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408
post:492408

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5-03-08 20:44
  • 作者:陆瑜1
  • 点击量:

《中国现代文学珍藏大系——老舍》读后感

陆瑜

寒假在家,想找些清闲又不会给自己带来负担的书看一看——太长的总吊着自己的胃口,因为无法在短期内看到结局而有一种“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的感觉;太深的难为自己,前些时候身边有朋友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本关于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访谈录),以至于微信里的分享都变得高深莫测起来,颇有种“走火入魔”的感觉;太火的又好像在“跟风”,不一定是自己喜好的类别……挑来拣去,选择了老舍先生的散文集。

会挑上这本书,最早是因为其中的一篇散文标题——《落花生》。我印象中许地山先生也写过一篇《落花生》,很有名,还曾出现在我学过的语文课本中,原来老舍先生也写过同题的散文。我很喜欢老舍先生在散文中那有点小幽默又质朴自然的语言,就像他在《落花生》的开头里写道的那样:“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假若有人问我:‘你要是作了皇上,你怎么享受呢?’简直的不必思索,我就答得出:‘派四个大臣拿着两块钱的铜子,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调侃中透着些生活的感悟。花生在许地山的文中是“虽不好看却很有实用”的东西,它成了做人的榜样。而在老舍的笔下,花生则变得更加灵动鲜活起来,像一个人见人爱的宠儿——“你看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这还只是看外貌。弄开看:一胎儿两个或者三个粉红的胖小子。脱去粉红的衫儿,象牙色的豆瓣一对对的抱着,上边儿还结着吻。那个光滑,那个水灵,那个香喷喷的,碰到牙上那个乾松酥软!白嘴吃也好,就酒喝也好,放在舌上当槟榔含着也好。写文章的时候,三四个花生可以代替一支香烟,而且有益无损。” 老舍写得这样细致,连曲线美都看到了,还有浓浓的京味儿语言,难怪有人说,老舍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并不猎奇,依然是写景、记人、抒情、说文、论事几类,且文中的细节都很平凡,语言还朴素直白得近乎白话。他不用精致的形容词词去掉书袋,也不会板起面孔故作高深,他只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率真的语言便从心底流淌出来。《想北平》袒露着他对北平的浓浓深情;《又是一年芳草绿》用平安的文字表达自己顺其自然,不为外物所累的人生态度,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的生活情趣;《大明湖之春》通过对比烘托,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得淋漓尽致……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幽默。它的幽默是轻松的,是俏皮的,是智慧的,也是耐人寻味的;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风景”。简约几笔,就把它们各自独特的美写在纸上,自然的,人文的,顷刻间就让人身临其境。老舍散文的美还在于它独有的情怀。语言朴素,不蔓不枝,一气呵成,可是字里行间透出的真情已深入人心。

下一篇:杨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