演示)

1:球比圆柱滚的快。师:你们发现球滚的很快。还有想说的吗?

2:长方体有边,不好滚。师:请你指一指你说的边。有很多这样的边,边和边还围成了这样一个平平的面,放在斜坡上,不容易滚。

3:球这边圆圆的可以滚。师:你看,的确,摸上去圆溜溜的,这个面我们叫做曲面。除了球可以滚,还有没有可以滚的?】

提问:其他小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再请你来说一说。

师:有没有听到一个词讲得特别的好。

圆柱和球都有圆圆的面,我们叫它“曲面”。

师生共同小结:圆柱、球可以滚;长方体、正方体不可以滚。

游戏:搭一搭

师:刚才我们用这些立体图形滚一滚,还能怎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搭一搭。

请听游戏规则:

1、 选择篮子里的立体图形搭一搭。

2、 合理安排,搭在桌面的中间,比比哪组搭的又高又稳。

3、 音乐开始,游戏开始,音乐停止,必须停止。

师:赶紧想一想,怎样可以搭的又高又稳,有想法了吗?

师采访:1、你们组搭的最高,你们都用了哪些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你们怎么搭的?

生:大的面放下面。

师:说的有没有道理?

        2、你们组搭的也很高,和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们觉得放两个正方体放下面更稳。

师:真会合理安排

师:如果给你们更多的积木搭高高,这两种搭法,你更赞赏哪一种?为什么?

   是啊,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把基础打好。

3、下次搭,准备怎么搭?

师:通过刚才的滚一滚和搭一搭的游戏,你发现什么容易滚?什么容易搭?为什么?

生:球容易滚,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容易搭。

师:同意吗?为什么?师:圆柱怎样就容易搭啊?那圆柱容易滚嘛?

小结:发现球容易滚,但却最难搭,这是因为球的面是曲面。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所以容易搭。

【通过“滚一滚”和“搭一搭”这两个活动,充分放手让学生“玩积木”,所以学生都以极大地热情在“玩”中观察、发现、验证、交流、归纳等,很自然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曲面与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滚动却不容易搭,而平面可以搭却不可以滚。从而感知了球、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片段三:在设计中体验收获

游戏:拼一拼

师:最后,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回小小设计师,让我们一起来拼一拼。小组里先小声商量你们想拼什么?有一致想法的举手?

生说说自己想搭的物体。

师:都这么有创意,下面就行动起来吧。

教师用手机拍下各小组的作品。

讨论交流:看看他们搭的是什么?

生:城堡。

师:城堡要稳稳的,所以你们把什么放在最下面的?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快来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

生:5个。

师:这是什么?

生:车子。

师:最下面放的是什么?

生:圆柱。

师:为什么圆柱放最下面?

生:圆柱有曲面,能滚起来。

【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几何形体特征,合理利用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像力。小组集体讨论、拼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看图说像什么,培养了想像力;看图说名称,加深了对几何形体认识;看图数数,提高了数数能力,并渗透了分类统计的思想。】

我的思考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老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在动手“猜一猜”、“滚一滚”、 “搭一搭”、“拼一拼”等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一、让孩子在实践中升华知识。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趣十足,尽管课堂略显嘈杂,但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劲头以及对活动的热情令人感动。活动后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归纳是很重要的。因此活动后我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你通过刚刚的动手操作活动发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发现球滚得很快,而正方体和长方体很难滚……。

尽管我们在课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想象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课堂仍然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要,捕捉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探索。老师尊重学生“玩”的需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玩积木”,所以学生都以极大地热情在“玩”中观察、发现、验证、交流、归纳等。学生不仅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体会到了平面和曲面的区别,而且在亲身探究中,一次又一次地品尝到了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地保持和提升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让孩子在集体中快乐协作。

本节课中教师将活动都安排在小组内进行,通过孩子们相互的配合、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得到相应的结论,并且能有新的发现。在学生相互合作中,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与益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也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融洽的合作才能快乐地学习。

其实,这样的实践活动课有效组织很重要。所以活动前分好小组、确立组长很有必要,而且要有小组合作的训练,会合作,会分享。尽管活动前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明了活动目的,不过个别小组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多次巡视,一方面能了解各组的活动情况,方便随后的交流汇报、评价;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从而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动手操作活动后,我及时提醒学生将桌上的学具收好放一边,避免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继续摆弄这些学具以致影响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促进和利用生成,彰显课堂的精彩

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按我们既定的轨道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因此,教师要以积极的、智慧的做法来处理学生中的生成情况。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当然,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这就需要平时训练中重视学生的生成的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这种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这样的超出预设的现象也会合理的去处理了,所以,意识的养成还是贵在平时,希望每一个教师都有及时调整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