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的“爱弥儿”
读卢梭《爱弥儿》有感
寒假里读了卢梭的书《爱弥儿》,虽然还没有读完,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读懂,因为时间的限制,理解力的缺乏没有理解透彻,但是在读书过程中渐渐已能略懂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在爱弥儿身上,卢梭就倾注了培育这种“新人”的理想。
《爱弥儿》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我主要看了第一到第三卷,他分别阐述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和智育教育。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让人觉得极具他的感情色彩:“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那个时代,卢梭提出的教育方法可以说对教育起着非常大的影响。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也是错误的。
这点,让我想到孩子的“自然”生长。曾听说过这么一段话:“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然而,这一百种语言却被成人“偷走了九十九种,只剩下一种语言。”我们不能做这样的成人,我们本身也要有一百种乃至一千种、一万种语言!我们大人总觉得我们是对孩子好,是为了孩子好,常常以“为了孩子好”作为一切理由,却往往忽视了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我记得,我也曾对孩子们失望过,特别是当我很认真地在复习阶段给他们出题目测试,批改,讲解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多精力,这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有学生“不知足”, 甚至,还有的居然和我对着干!那个时候,我就特别委屈,花了时间,辛苦不说,这可都是为了你们好啊!但是,瞧瞧看,就是有人不理解老师!后来静下来想一想,老师自己以为为孩子好,其实方式未必能被孩子们接受,因为复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各位学科的集体“轰炸”,也许要背,要记很多知识点,每天都要复习很久,这样看来,不止对英语一门学科,所以他们会逐渐失去耐心,变得焦躁。这也很正常,就算对成人而言,这样的复习量确实大,更可况是10多岁的孩子呢!所以,以他们角度出发,把自己当做学生,问题就简单多了,也很容易解决。我想,学会“示弱”的老师会得到学生的理解,同样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复习阶段,我和他们商量后达成一致:大家都要把握好课上的40分钟,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做好自我总结,只要作业,订正在放学前整理完,那么放学就没有英语作业。这样一来,孩子高兴了,学校效率也高了,因为他们得到了老师的理解与支持,老师这个时候就和他们统一战线了。
所以,孩子是一股神奇的力量,我为他们时而兴奋,时而疯狂,时而忧郁,时而感伤,但是每次当找到方法的时候却有豁然开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我想,读这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有让儿童自然生长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多的阳光。我们成人要保护好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 。因为任何的想法都是儿童所独有的。
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