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阶段性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规定了小学英语学习的阶段性学习任务,根据儿童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规定了各个年龄阶段学习的内容和任务,这样就更加细致和详细的规定了小学阶段学习英语和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在目前小学英语研究进程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和研究。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则缺少科学可行的英语教学方法。从而不能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教授英语。造成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成绩也很低。而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安排或者是课程安排来安排教学,忽视了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或者是心理发育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没有系统的研究小学教材的难易程度或者教学进度适不适合小学生的发育程度。在小学阶段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发育和成熟程度不同所以就要求老师特别是英语老师能根据男女生的不同适当的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
[关键字]:英语学习,教学方法,阶段性学习理论,
对于小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研究发现新制定的课程标准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但是如何在小学阶段更加有效地利用课程标准是教师和学校关心的关键所在。课程标准规定:要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爱学英语,主动学习英语,并能够在实际应用和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我国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城市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这门课程。小学英语由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受到中外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及外语教学专家的关注。他们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角度对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殊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单就最佳学习年龄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选择正确的年龄阶段进行英语教学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这就要求教师从儿童综合能力方面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外语学习情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文化意识,综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以提高英语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实施和提高小学儿童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分段式教学的依据:
(一)、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强调不主张交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的或人为的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的图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或略微高于他们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建构知识体系。与皮亚杰相同,埃里克森把发展看做一个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的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埃里克森还指出,不仅所有的发展阶段是依次相互联系着的,而且最后一个阶段和第一个阶段也是相互联系着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所特有的发展阶段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这种发展的特点。
近二十五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正规地或非正规地学习英语,但到底哪一个年龄阶段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这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理性派认为1-14、15 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汉姆莱认为学习外语最理想的年龄应是12 岁左右。英国语言学家L.G. 亚力山大则认为8-9 岁开始学习外语最好(郑晓薇,1996:28)。笔者认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段为6-12 岁,理由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语言学习的自发性。而年龄较大的人自我意识增强,模仿能力减退,从而使外语学习愈加困难。桂诗春先生在1985 年曾指出,年龄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3 至10 岁。这些儿童大脑可塑性最强,能习得自然语言,但容易和母语习惯相混淆;(2) 11 到16 岁。这些青少年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较强,母语习惯已形成,不会受到多大干扰,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理解和联想能力较强,花时间少,学东西多,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专心致志地学(贾冠杰,1998:29)。因此,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应该并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英语的最佳时期。
(二)、英语语言学家麦卡锡强调,必须先学好发音再学习语言,认为教师花些时间教发音是值得的。语音的训练与运用能促进儿童的表达能力,而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忽视发音教学,会造成语言教学的片面发展和不平衡。如果学生不先学会语言的发音就很难会阅读,也难于记忆单词。认为教学发音会帮助学生掌握听说的准确性,有利于听懂外国人的讲话。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各国儿童的普遍规律及共同特点,符合英语学科入门阶段的规律,也符合中国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类似于学习汉语,教师在开始阶段,可以先采取“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的办法让学生拼读一些符合品读规则的单词,获得发音和拼读的初步机能;通过读句子、听录音去掌握句子重音、语调、连续、不完全爆破等技巧,获得语音语调的感性认识。
(三)在小学阶段还有一个值得教师注意的问题,那就是老师要注意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发育和成熟程度不同。心理学指出: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在整体上是平衡的,但是在具体方面来说男生和女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尤其是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兴趣方面,女生要比男生优秀,而且女生更容易将自己的学习归于自己的努力和兴趣方面,而男生则更多的加盟能够自己的学习成绩归于外部因素例如老师的要求过于严格或是学习个内容过于难或是学习是一件靠运气的事。更多的是因为学习的内容太难而影响兴趣。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英语老师更多的是女老师这样做的游戏或是跳的舞蹈动作都是女生喜欢的。所以在课上老师总是说有些同学不配合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能是你安排的内容不适合学生。所以在注意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外还要注意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或是剧本的形式表演出来又能加深印象上课内容也很丰富,不至于太单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口语的练习。例如在I like music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在教授完单词后就将学生扮演科目的名字练习句型Do you like ……?What is the first class?等。
二、分段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1、一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因此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过分注重课文知识的教学,那么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对以后的英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意识和英语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动力。 听和说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应该注重学生的英语素质的培养。首先应使课堂英语化,顾名思义,这是堂英语课,应使学生置身与英语的世界,感受英语、说英语。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气氛。从第一节课起,就应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并逐渐增加句数。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的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学应做到表情化、动作化。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作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交通工具时,老师边说边在教室里走动,便表示on foot,如放手对称微伸在胸前,表示by bike, 手对称放置如握方向盘状,表示by car。在教授兴趣爱好时,也可以用教师的肢体与表情语言,如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I like swimming.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piano等等。还可以应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来对教学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实物、多媒体、图片、简笔画。这样便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加深对于英语课堂氛围的感受和增强英语学习的注意力。
2、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教师应该在儿童原有基础上,进行英语词汇和句型的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尽快适应英语学习中来。在日常的学习中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从从而建立英语学习的思维和兴趣。并且在学习句型和词汇时,儿童也可以同时巩固和学习新的单词知识,教师可以提供稍微有难度的学习内容但不能超出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免产生学习厌烦情绪。在进行词汇和句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育的目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巩固和扩大英语词汇量,获取英语信息,增进对英语使用国文化的理解,发展英语思维能力等的最主要途径。自主性阅读使人们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英语能力的最基本素质。
3、在五六年级时,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已有了很扎实的词汇和句型的积累,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也初步形成,课外阅读知识也已具备。在这些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当的交给儿童浅显的语法知识,这样在已学过的句型上学生就会更加明白所学的句型也会更加灵活的运用这些句型。做题时就不会似是而非。例如:一般现在时的学习。教师先呈现出所学的句子,I am a student.It’s nice to meet you!等等!然后总结一般现在时所表达的意思和用法。还有一些标志性的词汇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句子是一般现在时,在做题时就不会选成一般过去式。同样在语法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枯燥的讲解语法,这样学生不仅会不理解,而且会对英语产生厌烦的情绪。老师要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来增加英语语法的趣味性。还要适当的加以写作的强化和锻炼。
结语:鉴于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阶段性学习特点和学习的效率,学校要为儿童提供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同时还要配备很好的师资。我所要说的是,在选拔老师的时候的标准是,综合能力强,但是在某一方面特别的突出,词汇量、教学法、课堂的气氛的调动、语法的精通、做题技巧的掌握等等。这样在每一个年级就会有某一个方面特别擅长的老师进行知识的讲授。这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还不会产生职业倦怠。希望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小学英语的教学能到到一个新的高度。依据课程目标中对于有关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低年级应该以语音和词汇教学为主,到三四年级时,在原有的语音和词汇的基础上在进行语法和句型的教学。五年级时教师应适当渗透一些与初中相接轨知识体系。例如:简单做题的技巧和知识的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听说读写的训练。虽然我们不应该过分的强调应试的技巧,但是适当的做题训练对于掌握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我想强调的是:并不是说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都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侧重点的,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相互递进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对于日常所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单纯的机械的划分的话,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参考文献:《英语学习策略》 程晓棠 郑敏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 朱勇弟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6)
《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研究》 训源网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王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小学英语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 温满玉 苏剑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8]
《英语学习法》 胡春洞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4]
《小学英语教学法》 张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外语教育语言学》胡春洞 王才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