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276
post:491276

《种子课》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5-03-03 09:00
  • 作者:陆薇
  • 点击量:

读《种子课 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因教研组的一次活动,有幸读到了俞正强老师的这本《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时酣畅淋漓,读完感慨万千。

     对这本书,可谓是喜欢得不得了,但跟之前看其他书的喜欢不一样。之前看吴正宪、华应龙等的书,喜欢,只是因为崇拜膜拜,渴望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设计出这么精彩的课堂。而对这一本的喜欢,用一句俗语来表述是:跳一跳,摘苹果。很接地气的一本书,很多话说到心坎里去了;又很有境界的一本书,很多的观点让你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个反思,渴望达到那一个高度,却又觉得还不到那个水平。

    如读《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文中记录,三个阶段是:以教案设计为特征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基本功的好坏对教师个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文本设计为特征的中级阶段(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识别能够达到脉络的梳理,比如准备题的落脚点在于哪个知识点、准备题与例题之间的关联在何处、练习题分别针对哪些知识点、练习题与例题所展现的知识点间存在何种程度的对应,等等。这个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赶,赶着要把课上完);以学生学习为特征的高级阶段(教材在教师眼里就是一个知识点的编排系统了。他的教学设计,脱去了教材的文本框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三个阶段的阐述,让你自己去反思你到达了哪个阶段,你崇拜哪个阶段的教师,甚至会因此而带点愧疚或自责的情绪,但书里,却又很快地安慰你:教学法都是好的,关键看是否适宜,而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方法的展开而已。恰似又为自己找到了原谅自己的借口。所以,书本里,作者用跳一跳,摘苹果来描述老师应该如何设计问题设计教学,我想作者也正是用这种理念,写出了如此一本接地气却又不失高度的书,让人膜拜!

     文章的最后,作者还论述了数学教师的教育情怀情怀,开始喜欢这个词,是源自于大学时代谷雪儿老师的课堂,这位美丽的女人在讲述完自己的认识故事后,告诉我们人要有情怀,并在整一个世界经典文学赏析课上,把情怀贯穿左右,从那时起,便对这一个词有了一种敬畏、渴望之感情!两年后,又在这本书里,邂逅这样一个美丽的词语,更是怀念当年的课堂,想念那一个偶像般的女子,也对这本书多了一份喜欢与热爱!文章里说:教育情怀是一种教育报国的志向,是一种教育为人的慈悲,是一种教育清贫的淡泊,是一种教育化民的乐趣。而教学的专业之路属于时间,这条路的厚度与长度,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的情怀!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他的专业成长是有温度的,既温暖自己,亦温暖同行者!

    在教师这条路上,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书后,会觉得:不急,还有二十年的时间可以慢慢去学习慢慢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