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是人生的港湾
南师附小 孙权
很早就听说了龙应台的大名,说是台湾少数几个能够以文章打动人内心的作家,是一个能和林清玄齐名的作家。林清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在小学课外读本里的一篇散文,讲的是野百合所具有的独特美。那种脱俗的孤独的美!所以我对龙应台的印象是好的!所以在寒假前特地买了她的人生三部曲。在寒假前拜读了一大半。确实很犀利,但同时也有暖人心的一面。
在《孩子,你慢慢来》这部著作里,更多记录的是她与大儿子成长的经历,从初为人母的欣喜以及在孩子成长阶段,作为一位母亲的忐忑、细腻以及母爱满满又充满不安的心理。非常温馨。在字里行间,你会觉得作为一位作家,她有自己的严谨,所以我认为她不是一位矫情的人。甚至她不具有诗人的浪漫,更多的是一种邻家大婶的感觉。只不过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婶。具有真实性。
安德烈的成长倾注了龙应台更多的心血。孩子的内心是变化的,他有着你不具有的独特视角,所以在看待周围的事物时,他的一举一动都有着自己要表达的意愿,而你我只能站在孩子的视角才能发现其中的的特质。而龙应台无疑在这方面是一位合格甚至出色的母亲。在里面“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里,作为一位母亲对于孩子的宽容,一种浓浓爱的等待,让我们为之神往,是的,卖花孩子在认真扎着蝴蝶结的那份执着是不是让你我也为之陶醉。你仿佛是看到一件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在你眼前熠熠发光。难道不是吗?!她的动作有些缓慢,其实这样的事情对于她来说,还需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但她的执着和认真感动了你我。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默默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就可以了。孩子需要等待,其实很多事情都需要等待。难道不是吗?!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在《目送》里,我所要表达的是我所看到的部分内容,因为还没有读完,所以我要表达的可能不够全面,所以这只是自己读到的目前感受。将《目送》作为著作的标题,因为里面有这样一篇文章《目送》,据说在香港、新、马和美国流行最广。里面最后的结尾: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在这里充满里失落,觉得是自己心爱的东西丢失了。其实这是人之常情。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只是他需要自己更广阔的空间。但如果没有龙应台在《雨儿》里提到的,我认为这也是龙应台教育的失败。子女对父母还是要有惦记之情,甚至是一次时间的倒流。你是否也会有“爸妈,你慢慢来”的情怀,在《雨儿》里,年老的母亲坐在公交站台的长石凳上,龙应台写道:她看着我,微笑。我这才注意到,她穿着黑衣白领,像一个中学的女生。在《胭脂》里,她写道:妈妈曾经是个多么耽溺于美的女人啊。六十岁的她和三十岁的我,曾经一起站在梳妆镜前,她说:“小晶,你要化妆。女人,就是要漂亮。”在《散步》里,她写道:空荡荡额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在《如果》里,她将飞机上的一位伯伯幻想成自己已离世的爸爸,想象自己对他的关心。这些浓浓的父母之爱让你觉得龙应台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是真实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能将父母之爱,子女之爱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夸张,很细腻,让你我为之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