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043
post:491043

董艾青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3-02-21 16:53
  • 作者:董艾青
  • 点击量:

记录“值得过的生活”

——读《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第一讲有感

     近两年,感觉自己开始原地踏步,对待工作也没有了往日的激情。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因于自己没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去探索,而主要想着如何管好学生,如何把知识传输给学生。遇事总是想着怎么办,而不想为什么,不想研究问题,只想解决问题。对待工作犹如操作工人流水作业一般,哪还会产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呢?

    我用寒假时间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第一讲。从第一的叙事随笔中,我就感觉到冯卫东老师是一位认真、细心的人。他说,教师的工作既需要用自己的心灵,又最为关乎他人的心灵,写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心灵漫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和路径。教师写教育随笔,可以炼眼——锤炼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炼笔——锤炼表达思想的能力,可以炼意——锤炼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等。我是抱怨自己文笔太差,所以写不出好的东西,交不出好的论文除了文笔较弱之外,更主要的是缺乏日常的锻炼。其实正如冯卫东老师写的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写与不写教育随笔,个人的教育境界一定会有较大的差异。是的,我们只有养成经常写教育随笔,有感而发地写一写教学反思,这样才能慢慢地积累我们写作的素材和找到我们要依据的理论。只有通过写随笔,我们才能赋予有关教育事物、事件以意义,这些意义会在随笔的夹叙夹议中体现出来。只有平时养成习惯多写多寻思,才会新的发现与思考。

    正如冯卫东老师所说的:一个从不写作或一点写作能力都没有的老师,他凭什么锻炼、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教学理解、教育思想?而没有教学理解、缺乏教育思想的教师,他又凭什么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名师乃至教育家?冯老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写作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我很喜欢冯老师那娓娓道来的文笔,浅显易懂,让阅读的老师感到字里行间充满温馨,对于随笔的写作方法,讲得详细具体,分类清晰,让人受益匪浅。