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给予我们的
诸 蕾
曾读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再次捧起这本耳闻已久的好书,心中思考着如何将书中的“黄金屋”建筑在崇高的教育事业上。捧起《给教师的建议》阅读的时候,会感受到精神的丰满和意义的充盈,犹如一抹阳光洒落在被打开的心窗上,也领略到了一种情绪疏通的欣然和愉悦。这是读书,更是走进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师的心灵进行对话和交流。在与教育大师的对话交流中,视界变得越来越敞亮,内心越来越走向澄明,同时心灵也获得了净化和洗礼。
三、 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也说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教师一生要热爱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真正改变自己人生的宽度和终点,拥有源头活水,去浇灌和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
是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是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和在反思中学会教育教学、学会成长的好教材。只要你看了《给教师的建议》,你一定会喜欢它。因为看《给教师的建议》实在是作为老师最难得的思想和精神的享受。世界上的各种书籍数也数不过来,可谓成千上万,但是有一种书让人看了后会爱不释手、倍感亲切,以后经常要捧起它,《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就有这样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时代虽然和我们如今的教育时代有所不同,但书中所传递的那厚重的伟大教育思想仍然闪闪发光。同时,每个时代所赋予的教育主题是始终不变和永恒的,那就是:对学生深沉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但你会发现,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如: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给学生观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怎样写教育日记等等,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你会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和教育,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从而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传递,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一边读着书,一边思考着问题。在读书过程中,其实我们发现书中也都是由许许多多个教学的实际案例贯穿的。这些都是及时发现平时的事例加上当时火花一闪的捕捉。我们也应该学会养成书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记录下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在这些思考和感悟中不断提高和长进。通过实践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条条“建议”,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存在的问题。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育教学和成长。
二、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文本里所指的是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比如: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到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有些教师一直有这样的误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这里所说的这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特卡琴柯从五年级教到十年级,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某些学生是永远也不会达到及格的。例如,在教方程以前,学生们就读了几十页关于方程的书,这种书首先是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的是方程怎样作为“动脑筋习题”在民间的智慧中形成的。
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实质上,在学校生活实践中称之为“对后进生个别施教”的工作,其要点正在于此。
书中提到了这样的一条建议: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三、阅读是扩充知识的良好途径
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的孩子,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在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
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这就是默的力量。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读书可以拥有教育教学的源头之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读书可以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大师进行对话和交流;读书可以真正解读到自我的浅薄与无知,从而去丰富、完善和充实自己;读书最终可以真正改变自己人生的宽度和终点,去实现明天的人生梦想。阅读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工作行动的指南,是精神上的力量,让我们都积极地阅读,从书中汲取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