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075
post:492075

吴海霞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5-03-06 13:50
  • 作者:吴海霞
  • 点击量:

教师需要“黎明感觉”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寒假期间翻看书柜,找到一本《教师人文读本》,粗粗浏览之后,感觉还是应该好好研读一番。现在想来给我感触较多的是钱理群先生为这套书做的代序,写的很朴实、很坦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永远拥有“黎明感觉”“赤子之心”的钱先生。这还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教育前辈——斯霞老师,她拥有着一颗“母爱童心”。而这些正是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包括我在内所最缺乏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在文中,钱先生主要回忆了他本人几十年在贵州安顺卫校、北大和南师附中的教师生涯。在这几十年中钱先生一直坚持一点:“不管怎样,反正我要当老师,我要教书。”即使在文革中发生的事让他有了惨烈的记忆,学生的不理解、群众的批斗等等,都没有动摇过此信念。自己呕心沥血的付出,结果成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罪状。因此,钱先生也只是认识到:年轻人永远是幼稚的,有时会做蠢事。而其他的,还是当一名教师。这是他的痴梦,痴迷于此,痴心不变,既无可奈何,又十分美好。“只管耕耘,不顾收获。”联想到我的十几年教师生活经历,不禁让我汗颜。曾经想过打退堂鼓,甚至想离开这恼人的三尺讲台。因为面对繁杂的工作会无所适从;因为遇到刁难的孩子会伤透了心;因为教学科研的压力让人   等等。总之,学校和家庭,我所有的付出都一步步地消耗着我的激情和精力。有时感觉精神疲惫,体力透支,对工作提不起兴趣更没什么创新,只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谋生手段,有了些埋怨却没有太多的显著成绩。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特征。当然,每当自己痛苦迷惘时也会进行自我调适,但时不时的还会有些不好的想法和状态出现。而今了解了钱先生的经历,自己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渺小。与他所经历的委屈和痛苦相比,这些又能算什么。一个人应该常感恩,常知足,常反省。一个教师更应如此!感恩于那些具有“赤子之心”的学生带来的年轻精神,知足于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反省自己教育教学的懈怠心理和行为。教师要有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心胸开阔,勇于创新和变革。

在钱先生的序中,还有一点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关于教学的经验。他坚持教学时一定要上好开头几堂课,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即使已成为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并具有几十年的丰富教学经验,再回到南师附中教课时,他都精心准备,始终认为每一节课都经历一个由陌生、紧张的距离感到心灵沟通的过程,始终保持一种教育的“黎明感觉”。这正好和现在的一些“教书匠”“教师油子”成为对比。我以前对此也不以为然,而读了钱先生的论述,却很畏惧成为一个没有健康精神的人。我想钱先生带给我的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平复我浮躁的心境,更给我指了一条明路:怀一颗“赤子之心”,做一名“永远年轻”的教师。

  

 

下一篇:刘飞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