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117
post:493117

姜玲 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3-09-25 08:35
  • 作者:姜玲
  • 点击量:

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

姜 玲

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就知道它属于立志经验类书籍,是成功人的分享。抬头还出现了这样的几个字:中国奇迹教师。可见,本书的定位。作者下面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我一直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来改变世界的,我要做改变世界的人,哪怕改变一点点,也是我自身价值的体现。”从这这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高度,或许有时我们会觉得这样的话太大,太空,可事实上能成功的人,在心底里是真得坚信自己的这个信念的。虽然有时,他们对一些现实也很无耐,但他们却能在现有条件下做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所在。谈起这本书,我更喜欢着封面淡淡的绿意,在这炎热的夏天,给人一些清凉。

不说很多,从两个词来说说这本书片断的影响:激情和修炼。

激情。

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在教育路上奔走了20多年,我一直是个劲头十足的人,无论接受什么教学任务都是充满激情地去完成。”20多年没有职业倦怠,在我们身边能找出几人?我们总是抱怨工作累了,待遇低了,地位低了,学生难教了,家长难缠了,现行教育制度不好了......总之没几个人对工作满意对自己满意。

朱老师还说:“我是为教育而生的。”“每到周末,我就感觉缺少点什么。少点什么呢?哦,没有了学生的相伴,没有了热闹的教学场面。因此我会很思念星期一。以上这些话,我真的不敢说出口,我怕一旦我说出口,别人会骂我是个疯子。”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朱老师也是个普通的人,很真实的人。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我们总是会盼望着周五的到来。但在这些现实问题之外,我们看到了他更多的激情,他用这些激情去代替覆盖常见的不满和抱怨。尤其花时间去抱怨,不如用激情去做一些积极帮助学生的事情。在激情中,让学生成长,让自己成长,为教育事情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激情让他的专业成长之路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赞歌:两个十年,三次创新,四层足迹,五部历程,六次梦圆,以及不断修炼的八种心境,N种感恩。激情让他青春永驻,智慧不竭,灵感不断,梦想实现。

修炼

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丰硕成果背后都有艰辛的付出我们看到的都是漂亮的光环,这个漂亮的光环之后,一定是艰辛的付出。朱老师也不例外:

从参加教学工作开始,笔和记录本就始终伴随。随手记下感兴趣的东西,如一个优秀教案的片段,一堂精彩的课堂实录,一篇美文,一段这里,一段名人名言,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等。10年时间,积累了2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一个月内整理完23万字的书稿,凭一双手来抄。而且正常上班忙教学,下班忙秋收,夜里再静下来心来整理书稿。

自学完成大专学习,又完成本科学习,教学中搞科研课题一直不间断。从参与培训到承担培训全省研修骨干教师,从不曾有半点懈怠。出国培训20天,天天一篇博文与大家分享。

......

勤于钻研,热爱读书。终身学习成了成功人的法则。

李吉林老师每天读书不少于3小时;

于永正老师刚参加工作时,规定自己每日看50页书,写一篇日记,每学期投稿不少于5篇;

薛法根老师即使在学校处理事务到半夜,回去后仍要看两小时的书。

.......

只有知识积累和人生修炼达到一定境界,才可以有所成就。如果我们也能善于利用每一天的时间,提高人生的效率和质量,我们也同样可以收获成功,就在于你做与不做。

最后用书中一句话来与大家共勉:

一个人下定决心改变,那么什么时间起步都不算晚;一个人下定决心做成一些事情,则什么人都将为你让行。

 

下一篇:袁萍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