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对一个小组组内倾听的四次跟踪调查研究
【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但在现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小组无合作、有合作无学习、有学习无提升,这种“三有三无”的现象,这与学生的倾听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于是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的培养。笔者学采用录音的方式,跟踪调查了同一个组,每次都根据小组合作交流的实录,反思组员倾听的情况,经过思考、调整,不断的训练,从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方式、合作的要求等不断地改变,效果也不一样。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倾听 四次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然而,在现实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很尴尬的发现:有小组无合作、有合作无学习、有学习无提升,这种“三有三无”的现象,这与学生“听”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学习和日常交往中,对信息的接收,听占了百分之四十五,而读只占了百分之十六。可见,听是摄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学生喜欢说、动、看,不喜欢听,他们的倾听习惯很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倾”含有“用尽(力量)”的意思,这里指非常投入、十分专注。倾听,以积极的情意态度认真细心地听取,是借助多种感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领悟等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由于倾听者的缺失,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质的变化,没思维的碰撞生成;二、浅表化,学习流于形式,在低的层面徘徊;三、形同虚设,而且干扰儿童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种种现象让笔者感到合作学习中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的培养。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时小组合作中的尝试,采用录音的方式,跟踪调查了同一个组,一共有4次,每次都根据小组合作交流的实录,反思组员倾听的情况,经过思考、调整,不断的训练,从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方式、合作的要求等不断地改变,效果也不一样。
第一次:
合作内容:
师: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小组交流:1号(小组长):我认为乘法简便。
2、3、4号(一起说):是的,乘法简单。
说完后,学生各玩各的,有聊天、有发呆……
问题分析:老师提出的合作讨论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学生能自己弄明白,没兴趣去倾听其他人的想法。
我的调整:把握合作的内容。
第二次:
合作内容:
小组交流:1号(小组长):下面各自说一说。
3号(抢先说):把16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8个。
把16个圆片平均分成16份,每份1个。
2号:把16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8个。(重复3号同学的发言)
把16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4个。
4号(c类生,平时不爱发言)不做声。
1号:还可以把把16个圆片平均分成8份,每份2个。
问题分析:同学们只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愿意听别人说,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在他们的脑海中还缺乏倾听意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而且小组长的作用没有发挥,不才明确自己的任务,组员发言没有顺序。同学们也不会倾听,有同学因没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会重复说其他人的发言,有组员不开口回答。
我的调整:1、训练小组长,做到:有序、全员、协调。2、教学生倾听的方法。
第三次:
合作内容:
师:小组内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小组交流:
1号(小组长):下面我们按2、3、4、1号顺序依次来说一说。
2号(其他同学看2号):指着书上的乘法口诀表说:我是横着看的(边指边说自己的发现)。
4号(没等2号说完):我也是这样看的。
3号(很激动):我的和你们不一样,我是竖着看的,我发现第一个
字都相同,比如第一列,第一个字都是一,第二个字每次多一,得数
每次多一。
1号:刚才听你们讲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发现,还可以这样斜着看,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此时同学们看和听的都很认真)
问题分析:除了组长,其他组员在听,但听的时候不够仔细,倾听的效率却比较差,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同学一动也不动,可是注意力却很不集中,没有思考,还不会听,会打断别人的发言,不能听完整。
我的调整:注意小组合作的反馈,不仅仅要求组长及时评价,更要求所有组员参与评价。另外,归纳各种方法,举例说明,以学生的角度,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
第四次:
合作内容:
小组交流:
1号:下面我们按照4、3、2、1号的顺序依次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4号:我发现下面两个叶子的数相乘等于中间那个数。
3号:非常好的一个发现。我想补充,我发现左边的叶子中,下面两个叶子的数都是一样的。右边两个叶子相差2。
1号:这你都发现了,真棒!
2号:让我来说一说。我还发现:中间的叶子有规律,左边的都比右边的多1。
3号:我都没看到这一点。
1号:大家的发现都非常的好。我来进行总结,来看我的书(手指),也就是:这两个树叶上数是一样的,这两个树叶上数相差2,上面两个树叶相差1。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2、3、4号:知道了。
1号:下面我们根据我们找到的规律,填完叶片上的数。
(小组里动笔填数)
合作效果: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了讨论中,在组长的指导下,每个同学听的都很认真,并发表了自己不同的发现,并根据组长的总结,找到了所有的规律,完成填空。
《国际教育新理念》中,斯莱文等人提出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学习的五要素,即:积极的互相依靠;面对面的学习交往;个人责任感;一定的交往技能;学生小组的自我管理。我觉得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倡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真正发挥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注重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有效倾听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有效合作。
1、把握合作的内容,让学生乐于倾听。
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能自己弄明白的,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小组合作中,由于出示的讨论内容比较简单,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答案会相对比较统一,学生对于别人的答案没有任何的兴趣,也不想去听。只有当学生思维受阻、学生意见不统一或问题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生才会产生倾听的愿望。
2、优化组长培训,让学生善于倾听。
小组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第二次小组合作中,由于小组长没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导致小组活动乱而无效,学生也不知道该去听什么。
(1)要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
(2)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鼓励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3)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报以掌声,出现分歧时,共同讨论。
这种培训和指导是随时随地的,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组长该如何做,如何管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有说才有听。
3、教给倾听的方法,让学生精于倾听。
第三次小组合作中,不难发现,学生不知该怎么去听,听什么?老师需给予倾听方法的教育。
(1)听取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
(2)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
出来;
(3)听人发言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要用礼貌用语,如“是否请
你”或“你是不是可以”;
(4)在听清、感受、评价的基础上,学习了别人的优点,又发现了不足,
经过自己深入思考后进行补充,让答案更完善。
(5)在认真倾听了他人的交流后,通过比较鉴别、深入分析、反思总结后,归纳出自己全面、深刻而又独特的见解。
4、重视评价的激励,让学生严于倾听。
要充分发挥评价在培养倾听习惯和能力方面的反馈、激励和促进作用。小组合作中,我们发现,学生知道去听,但听的不够仔细,组员的答案是错的,也没能及时地发现、纠正。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老师可对小组提出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对前一个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而且小组汇报时,会随机请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要简要说出他们组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会促使学生主动专心参与到讨论中来。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有意识地将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表达。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倾听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对改进倾听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