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249
post:493249

刘飞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3-09-11 08:31
  • 作者:刘飞
  • 点击量: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刘飞

你记得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吗?当有人问起时,我常常这样为自己开脱:科学是小学科,每个班一周只有两节课,我又教八个班,300多个学生哪里能都记得住?记住的不是特别棒的就是特别调皮的。这没什么关系,反正我可以点座位号的。

记不记得住学生的名字真的无所谓吗?在看了桂贤娣老师的故事以后,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名字不仅仅是学生的一个符号,也是通往他们心灵的钥匙。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记住他们的名字。

常常会在课堂中出现这样的场景:上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都满怀期待地举手。老师用手一指,前后两个学生都兴奋地站起来,开口回答。我很尴尬,学生也很尴尬,关键是,两个学生都想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肯坐下。这时的我,只能示意其中一位同学坐下。在这样的“小插曲”干扰下,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就会大减。我也会一肚子闷气,觉得学生不专心听讲。

其实,将所教的班级进行一下比较,我就发现,凡是我认为表现好,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几乎全班所有人的名字我都能记住,并且经常在课后和他们有游戏与交流。而我认为课堂纪律差,思维不够活跃的班级,我能记住名字的孩子寥寥可数,而且除了小干部,就是调皮大王。点后者名的时候也多是为了批评。在这样情况下进行教学,只会让班级区分越来越明显。

回忆我的学生生涯,也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对那些看到我主动打招呼都不知道我是他学生的老师,我也是冷淡而疏远的。对于虽然已经不再教我的但是依然能一下就叫出我名字的老师,我总是充满感激和兴奋的——这说明老师的心里是有我的,他是真正关心我的。这样的老师我是尊敬并且愿意亲近的,即使他是一名严厉的老师,我也会觉得他的严厉是因为对我关心而不是不满。当年的我是这样,二十年后的学生何尝不也是这样呢?人类的心理和情感都是类似的呀。

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中有一条就是——记住孩子的名字。记住了孩子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你在乎他,重视他,关心他,这也是最单纯,最明显,最重要的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的办法,这样孩子对老师产生了好感,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也爱屋及乌地产生了好感,积极配合教学,乐意接近你,与你交往。卡耐基也曾写到: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把它叫出来,等于给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而若是把他的名字忘了,或写错了,你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我想,从现在开始,拿出所有的班级名册,认真回忆每一个孩子的笑容,记住他们,走近他们!开学的时候,当我能微笑着喊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的时候,他们也会以愉悦的心情参与我的教学吧!

上一篇:孙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