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687
post:491687

用四季的情怀装饰教育生命——张薇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3-09-12 09:23
  • 作者:张薇
  • 点击量:

用四季的情怀装饰生命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有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张薇

    一气呵成般的读完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内心颇有感触,不禁又再次翻看、体味,这本书里,收录的是在中国、在世界上的一群有智慧、有爱心、有坚守的老师们的事例,他们是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但却能把教育教学生活演绎得有声有色、精彩绝伦,他们教会了我用四季的情怀去装饰我的教育教学生命。虽然这些老师的高度、深度与厚度,离我们一般的老师们很有距离,但是仍然像指引理想教育境界的一道光,让心底获得明亮澄澈。

    春的温暖——智慧设计细节

    在书中,围绕“开学前一天”,一个看似很普通的话题,江苏海门的俞玉萍老师,“中国百合班”的班主任老师,每到开学这一天,她就准备好了为新生设计的个性化寄语,抓住学生的名字,抓住孩子们的内心;苏联的阿莫纳什维利则谙熟了每一个孩子的姓名,在带给学生心灵震撼的同时也深深打动了他们;美国的老师魏孩子们准备的独具匠心的12件礼物,极富创意的五个金点子。这些对细节智慧的设计,让一个读者读后都很有感触。也许对于我们小学班主任而言,每天都是一个个细节所包围的世界,从开学第一天到期末最后一天,从课前几分钟到课后小练习,从班队会设计到课本剧利用等等,智慧的细节方能显示出老师的心性与底蕴。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滴水里看太阳,教育本身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对待这份简单,如何让这份简单多一些细心和智慧,正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要苦于追寻的。也许只有你的教室里你的课堂上充满着一个个魅力无穷的小细节,你的学生才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在回家时,能对教室充满留恋和不舍。”才能感受到暖暖的春的气息。

    夏的浓烈——勤奋钻研专业

    犹如农具之于农民,机器之于工人,教育教学是一个老师毕生应该去刻苦钻研的东西。怎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优质的教学、高效的教学?书中例举出了一些教学大师,从田垄上走出来的教学大师余映潮,他“一课多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的处理教材的方法让人心生赞叹!浙江吴宁第五小学的李成良老师熟背一本数学书、熟做每一道习题的作风,在上课“懒”‘“不留作业”的背后,透露着“勤”与“智”,坚持和毅力;而在美国年度教师菲利普.比格勒的历史课堂上,学生在一个个故事中亲历历史,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模拟,学生领悟了民主与公民的真义,获得了一生的影响。这些老师们通过对业务积极勤奋的钻研,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们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对扎实课堂的孜孜追求,造就了他们丰厚的底气。这种丰厚的底气才让他们面对课堂游刃有余,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将枯燥的事情做得鲜活灵动,让人在课堂上流连忘返。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这样浓烈的钻研情怀.

    秋的包容——平等关爱学生

    有一句老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扪心自问,我们对待每个孩子是一样的心态吗?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收获到的是多少老师厌恶的眼神和凶狠的语气!在书中,有这样一批教师,在他们眼中,没有“差生”,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让倒数第一名的“差生”最后走进了北大的校园;北京二十二中的孙维刚老师,能让一班别人眼中的“差生”100%考取大学;第56号教室的雷夫老师,创造了一个教育奇迹;被誉为“差生的救星”的李圣珍老师,帮助无数个孩子走出人生的低谷,无数个家庭走出濒于崩溃的绝望。这些老师,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教室心灵的边界其实就是教室的边界,一个教师心灵有多宽广,他所在的教室就有多宽广。我想起了我们班上的小杰,当他被我有意无意在心里打上了“差生”的标记,我对他真诚地笑过吗?我发自内心地表扬过他吗?也许我和很多老师一样,很难发现他的优点了,很难把他当成一个有优点有缺点自尊自强鲜活的人来看了。我想,开学第一天起,我要对他真诚地笑一笑,我要把戴在自己眼睛上的有色眼镜摘下来!教育本应是一种温馨,是一种生命与灵魂之间的交流,需要用心去付出,一个老师,更应有秋的胸怀和包容,去迎接不同的果实挂满枝头!

    冬的含蕴——高远眺望未来

    书的最后一个章节,讨论一个话题: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魏书生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师梦,坚持写了一百五十多次申请,坚守做一个称职的教师的信念,改革创新,在自己的从教路上越走越远;“布衣草根”教师薛瑞萍老师,从草根到精英,由衷地爱上教师这个职业,并且干得有声有色;有着“六个野心”并不断实现的朱良才老师,在一个又一个理想实现的过程中越来越充实,他们都是不甘于平凡,有追求的教师,都是将自己所从事的的职业当成一生所追求的事业来虔诚前行的教师。这让我想起了以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也只是从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开始,最后留下了四十多部教育专著,八百多篇教育论文,他的思想结晶被人们称作“中学教育的百科全书”,“活的教育学”。也许每一位成功的老师背后有着异乎常人的艰辛和失败,也许每一个老师的成长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但是都告诉我们: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有时候外界的影响因素必不可少,但是决定你走得多远的,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冬天的萧瑟与寒冷,只为含蕴下一个春天,下一个希望。高远地眺望自己教育生涯的未来,才有可能真的走得很远很远!

下一篇:朱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